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起院校科研的戰鬥力標準
- 發佈時間:2015-03-24 01:31:27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野戰指揮所新‘三防’技術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水下安全檢測與目標處置系統”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反爆炸恐怖搜排爆技術及訓練系統綜合研究”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軍人心理訓練系統研究”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近年來,工程兵學院堅持面向部隊抓科研、面向戰場做課題,無論是學院科研現場,還是部隊演練場上以及裝備技術試驗論證一線,放眼之處,儘是學院科研團隊與部隊科研骨幹團結協作、集智攻關、敢打硬仗、勇攀高峰的喜人景象,並取得一大批通過部隊演訓實踐檢驗的驕人成果。
校準主攻方向
“院校科研要打中戰鬥力建設的‘十環’,就必須重視從課題立項這個‘最初一公里’抓起,堅決剔除那些閉門造車、隔靴搔癢式的課題。”學院院長秦伯凱介紹,“這樣才能提高科研的效費比,節省出人力、物力集中在提高戰鬥力的關鍵問題上。”
得益於這種鮮明導向的倒逼,近幾年“挎包教員”成為學院風景,一有演訓活動,包一拎直奔部隊,去得勤的教員也是課題立項數量多、層次高的教員。地雷爆破專家徐建華教授1年內兩上高原,3項課題獲得全軍軍事科研課題立項;作戰工程保障專家周春生教授先後參加對12支團以上部隊的考核,梳理出“一體化聯合作戰工程裝備體系優化”等5項前沿課題;工程裝備專家劉安教授定點聯繫某機步師工兵分隊,參加駐訓兩次、電話往來30多次,由此産生“新型輪式工程裝備維修保障研究”等一批針對實戰化訓練重難點的課題。
聯合研究聯合轉化
工程裝備教研室教授沈雲峰負責的“四型破障車故障數據分析與維修方案研究”通過了總部組織的課題鑒定,課題組成員有第1集團軍某團營長盛長福,這已是沈教授與該部隊科研骨幹的第2次合作,此前聯合完成的“某型工程裝備作戰運用”課題還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獎。
盛長福營長是學院建立的“部隊專家庫”專家,2012年以來直接參與了學院多項科研活動,在課題中承擔組織需求分析、開展試驗試用、完善性能測試等任務。目前,學院“部隊專家庫”中已有67位入庫專家,全部是部隊一線科研骨幹或優秀教練員,既有軍官,也有士官。
為了增加對部隊的吸引力,學院完善科研資源庫,將專家資源、在研課題、科研成果等數據分類入庫,與部隊共用;讓部隊送學學員帶著現實問題入學,集智攻關幫助解決;搭建作戰模擬倣真、工程裝備試驗運用、作戰工程保障數據資源等各類高層次科研平臺,提升自身科研實力。這些舉措經過幾年實踐,起到明顯的集聚效應。比如,學院投入鉅資打造了先進的工程裝備作戰運用試驗中心,16種型號裝備科研樣機先後在中心進行部隊試驗,吸引了20余支工程兵部隊主動選派官兵來院參試,既高品質完成試驗任務,又為部隊培養了數十名訓練研究骨幹。
近3年,學院與部隊聯合完成的作戰訓練、裝備建設、地雷履約等方面的16部研究報告、43項研究成果被總部採納,並連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高層次獎勵。2013年,學院與7個集團軍和南海艦隊所屬部隊分別開展戰法創新聯合攻關,許多課題是邊研究邊轉化,課題還未結題,研究成果就已在部隊演訓中運用,與成都軍區第13集團軍聯合開展的陣地防護、聯合破障等4項戰法創新課題在軍區演習中應用檢驗,與海軍某部隊聯合開展的戰法創新成果在全軍戰法創新成果展上進行了展示。
成果分段轉化
為了增強學員與練兵打仗能力素質間的契合度,學院堅持把科研成果優先向教學轉化。在《科研成果轉化管理辦法》中,學院規定科研成果先運用於教學才能參加評獎,這一措施收效明顯,近年來學院完成的220余項研究成果都在評獎前進入了教學。2013年以來,學院承擔了多種型號新型裝備部隊試驗任務,至去年11月底,4種新型裝備的部隊試驗報告、組訓教案、書稿教程、多媒體教程一體出籠,進入了最近班次的教學。
近年來,把科研成果分段進入教學成為學院教員的自覺意識。課題調研階段,向學員介紹了解到的部隊戰備訓練動態資訊;立項階段,向學員介紹課題的戰場需求和整體框架,啟發學員思考解決辦法;中期檢查、部隊應用階段,向學員介紹課題的關鍵成果;鑒定階段,提交鑒定材料的同時形成成果進入教學的初步講稿。前不久,“輪式綜合掃雷車維修保障訓練系統”等11項成果剛剛通過鑒定,相關教研室就拿到了成果相關材料和多媒體演示光碟,課題鑒定會也成為了科研成果正式進入教學的準備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