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課題經費用於學術研究不足三成

  • 發佈時間:2015-03-23 04:10:5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我國科技投入持續大幅增長,中央財政科技支出更是保持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長。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調研中了解到,當前,科研經費使用不僅效率較低,甚至還出現了跑冒滴漏、挪用亂用、腐敗貪污等現象。

  套取經費手段五花八門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在一些高校和科研單位,大量科研經費沒有用於科研本身,大到發放工資、福利,小到充飯卡、交電話費,科研經費幾乎“無所不能”,套取科研經費的手段“五花八門”。中國財政學會理事、南京審計學院教授蔣大鳴認為,有的課題經費真正用的學術研究的不到5成,有的甚至不到3成。

  一是擠佔挪用。隨著科研經費的增加,不少人把科研經費當做“唐僧肉”,想方設法中飽私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涉嫌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經費轉至其名下公司被批捕;浙江大學水環境學院院長陳英旭,因將鉅額科研經費轉到自己所開的兩家皮包公司獲刑10年……近日一些曝光的案例在社會上引起很大關注,影響惡劣。

  二是擴大用途。一些單位對科研資金的管理態度基本上是誰搞到的資金由誰負責。拿到科研資金之後,單位提取一部分管理費,剩下的課題研究、經費分配、報銷等方面,往往是課題負責人一個人説了算,容易導致私用、挪用經費情況的發生。有的單位“吃喝拉撒睡,都能靠經費”,科研經費用於發工資福利、出國考察、吃飯、買車、交通、蓋房、裝修、買傢具,甚至有的經費説不清花到哪去了。

  三是弄虛作假。一些人總能想出各種歪招,巧立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包括編造勞務人員名單或用學生身份證冒領“勞務費”、以差旅費、辦公經費等的名義開具虛假發票、編造虛假合同、編制虛假賬目等等。

  記者發現,很多單位財務報銷流程存在“漏洞”。一名科研單位的財務人員説,從財務角度,他們只審核發票的合法性,不管發票的合理性。很多科研人員坦承,到財務部門報賬時,若遇到麻煩,一般通過技術處理大多可以“通融”。

  責任追究機制不健全、懲處力度不足助長問題經費的發生。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雖然對經費管理制定了操作辦法,但不少在執行中容易大而化之。對違反經費管理規定的懲處,有的是進行“內部通報”,有的要求課題負責人把違規資金退回了事。

  重立項輕驗收導致經費流失

  當前,我國科研經費分配導致重立項輕管理、重申請輕驗收的現象較為嚴重。只要項目立了項,經費就能拿到手,疏于對科研過程的管理和科研結果的評測,難以保障科研經費的産出效率,大量科研項目“不了了之”,或者僅僅停留在論文上,成果無法轉移轉化也造成了經費的流失。

  一些專家指出,我國科研資金在申請項目的時候,就定下來錢怎麼花。只要花錢過程中不出問題就行,至於出沒出成果,反而沒人真正關心。

  一家研究機構自動化所財務資産處處長表示,國家科技投入落實到微觀上,具體哪個項目能促進經濟發展,哪個能得諾貝爾獎,不是所有人關心,在驗收的時候也是一個圈子裏的人,一些專家既當裁判員也是運動員,相互你好我也好。

  記者了解到,現在很多競爭性項目經費量巨大,少則千萬,多則上億,不少科研人員熱衷追逐這些項目。然而很多項目缺少原創技術,打包現象越來越嚴重,還美其名曰“整合創新”。更關鍵的是,不少課題完成後,無法轉化,科技經費浪費嚴重。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吳少鵬説,目前,國家科研項目拿錢養活一批人,這些人這個項目做好了,沒錢了怎麼辦,只好轉向做別的課題項目,今年做杯子,明年做桌子,結果都是半吊子水準,杯子、桌子都不是全世界最好的水準。

  吉林省教育廳負責人表示,受國家和地方科研評價體系和評判標準的影響,絕大部分高校沒有將科研成果能否産業化、産業化後能帶來多少經濟效益作為重要評價標準。2003年至2012年,吉林省高校專利授權數、技術合同轉讓金額均處於全國中等偏下水準。2012年,吉林省高校技術轉讓成果226項,遠低於全國高校省均331項的水準;科技成果項目轉化率僅為14.8%。

  南京工業大學一位教授表示,前幾年用錢砸出來了許多論文,許多科研成果,但是真正重大的不多,真正在市場檢驗的不多。這樣的科研泡沫必須擠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