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三國決定分享尼羅河水 非洲政治文明獲讚進步
- 發佈時間:2015-03-25 07:21:00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萬歲,尼羅河!你來到這片大地,平安地到來,給埃及以生命”——這篇流傳久遠的《尼羅河頌》,道出世世代代埃及人對尼羅河的感情。儘管尼羅河流域有10個國家,但自1929年埃及與英國統治下的蘇丹簽下尼羅河流量87%的“歷史性權利”以來,埃及從未對上游國家修壩“截水”的事情松過口。
3月23日,埃及總統塞西、蘇丹總統巴希爾和衣索比亞(下簡稱埃塞)總理海爾馬利亞姆卻在蘇丹首都喀土穆簽下歷史性宣言,同意在有關埃塞修建復興大壩問題上協商合作;而在2013年,時任埃及總統穆爾西還因大壩問題威脅要對埃塞開戰。“這説明塞西的的確確想要做一個埃及歷史上開闢新時代的偉人”,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殷罡24日對《環球時報》説,這個分享尼羅河水的初步協定來之不易,在埃及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塞西做出了一個“巨大的周邊外交成績”。
23日,在經過幾小時的談判之後,蘇丹、埃及和埃塞三國領導人在喀土穆共同簽署關於修建埃塞復興大壩的原則宣言,三方同意在不損害各方根本利益的原則上,在復興大壩蓄水、尼羅河水資源分配等問題上進行協商合作。
簽字儀式在蘇丹新總統府內舉行,見證者有來自尼羅河流域10國、海灣國家、歐盟和向大壩項目提供貸款的世界銀行等國家和組織的數百名代表。巴希爾稱讚這份宣言是“歷史性的”,海爾馬利亞姆説,這標誌著地區國家的合作水準上升到一個“新高度”。
令人印象最深的還是塞西的脫稿發言部分:“我現在想以一個普通埃及人而非總統的身份説幾句,希望埃塞兄弟能夠理解埃及此前的擔心,我們不是要限制埃塞的發展,但我們的人民只能依靠這條河流,現在我們就合作達成共識,我認為大家建立的互信比簽署宣言更重要,下一步就是要將文本轉換成現實。”
英國《衛報》稱,塞西的表態令人驚訝,幾千年來,埃及人依賴於尼羅河農耕和飲水,他們擔心復興大壩的建設會減少其水供應。英國廣播公司稱,三國簽署的這份初步協定,將結束“在共用尼羅河水問題上曠日持久的爭端”。
宣言的簽署受到國際社會讚譽,被稱作“值得祝賀的歷史性時刻”和“非洲政治文明的進步”。
宣言內容尚未對外公佈。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相關各方同意共同組建水資源分配機構,確保大壩不損害第三國利益,還將組建技術委員會,負責促進該宣言的實施和後續技術談判。【環球時報駐蘇丹特派記者 李逸達 環球時報記者 蘇靜 候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