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商貿DNA助推航運中心

  • 發佈時間:2015-03-27 07:35:29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家:航空大都市經濟契合“一帶一路”戰略

  新機遇

  昨日上午,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臨空經濟理論首創者、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教授。對廣州市和白雲區打造航空大都市經濟,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廣州日報:很多城市把空港經濟作為經濟發展引擎,與其他城市相比,廣州的個性與特色在哪?

  曹允春:我認為,廣州的個性很突出,廣州歷來就是一個商貿的城市,從城市發展、歷史積澱來説,具有天然的優勢,擁有發展商貿“DNA”。其實,作為航空大都市的迪拜原來就只是一個商貿商城,還是比較低端的商貿,沒有靠近空港,做一些轉口貿易,但利用機場優勢,大力發展了空港經濟,從而帶來了巨大的效益。

  廣州的城市DNA具備商貿的特性,加之當下面臨的新經濟常態和新機遇,在全球經濟和中央政府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情況下,廣州的空港經濟完全有能力邁向更高的空間。現在利用好白雲機場以及廣州既有的優勢,在中國邁向世界經貿網路核心的時候,廣州這座城市商貿發達的DNA,對於廣州能不能抓住機遇成為中國空港經濟的核心,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廣州日報: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廣州發展空港經濟有何優勢?

  曹允春:廣州發展空港經濟的優勢很明顯,機場條件很好,客運貨運吞吐量都排在世界前列,航線網路很發達,能夠通往很多國家和城市。我認為現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的發展策略,不僅僅是指海上的、陸地上的,過去經濟交流是人通過駱駝、馬匹走出來的,現在航空是世界更大範圍配置資源的有效方式。在全球經濟發展轉型期,通過航空資源的優勢,支撐中國“一帶一路”的戰略,滿足經貿網路。

  廣州白雲機場具有強輻射力,但在與區域産業的結合、全球産業價值鏈的結合還有進一步釋放的潛力。廣州空港經濟區産業的發展思路應立足於廣州空港經濟區在全球、亞太、珠三角的價值,深入探索全球和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經濟形態(例如跨境電商等),從廣州空港經濟區航空核心産業出發,找出引爆産業—航空關聯産業,航空核心産業、航空關聯産業、航空引致産業協同發展,形成臨空産業生態系統。

  廣州日報:對於白雲區發展航空大都市經濟,有何具體建議?

  曹允春:白雲區是機場的一個所在區域,無論是白雲區,還是花都區,現在面對新的經濟發展,首先要打造好基礎設施環境。航空大都市具有高端性、外向性等特點,這就要打造高端區域來吸引500強企業,不僅需要廣東化要素,還要吸引國際化的高端要素,這就要打造國際化的基礎設施,滿足投資環境的要求,這是根本性的問題。

  其次,發展空港經濟,對産業的遴選很關鍵,現在也積澱了一些産業形態,但是面對著新常態和經濟,當然需要面對一些新的産業,自己是否具備條件去面對這些新的産業,白雲區要深入進行産業分析。

  再次,空港經濟區離不開周邊區域,與周邊區域關係也要協調好。白雲區、花都區屬於廣州空港經濟區的範圍,白雲區的一個特點是面向主城區,兩個區要站在發展空港經濟區大戰略下,堅持整體化發展,在引資等方面不能惡性競爭。

  空港經濟

  廣州日報訊 (記者肖桂來)昨日上午,2015年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航空大都市經濟高峰論壇”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次論壇由廣州市委、市政府主辦,白雲區區委、區政府承辦,綠地集團協辦。來自政府、民航管理機構、機場公司、企業、高校專家等與會代表,著重探討了新常態下的廣州航空大都市如何創新發展、航空大都市模式如何落戶白雲區、發展航空大都市需要政府與企業怎樣協同發展等議題,共同描繪廣州航空大都市未來發展美好藍圖。

  據介紹,自2004年白雲國際機場轉場至今,旅客吞吐量和貨運市場增長迅速,2014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5478萬人次,同比增長4.4%,全國排名第2位,全球排名第11位;貨郵吞吐量145.7萬噸,同比增長11.2%,全國排名第2位,全球排名第19位。擁有南航、深航、海航、九元航空、聯邦快遞等5家基地客貨運航空公司。目前,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已成為國內通達大洋洲、非洲和東南亞、南亞、中東地區的第一門戶機場。

