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培育一批龍頭融資機構
- 發佈時間:2015-03-26 20:29:43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下,上海正在謀劃以融資性擔保業為突破點,打破制度瓶頸,釋放出金融“活水”為中小微企業解“融資之渴”。
3月25日從市融資性擔保行業發展與業務監管聯席會議擴大會議上了解到,以促進本市融資性擔保行業健康發展和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融資性擔保機構業務合作為目標的兩個文件已醞釀完成,將在徵求意見後儘快出臺實施。未來,上海有望成立一家大規模、具有引領作用的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探索出合理的銀擔合作風險分擔機制。
融資擔保遭遇制度瓶頸
來自市金融辦的數據顯示,經過不斷的風險化解和處置,滬上融資擔保機構數量已經從高峰時的近80家,壓縮到目前的64家,註冊資本總計129億元,凈資産總計130億元。與此同時,市財政局委託國盛集團、科投公司、國際集團對本市商業性融資擔保機構進行股權投資,累計完成對16家機構資本金注入約17.5億元,支援和引導融資擔保機構做大做強。
不過,上海的融資擔保行業依然需要突破關鍵環節的瓶頸。上海銀行副行長賀青説,從總體看全市擔保公司在保金額不到300億元,佔全市小微企業貸款不到3%,“上海還缺乏真正有實力、有行業影響力的龍頭擔保機構。”
楊浦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志剛坦言,由於政策性擔保公司被視作一般國企,被“保值增值”捆綁住了手腳,沒能發揮出政策性功能。事實上,從國際實踐經驗看,融資性擔保體系中政策性擔保機構應該擔當起主導地位。相形之下,商業性擔保機構則陷入盈利空間太有限的窘境,由於在銀擔合作中往往處於弱勢,存在著銀行將風險過度轉移的傾向。
建立銀擔風險分擔新機制
針對瓶頸所在,上海最新制定出《關於進一步促進本市融資性擔保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關於促進本市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融資性擔保機構業務合作的意見》的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將培育形成一批融資擔保行業的龍頭機構,各類銀行都要加大銀擔合作力度,建立新型“利益共用、風險共擔”機制。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屠光紹表示,發展融資擔保是破解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關鍵所在。下一步,上海將聚焦政府支援的融資擔保機構,完善市級層面的政策性擔保機構體系,鼓勵各區縣設立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與此同時,促進銀擔合作,探索建立合理的銀擔合作風險分擔機制,商業銀行也要積極作為。在政策體系上,政府扶持服務會進一步加大,落實對融資擔保機構風險補償,完善對政府控股擔保機構、再擔保機構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