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非國有公益林,政府贖買行不行?

  • 發佈時間:2015-03-24 06:34:07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既管護好防護林,又照顧林農利益——

  “劃成防護林都快六年了,每年只有那麼點補貼。”3月10日,廣元市劍閣縣聞溪鄉檬樹村農戶梁金誠抱怨。

  2009年7月集體林權改革時,梁金誠拿到了林權證。他承包有25畝山林,究竟流轉還是搞林下經營?8月,鄉林業站卻來了一份通知,由於靠近聞溪河,這片山林劃為省級防護林,屬公益林範疇,嚴禁採伐和流轉,政府每年每畝補貼9.75元。梁老漢要承擔管護職能。

  這片林子從1983年分到他家以來,年年補栽,花了多少種苗費和人工,梁金誠説不清。但以這樣的補貼,想收回成本,“我是看不到那天了。”

  補償太低

  公益林幾乎無收益

  在聞溪鄉,如果種植速生林,年均收入可有五六百元。即便是收益更低的流轉,一畝林地流轉6年收益也有1200元左右,25畝林地就有30000元。但梁老漢領到的補償金只有1462.5元,還不算冬春季節給林子修枝、除草的付出。

  省林業廳産業處處長童偉解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一旦納入公益林範疇,流轉之路就被徹底堵死,商品性採伐之門也隨之關上,“只能搞點林下種養”。

  省林業勘察設計研究院測算,一株十年生的闊葉林,每年所提供的生態價值在20萬美元以上。但是,這並不能體現到林農的利益上。

  在“十五”期間,四川就建立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但補償力度有限,去年,我省共下發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13.38億元,涉及面積1.018億畝,其中90%左右為非國有公益林。制度規定,國有公益林為15元/畝/年,省級公益林僅有10元/畝/年。從今年起省級公益林的管護補償標準與國有公益林同步,達到15元/畝/年。也就是説,在今年以前,扣除防火、病蟲害防治等公共管護支出0.25元/畝/年外,農戶每畝樹林只能拿到9.75元。這點補貼顯然不夠。

  政府贖買

  公益林價格如何定?

  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造林處副處長李智彪説,在經濟林劃定為公益林後,農戶收入銳減,對於其應當承擔的管護職責並不熱心。

  “如果補償不到位,那就是侵犯造林者的利益,被劃進來的公益林管護狀況也不會很好。”省林科院一位要求匿名的人士坦言,從管護和照顧林農利益兩個角度考慮,應由政府贖買非國有公益林。

  “這個政策不新鮮,省外有嘗試。”省林業廳天保中心副主任馮涼介紹,早在2007年,國家林業局就曾發佈過《“十一五”林業體制改革指導意見》,明確要根據不同區域、不同類別和不同的植被結構,分別制定生態價值指標體系。貴州、遼寧、江西等省開展相關實踐,但由於贖買標準不一導致了執行過程中出現不少阻礙。“堵點”,就是贖買價格的形成機制。

  曾有學者提出,按生態效益測算,定向補助給農戶。但由於耗資太大被否定。省林科院生態效益所所長向成華介紹,四川現擁有非國有公益林9000萬畝左右,每年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超過萬億元,“這誰能補得起?”不妨參照貴州等地經驗,將公益林的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離,所有權和經營權由政府收購;或以當地林權流轉價格為基準,將林地、林木的經營權打包收購;或提升造林補助標準。

  但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涉及到價格形成機制。省林業廳林改處相關負責人認為,如果要推行贖買,就要先有産權評估機構,採取量價分離的評估體制,參照當地林權流轉價格,最大限度兼顧生態效益和林農的利益。“産權變更還是要慎重。”省林科院相關負責人對政府贖買非國有公益林持謹慎態度,認為應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動態調整和分級補償兩大機制,“作為一個折中的處理方式。”

  □本報記者 王成棟 朱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