  “機場已成為全球商業發展的重要節點,既能吸引相關的産業集聚,又能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重點推進白雲機場航空樞紐建設,依靠機場大力發展空港經濟的戰略思路。白雲區是發展空港經濟的重要平臺,在地理位置、交通設施、産業基礎方面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白雲區應充分發揮新舊機場的優勢,加快建設航空大都市經濟的構想。”

  ——廣州市副市長駱蔚峰

  金融合作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啟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提速、廣東自貿試驗區的獲批以及國內金融業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包括香港在內的大珠三角區域金融改革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粵港金融合作的前景更加廣闊,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廣州也迎來了加快發展金融業的重大契機。3月26日,在“新常態 新機遇”2015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開幕之際,由廣州市委、市政府主辦,越秀集團承辦的金融産業分論壇舉行,超過100位來自境內外的金融監管部門官員、金融界專家和各大金融機構高管聚首花城,為廣州金融業改革發展把脈,發掘新常態下粵港金融合作的機遇。

  文/廣州日報記者李妍

  抓住機遇實現金融業

  跨越式創新發展

  “1”個主體體系——

  發展壯大金融機構

  “2”大引擎——

  著力打造南沙現代金融服務區和廣州國際金融城

  “3”大市場——

  大力發展保險市場、資本市場和民間融資

  “4”大交易平臺——

  做大做強廣州股權交易中心、碳排放權交易所、金融資産交易所、航運交易所

  “5”大抓手——

  認真抓好産業金融、普惠金融、政策體系、人才隊伍、風險防控

  廣州正實施金融強市戰略 去年金融業增加值1300多億元

  構建現代金融服務體系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如桂在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金融産業分論壇上表示,廣州正在實施金融強市的戰略,努力打造廣州國際金融城、中國廣州國際金博會等金融品牌,建設廣州股權交易中心、廣州碳排放交易所等,特別是要抓住南沙作為國家戰略新區以及自貿試驗區的機遇,大力推進金融業的體制創新和業務創新,加強穗港澳臺的金融深度合作。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廣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大力推進金融業的轉型升級,也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據陳如桂介紹,去年廣州經濟總量連續26年位居全國大城市的第三位,排在上海、北京之後,其中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300多億元,同比增長14%。

  陳如桂表示,歡迎金融界的企業、投資者依託廣州國際金融城、南沙自貿區等重大平臺,前來廣州投資發展。廣州將以積極開放的態度、務實創新的作風,為企業和投資者營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共同開創合作發展的新格局,迎接互通共贏的新未來。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廣州市高度重視金融産業的培育和發展,大力實施“金融強市”和“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戰略,初步形成了金融機構種類齊全、金融市場運作穩健、金融産品功能完善、金融人才結構合理的現代金融體系,金融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位居全國大城市前列。2014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303.19億元,同比增長13.7%,佔GDP的比重達7.8%,佔全省(含深圳)的比重預計將超過30%;廣州首個、廣東省第二個國家級金融專項政策——南沙金融創新15條政策獲批;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突破千家;越秀集團完成收購香港創興銀行;珠江金融租賃公司等4家金融機構獲批設立;廣州企業上市實現破百目標。

  據介紹,廣州金融業發展基礎好、空間大、潛力足,國家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實施“一帶一路”和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戰略,為廣州金融業加快發展提供了新的重大契機。

  專家建言

  越秀集團董事長張招興:

  隨著國內金融業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步伐全面加快,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建設進程逐步提速,以及廣東自貿區戰略正式實施,粵港金融合作和廣州市金融産業發展都面臨新的歷史性機遇,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廣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長周建軍:

  在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方面,廣州要探索合格的境內個人投資者試點、穗港兩地的基金互認,並推動更多廣州企業赴港上市。支援符合條件的香港金融機構在南沙新設合資證券公司、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合資期貨公司。

  在保險業務合作發展方面,廣州也在爭取國家支援降低香港保險機構進入南沙的門檻,探索香港保險公司在穗設立售後服務中心,為跨境保險客戶提供承保、查勘、理賠等服務。

  香港貿易發展局首席經濟學家關家明:

  在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金融産業分論壇上表示,在粵港合作的過程中,企業在金融方面會産生不同層面的需求,金融業將在四個主要方面迎來機遇:首先是幫助企業去並購和入股全新的投資;其次是幫助企業在並購過程尋找品牌收購;品牌以外還有企業的銷售網路;最後是設備收購和租賃。

