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斷不良商家生路熟食才有活路

  • 發佈時間:2015-03-22 11:37: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舒銳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斷不良商家生路,熟食才有活路

  今年“3·15”前夕,媒體記者走訪北京物美大賣場多家門店,發現部分前一天已經銷售過的,甚至保質期只有一天的熟食製品,仍然現身於攤位中。一些隔夜後銷售的熟食製品還私換標簽,篡改了包裝日期和保質期。

  篡改包裝日期和保質期嚴重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是赤裸裸的欺詐行為,不僅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更違反了食品衛生法,該法規定,“虛假標注生産日期、保質期限等規定事項的,責令改正,可以處以五百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而對於保質期較短的熟食而言,即使産品在售出時符合各項衛生標準,上述違法行為也更容易把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暴露在危險之中。

  同時,熟食“換裝”不僅操作“方便”,更難以被發現,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導致該類惡行甚至已經成了行業潛規則。實際上,熟食包裝亂象不僅只是表現為亂標生産日期和保質期。由於熟食等散裝食品的特殊性,國家早在2004年就出臺了《散裝食品衛生管理規範》規定,包括熟食在內的散裝食品必須標明:食品名稱、配料表、生産者和生産廠家、生産日期、保質期、保存條件、食用方法及防偽標識等。然而,即便管理較為規範的超市,也只是標識生産日期、保質期,對於其他法定要求並未嚴格落實。

  此外,全國性的《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規範》以及一些地方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更是對於熟食管理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遺憾的是,相關法規並沒有給出可行的配套監管制度,這使得實踐中,熟食能否按照法定要求進行制止、售賣,就只能取決於商家是否自覺。相關法律規定已經淪為僵屍條款。

  在如此尷尬局面下,消費者要麼只能選擇遠離熟食,要麼必須學會“看聞”絕技,自行甄別。實際上,熟食行業正在消費、侵蝕行業信用,自毀長城,長此以往,消費者最終只能選擇用腳投票。可以説,對熟食進行嚴管、重建行業信譽,不僅關係到群眾的食品安全,也關乎整個行業的生死存亡。

  除了呼籲進一步加強執法以外,我們也必須直面熟食領域的行業特殊性。一方面,熟食對於滿足人們食物需求有著重要作用,而另一方面,因執法資源有限、違法輕易,執法帶來的陽光難以覆蓋行業的全領域。違法被查出、被追究概率低的難題,恐將在長期存在,這就要求我們通過立法對該行業相關違法行為施加更嚴厲的法律懲罰,不能僅停留在罰款層面,而應採取零容忍的態度,直接吊銷相關許可資格,並建立黑名單,讓違法者再也沒有機會涉足該行業。只有斷了不良商家的生路,熟食行業才能有活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