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醫療資訊化平臺建設方案正在論證(附股)
- 發佈時間:2015-03-25 07:32:53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國家有關部委正謀劃建立標準統一、介面統一的醫療資訊化平臺,各地醫療數據可以在平臺上互通互聯。這一舉措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與醫保對接,其二是為了控制不合理的藥費,其三是為了扶持商業健康險的發展。
近年來醫保基金吃緊,國家層面連續發佈多項政策扶持商業健康險,但苦於個人歷史健康數據的匱乏,商業健康險的發展一直停滯不前。目前海虹控股、衛寧軟體等醫療軟體提供商涉水區域醫療資訊化業務,但其業務格局呈零散狀態,僅有海南海藥參股子公司重慶亞德科技的個人健康數據具備以省為中心的地域完整性,便於後期開發。
國家級平臺開始論證
醫療資訊化建設包括遠端醫療資訊系統、區域醫療資訊平臺、醫院智慧化管理系統。其中,遠端醫療資訊系統和區域醫療資訊平臺的缺口巨大,是國家擬斥資支援的對象。國家發改委日前宣佈,寧夏、雲南、貴州等五個省份為遠端醫療資訊系統建設的試點單位,每個省份擬斥資1.2億-2億元不等的財政專項資金予以扶持。
深圳森瑞投資公司董事長林存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分析稱,相比遠端醫療資訊系統而言,區域醫療資訊化建設更具剛性需求,無論是政府層面的推動還是基層醫療單位的需求都異常強烈。醫療服務需求是已經被驗證的強剛需,而醫療資訊化能夠讓醫療服務跨越時空限制實現資源更優配置。當前區域醫療資訊化缺口巨大,未來發展空間可觀。而且,醫療資訊化的商業模式在海外已有成熟案例,國內公司僅需“步其後塵”就可實現盈利。
“我國區域醫療資訊化的欠賬太多,雖然近些年投入大大增加,但與所需資金相比還有很大的缺口,並遠低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準。很多醫院每年用於醫療資訊化建設方面的資金僅佔到整個營業額的0.5%至1%,這個數目國內還有相當多的醫院達不到,而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一年的投入就達到7000萬美元。”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投入的不足極大制約了醫療資訊化的發展。
“現在醫療費用過快增長,有合理的成分,也有不合理的成分。不合理的成分,比如説有過度醫療、過度檢查,甚至出現一些開大處方的問題。我們要對這些不合規的醫療費用、不合理的醫療費用進行管控,就必須要借助現代化的資訊系統加以監督。”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示,國家在醫療資訊化建設上的需求很大,國家級平臺的建設方案已進入論證階段。
應用前景廣闊
農曆新年剛過,偏居重慶一隅的重慶亞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迎來近50家機構調研。作為區域醫療資訊化領域的一枝獨秀,資本市場開始意識到重慶亞德的潛力。
重慶亞德係海南海藥參股子公司,核心業務包括區域醫療資訊平臺、醫院資訊化系統和遠端醫療系統。機構密集調研的初衷在於重慶亞德在重慶醫療資訊化領域的龍頭地位,其基本壟斷了當地的醫療資訊化資源,在個人健康數據的獲取具備完整的地域特徵,未來與保險機構的對接十分方便。
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區域醫療資訊化的精髓在於電子病歷,電子病歷系統以電子化方式記錄患者就診的資訊,包括病程記錄、檢查檢驗結果、醫囑、手術記錄、護理記錄等,可以將患者歷次在醫院診療過程的資訊全部記錄下來。當數百萬、千萬的病歷匯集在一起,利用大數據進行挖掘後,其應用前景十分驚人。
對保險機構而言,可以通過區域醫療資訊化平臺查閱患者的健康檔案,從而準確地了解患者完整的醫療資訊,為醫療保險提供確切的證明,同時確保患者身份的唯一性,避免錯誤、重復和遺漏。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從事區域醫療資訊化建設的公司有海南海藥、海虹控股、衛寧軟體、萬達資訊等。但海虹控股、衛寧軟體、萬達資訊的項目格局基本是“全國點火,處處冒煙”,其訂單通常是拿下某個市、某個縣或者某家醫院的資訊化項目,這樣的業務格局造成個人健康數據的零散化,不具備以省份為中心的地域完整性,不利於後期開發。業內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分析,海南海藥通過參股重慶亞德,相當於獲得了重慶當地全部人口的健康數據,未來商業健康險公司只需與重慶亞德合作,就能解決重慶全市的商業健康險的控費方案和産品設計。
據悉,海南海藥今後或控股重慶亞德,支援其在重慶地區深耕業務的同時,將業務拓展至雲貴川地區。
護航健康險發展
“國家對商業健康險寄予厚望,原因在於國家醫保基金吃緊。”國務院醫改辦一位專家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分析稱,資金吃緊主要在於醫保群體的擴大和資金管理漏洞。“按照目前1.3萬億元的醫保基金規模計算,每年被浪費掉的金額為2000億-3000億元,比例在20%左右。”
針對商業健康險的發展,國家層面已連續出臺多項政策。其中,《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快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從宏觀層面解決了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方向、原則目標、政策措施和工作任務。此後,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則從微觀層面解決了商業健康保險的基本定位、基本內涵、各項工作任務的具體落實的時間表、路線圖。黃洪認為,前兩個文件是頂層設計,後面這個文件是具體的“施工圖”。
黃洪介紹稱,目前商業健康保險保費規模較小,與保險業自身發展比,健康險在總保費中佔比僅為8%,佔人身險保費收入的12%。健康險每人平均保費仍然較低,在醫療衛生總費用中佔比較低。我國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在醫療衛生總費用中佔比為1.3%,而德國、加拿大、法國等發達國家的平均水準在10%以上,美國高達37%。
由於種種原因,多年來商業保險公司對健康險的興趣不大。中國人保的一位高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健康險基本與財産險捆綁銷售,單獨的商業健康險根本無法實施。“保險公司缺乏投保者的歷史健康數據,很難做出精確的産品與賠付標準。商業健康險的發展前提是醫療資訊化平臺建成後,對其收集的個人健康數據進行分析,做出精細化的産品和控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