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鑼正在重新找回創意

  • 發佈時間:2015-03-23 01:32:40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業態升級了,整條街的名聲才會得到保護”

  每週末,在南鑼鼓巷,時光是凝固的,一個小時走不動100米。人頭攢動已不足以形容南鑼的繁華,幾乎每家店舖都有擠不進去的人,也有擠不出來的人。眼看著顧客群從“有個性、有意思的人”逐漸變為以外地遊客為主,在這裡開出第一家創意店——創可貼8的江森海説,“7年前我接受採訪,別人説我是南鑼鼓巷的功臣;但1年前,別人説我是南鑼鼓巷的罪人。”

  小吃幾乎佔領了整條街

  江森海的困惑:自己是功臣還是罪人?

  10年前,南鑼鼓巷幾乎沒人知道。夏天的時候,住在這裡的人經常安靜、愜意地將自家小桌擺在街上,與妻子兒女一起聽著蟬鳴、搖著扇子,在青磚綠瓦、斑駁樹影間共進晚餐。

  愜意而富有北京特色的生活,讓住在這條衚同的“新北京人”江森海有了開創意店的想法:開家店能夠“留住老北京記憶”,這條衚同上第一家創意店——創可貼8就這樣誕生了。

  “那時候這條街很安靜,零星有幾家很有情調、特色的小咖啡館,雖然不是很熱鬧,但很愜意。”江森海回憶著2005年左右創可貼8剛開業的時候,為了讓店舖開得更加紅火,他聯合街道和其他商家,做起了“創意文化節”,讓“南鑼鼓巷”和“創意”第一次綁定著見諸報端。

  到了2008年,南鑼鼓巷因為創意概念名聲大噪,借助奧運契機扶搖直上。轉折在2010年出現,小吃幾乎佔領了整條街,創意早被拋諸腦後。直至去年,南鑼鼓巷商會開始發力整頓,這條街道正重新找回“創意”定位。

  活下來的老店只剩七八家

  創意小店禁不起高額房租相繼搬走

  南鑼鼓巷的繁華發展,用其商會會長徐岩的話説,是“坐上了火箭一般”。他告訴北京晨報記者,2007年他首次來到南鑼時,僅有50到60家商鋪,而現在,僅南鑼主街上的商鋪就達到了210家。“以前就只有南鑼鼓巷一條街有商鋪,現在南鑼鼓巷商區還包括主街兩邊的16條衚同,衚同裏的商鋪數達到450戶到460戶。”南鑼火了,南鑼北口的鼓樓東大街隨即開起了無數飯館、商鋪,就連南鑼北邊的衚同北鑼鼓巷,同樣店舖雲集。

  瘋狂遠不止於此。這10年間,房租的增長速度絲毫不遜於其他數據。江森海坦言,2005年初開創可貼8時,14平方米的店面每月1500元,如今房價翻了10倍,這個價格還僅是“初始價”,即沒有經過多次轉讓的價錢。

  “房價漲得太高了,創意小店禁不起高額房租而相繼搬走,剩下的只能是一些暴利行業,比如低端小吃、假貨。”徐岩向記者介紹,最早一批進駐的商戶如今也只剩下了創可貼8、咂摸、過客等七八家店。

  低劣小吃和假貨幾乎佔據整條街道,曾經的創意早已拋諸腦後,南鑼的定位出現混亂。“我害怕大家都只是來吃而不是來買創意産品,我的衣服也經常被弄臟。”江森海説。

  勸退低端商業70余家

  南鑼定位仍是“有意思的店,吸引有意思的人”

  去年開始,南鑼鼓巷商會與相關部門一起整頓這條街,進行産業升級,勸退低端商業70余家。徐岩坦言,這些商戶幾乎全是低端小吃店。

  執行遠沒有這麼簡單:房子是居民私房,逐利性讓所有人難以抑制業態的均衡。但東城區政府卻給了商會一個特權:在南鑼鼓巷商區開店辦理營業執照,要先到商會報批,如果商會不批准,營業執照就無法下發。

  “業態升級了,整條街的名聲才會得到保護,生意才能夠越來越好,給小微商戶貸款的銀行才能願意在南鑼鼓巷做生意。”徐岩説,除了北京銀行外,光大銀行也曾給南鑼鼓巷2億元的授信金額,均是以會長推薦的形式向銀行進行貸款。徐岩説,推薦商戶主要先看老闆人品如何,其次看其項目是否有前途和效益。會長還有催收債務、監督資金用途的義務。

  徐岩説,在他心裏,南鑼鼓巷的定位依然是創意,即“有意思的店,吸引有意思的人”。下一步,除了金融入駐之外,他還想為這些創意商戶爭取更多優惠,比如退稅等,讓有創意的小微企業在南鑼生存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