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媒:中印消費者可持續消費意願高於美國

  • 發佈時間:2015-03-25 07:19:00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球網綜合報道】消費者消費偏好被認為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據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網站(U.S.News)3月23日報道,中國和印度兩國消費者向可持續方向轉變,而美國消費者則對於可持續性消費的意願明顯不足。

  據悉,國家地理雜誌在過去七年裏,在全球範圍內對追蹤記錄消費者在可持續性産品方面的消費態度。美國普遍被認為是建立全球可持續性經濟的引導者。然而調查結果顯示,美國消費者是最不願意支援可持續性消費的群體,相反,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消費者卻已開始可持續性生活。

  該項調查的包括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以及對可持續性問題的看法。調查顯示,從環境角度考慮,美國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可持續性最低。調查表示,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國幾十年繁榮的負面影響:美國消費者住房面積達,消耗更多能源;擁有車輛多,行駛路程遠。吃肉多,相比植物性飲食可持續性較低。其長期的物質需求,影響了對可持續消費的接受能力。

  該調查還詢問了18個國家的消費者“其愧疚感是否足以另其改變耗費能源和資源的消費方式”。調查結果顯示美國消費者並沒有太多地感到愧疚。僅22%被調查人群表示有意願改變其利用資源的方式,而發展中國家中,中國和印度表現較好。其中,印度56%被調查民眾願意改變其消耗資源方式。

  報道指出,儘管中印兩國消費者在消費傾向意願上優於美國,但兩國為滿足消費者消費意願的改變,還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增加商品種類並對産品生産商的可持續能力進行評級。與此相比,美國改變消費方式,將會有更大經濟動力。但同時,中印兩國還沒有像美國一樣完全依賴現有生活消費方式,他們做出改變的靈活性又高於美國。

  最後,該評論表示上述目標的實現需要市場改革和調控政策相結合。如果上述困難都可以克服,那麼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就不需要重蹈美國覆轍,複製其不可持續的生活和消費方式。他們就可以在不過分消耗地球資源的前提下實現目標的生活方式。如果發展中國家可是以這種方式實現消費和生活方式的轉變,那麼其經濟發展水準也會更高,生産效率更高,能夠利用更少的資源生産出更多的産品。(實習編譯:齊永嬌 審稿:趙小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