  一帶

  一路

  廣州企業走出去正當時

  廣州日報訊 (記者李天研)“一帶一路”建設是廣州當前的兩大機遇之一,作為與自貿試驗區相提並論重大機遇,企業應如何把握?昨天上午,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廣州企業‘走出去’: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機遇”分論壇上,學界專家、業界大佬紛紛為廣州企業“走出去”出謀劃策,先開拓“海絲”國家,再進駐歐美市場,或許是值得借鑒的路徑。市政協副主席孫峰參加了會議。

  政府:

  推動裝備製造業“走出去”

  市貿促委介紹,廣東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下簡稱“海絲”)的國家經貿往來活躍,增長速度喜人。今年前兩個月,廣東外貿進出口逆勢增長,全省外貿進出口總值達8999.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0.1%,其中對“海絲”國家進出口1534.2億元,增長4.4%,遠高於廣東外貿整體增幅。

  按照市委精神,“一帶一路”建設和自貿區是廣州目前面臨的兩大機遇,廣州正利用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非洲跨國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夥伴計劃等國家戰略,鼓勵更多有實力的廣州企業到東盟、非洲等地投資基礎設施和經貿園區,承包建設工程,拓展新興地區市場。

  記者從市商務委了解到,廣州正推動汽車、船舶、工程機械等裝備製造業和部分産能過剩行業走向世界。引導企業在海外建立加工組裝、境外分銷、售後服務基地和全球維修體系。推動對外承包工程向項目融資、設計諮詢、後續運營等高附加值領域拓展。

  專家:

  “海絲”市場巨大前景看好

  到底哪些國家和行業值得投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陳萬靈教授為在場的企業家剖析了“海絲”國家的市場需求。“海絲”以中國為起點,貫穿亞洲、歐洲和非洲的海洋經濟帶,包括東亞、南亞、波斯灣、紅海灣及印度洋西岸沿海30多個國家。

  他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23國作為研究對象,比較了2000年至2012年的進口情況,發現機電産品需求量最大,達到5283億美元,佔比26.83%。而機電産品正是廣州出口第一大戶,今年1~2月,廣州出口總值佔比過半的就是機電産品,達356.2億元人民幣,增長23.4%。不過,陳萬靈分析,“海絲”國家對機電産品需求量的年均增速為8.08%,屬於偏低水準,未來成長空間有限。

  “海絲”23國進口需求年均增速最快的産品是:礦産品、珠寶及貴金屬製品、賤金屬及其製品,增速在14%~19%之間。陳萬靈説,這些産品的進口需求量,現在緊隨機電産品之後,排在前六位,值得廣州的企業家關注。

  企業“走出去”

  熱情高漲

  廣州企業“走出去”投資的熱情十分高漲。去年,廣州境外投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年境外投資協議投資總額32.5億美元,增長62.3%;中方協議投資額31億美元,增長70.7%。如果將已投資但尚未辦理備案的境外投資計算在內,全年實際對外協議中方投資額超過41億美元,“走出去”和“引進來”趨向平衡。

  “海絲”投資

  前景看好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陳萬靈教授整理2013年的統計數據發現,“海絲”國家共計人口27億人,幅員面積2028.57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的2倍多,市場十分巨大。“海絲”國家的GDP達7.8萬億美元,2007年至2012年年均GDP增長率為12.75%,經濟成長速度比中國更快,投資前景看好。

  産業轉移

  産業轉移中覓新商機

  廣州日報訊 (記者耿旭靜 通訊員穗協作宣)昨天上午,國際投資年會産業轉移商機推介會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會議由市協作辦主任談志向主持,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謝寶懷出席會議並致辭。記者採訪中發現,不少企業瞄準粵東西北振興戰略,到現場尋找産業轉移的商機。“環球港”計劃在廣州拿地開進廣州,廣州市民將又多一個逛街的選擇。

  謝寶懷錶示,廣州有“千年商都”的美譽,承載了國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同時也是輻射泛珠三角、港澳和東南亞的區域中心。産業轉移商機推介會主要是為了對廣州市幫扶地廣東清遠市、梅州市、貴州黔南州三地投資環境進行推介,為廣州與對口幫扶地區間産業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提供更廣泛的合作空間。廣州與三地將借勢對口幫扶機遇,以區域協調發展為核心,主動搞好對接,以推進産業園區擴能增效、中心城區擴容提質、交通設施建設、社會民生事業發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重點,把廣州資金、項目、人脈的優勢和幫扶地資源、生態、勞動力優勢結合起來,推動産業轉移升級,實現盈利提升和産業升級“雙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