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怎能是個大雜燴
- 發佈時間:2015-03-26 16:29:18 來源: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 胡漢昌 周芳 廖志慧
編者按
2014年5月7日,本報推出大型系列報道《開發區巡禮》,開啟對全省開發區發展的探究之路。
歷時9個月,報道組對12個國家級開發區和兩個特色省級開發區進行了深入採訪。
開發區取得的成就,讓我們深感自豪。去年,全省12個國家級開發區完成規上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20.1%,佔全省開發區的59.2%。
然而,開發區存在的問題,也令人深思。如,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産業結構雷同、資源要素缺乏、管理模式粗放等。
如何讓開發區持續健康發展?今日起,本報推出思考篇,與讀者共同探討。
特色不特,産業佈局待優化
不少開發區在“特”字上做文章。
耳熟能詳的是,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聚焦光電子産業,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車都”品牌……
然而,細細思量,總有些問題讓我們無法忽視。
園區之內,産業佈局不成體系。2013年,葛店開發區4個納稅過2000萬元的企業,分別是藥廠、發電廠、化工廠和生産飲料容器的企業,彼此互不搭界。開發區人士無奈地説,建區之時,招商主要靠拼稅收、拼低價,撿到籃子就是菜,一些加工製造企業的利潤不是來自市場競爭力,而是來自政策優惠。十幾年下來,有的企業在優惠期滿後一走了之,有些低端製造企業則被市場淘汰。“中國藥谷”這塊金字招牌不僅沒有越擦越亮,反而在後來崛起的光谷生物城耀眼光芒中,黯然失色。
園區之間,産業趨同令人深思。報道組採訪的14個開發區中,就有武漢、襄陽、宜昌、十堰、荊州、隨州等6個開發區把主業之一,定位為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對引進汽車特別是整車項目,不少開發區興趣濃厚,為爭取項目落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對於如何應對汽車産能過剩,如何搶佔汽車産業制高點,卻思考不足。
特色不特,帶來産業功能定位不明確,“大雜燴”現象突出。
對於原因,部分開發區負責人並不諱言,“建設過程中對當地優勢及發展特色考量不足,過於追求經濟指標。”
配套不全,産業集聚度不高
産業集聚度,是衡量開發區競爭力強弱的重要指標。
集聚度越高,連鎖效應越大。
2013年,上海市開發區主導産業集聚度為84.98%,其中國家級開發區主導産業集聚度達91.77%,市級開發區主導産業集聚度也有81.39%。相比之下,我省開發區差距明顯。
缺乏規劃,是産業集聚度不高的主要原因。
在一國家級開發區採訪時,工作人員拿出一張剛剛做好的規劃圖説:“之前缺乏規劃,園區企業東一塊、西一塊,根本談不上産業集群。”
不少開發區負責人坦言,開發區普遍存在先建設後規劃、邊建設邊規劃的情況,缺乏總體規劃。有的只注重即期開發,忽視遠期建設;有的只注重企業數量,忽視産業銜接。以荊門開發區為例,福耀玻璃原材料和銷售市場兩頭在外,格林美沒有上下游配套,略顯孤寂。在恩施開發區,企業分佈零散,難以看到成片的現代化廠房。
從産業結構來看,“一業獨大”的現象仍然存在,多點支撐的産業格局和大中小微企業梯次發展的組織體系尚未形成。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近4年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行業佔工業比重分別為68.2%、69.7%、72.2%和76.6%,佔比逐年遞增。在黃石、十堰、襄陽等開發區,這一現象均不同程度存在。
龍頭企業較少,也是産業集聚度不高的一個原因。12家國家級開發區中,2013年工業增加值過千億元的僅有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一家;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內,有全國唯一的國家地球空間資訊産業化基地,但缺乏龍頭企業,支撐服務體系不完善,市場拓展不夠;到2014年,荊州開發區只有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渴望大企業大項目進駐。
高新不新,原始創新能力不足
名曰“高新區”,有的難高難新。
一是,支柱産業多集中在傳統産業領域,缺乏原創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
在荊門高新區,一幕場景在記者腦海中揮之不去。一家製造車用罐體的知名企業廠房內煙霧瀰漫,工人戴著電焊面具,在悶熱的罐體內焊接,焊花飛濺、汗如雨下。與機械臂上下揮舞的現代生産場景,相差甚遠。
二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多,多數企業處於産品鏈和價值鏈低端,勞動生産率和産品附加值偏低。
在隨州開發區內,一些改裝車企業仍然還在拼價格、拼規模,仍然還停留在“組裝車間”的水準。
在黃石開發區內,一家知名鍛壓企業透露,主打産品所用的鐳射頭,仍然依靠進口。即使在我省高新企業集聚度最高的武漢東湖高新區,多數企業仍以設備和技術的引進為主要手段,跨國公司的核心業務環節難以引進,企業難以掌握核心技術。2014年,中關村企業申請專利4.3萬件,東湖高新為1.4萬件。
數據顯示,荊州開發區高新企業數量佔規模以上企業總數僅30%,高新技術産值佔規上工業總産值僅40%;葛店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僅30個左右,塊頭偏小,競爭力不強。
對此,武漢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光分析,由於歷史上形成的“重引進、輕消化”、“重加工、輕品牌”的“短平快”思維慣性,不少企業缺乏創新主體意識。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