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農企的“風口”在哪?

  • 發佈時間:2015-03-21 04:32:3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先做出産品,市場認可之後再考慮打品牌”,道出了許多農業企業,尤其是小微農企品牌路的特徵。小微農企先天條件差、底子薄,不是沒有品牌意識,而是不敢做“品牌夢”。從最初沒有品牌、缺少規劃,到品牌註冊,再到品牌保護,每個環節都考驗著中小農企。

  ——編者

  崔明理文/圖

  正月初七,見到吳方軍的時候,這個面相黝黑的北方漢子一臉倦容。“過了元旦豬肉就進入銷售旺季,一直忙到年根下。”吳方軍在山東陵縣從事生豬養殖和販運,從十六七歲算起,已有三十個年頭。成長于農村,在行業裏摸爬滾打多年,他熟稔農村和農村市場的方方面面。“農村就是這樣。”他反覆強調這句話,言下流露出對往來應酬的倦意。但一提起生態年豬和“善眾”品牌,老吳就來了精神。

  基於多年行業積澱,2008年,吳方軍一手創立恒瑞運勃養殖有限公司,年出欄生豬6000余頭。2013年初,人到中年的他對食品安全問題愈發關注,也瞅上了這塊商機,於是選擇了一批仔豬進行生態養殖,喂的是玉米和小麥麩皮,飲的是自來水,每頭豬有大片活動空間。吳方軍稱它們為“生態年豬”,因為普通養殖場的豬有的4個月就出欄,這些生態豬則要養一年。

  品牌不是喊出來的

  沒人承擔責任,就沒人用心維護,合作社或者地域品牌只會越做越差。

  “生態年豬”進入市場後一炮打響,很快被訂購一空。這得益於吳方軍對品質的嚴格把控。“産品品質是創建品牌的第一步。”老吳説,生態年豬每斤能賣到40元,於是很多親朋想搭順風車,把他們養的豬送過來當作生態年豬賣。儘管深諳鄉村交往之道,但這次他沒給身邊人留一絲情面。“想按我的品牌賣,必須嚴格按我的生態養殖標準來。高價源自高投入,品牌不是挂個名字就能喊出來的。”老吳嚴苛的要求和態度令合作者們望而卻步。

  公司目前只有無公害農産品認證,但這不影響他給産品品質定下高標準。“在打品牌階段,我可以不掙錢,但必須保證品牌聲譽。”老吳説。

  出於同樣考慮,吳方軍對區域公用品牌持保留態度。老吳告訴筆者:“有人勸我做合作社或者地域品牌。都説這是‘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卻覺得這是‘三家四靠糟了糕’。因為每逢人面臨經濟誘惑時,心裏難免出現各種想法。你能保證自己不犯錯,身邊人不犯錯,但你敢保證這個品牌下的每個人都不犯錯嗎?我入行三十年,跟成百上千家養殖戶打過交道,每個人在面對市場時的反應、想法和手段是千差萬別的,同時也是難以改變的。”

  “即使現在有二維碼之類追溯手段,但面臨千家萬戶搞生産的現狀,地域品牌的追責就成了問題。流入到市場的問題豬肉若被層層追查,能夠查到是哪個縣哪個鎮的誰收購上來的,但具體是哪家哪戶養的?恐怕以現在的狀況看,誰也説不清楚。”老吳認為,沒人承擔責任,就沒人用心維護,合作社或者地域品牌只會越做越差。

  搭車宣傳砸牌子

  緊跟時代潮流做行銷,也要注意保護自己辛辛苦苦培育的品牌。

  多年市場沉浮造就了吳方軍的活躍思維。儘管只讀到中學,但老吳緊跟時代潮流,很早就接觸微網志微店等新事物,並開通了淘寶店,在網路“新農人”圈內小有名氣。

  “因為我在網路上很活躍,所以有媒體説我的經營業績要歸功於電子商務。實際上直接幫助並不大。”吳方軍擁抱新媒體的行為,是為“生態年豬”品牌造勢,作為推廣手段的一種,並沒有直指銷售。“經常互動的粉絲成了我的朋友,訂貨就是在私信裏説句話的事,‘老吳,今年訂幾頭豬送到哪’。很少有人會費勁打開層層連結,去淘寶店或者微店下單訂貨。我的淘寶店成交量極少,承擔的只是展示作用。”老吳説。

  行銷自然也離不開傳統媒體。吳方軍和生態年豬接受過多家中央和地方媒體的採訪。談及媒體,他又愛又恨。與媒體的蜜月期源自一年一度的“善眾年豬節”,老吳會張羅一眾媒體記者、圈內好友、熱心消費者來養殖場參觀,現場舉辦烹飪品鑒等活動,線上上線下、圈內圈外為品牌造勢。他還與地方媒體合作,先在媒體上宣傳生態年豬,兩家再一起賣豬肉,利潤分成。

  但也正是與媒體的合作讓他“由愛生恨”。2015年2月,@恒瑞運勃——吳方軍在微網志中寫道:“安全食品拷問良心、道德,生産者如此,宣傳者更應如此!”矛盾起因並不複雜。某媒體與吳方軍合作後,又宣傳了其他“生態”豬肉,也同樣進行聯合售賣,打著擦邊球,享用老吳苦心經營幾年的“生態年豬”品牌,而在內行人看來,這些所謂的“生態”豬肉名不副實。

  “跟他們合作,媒體能賺更多。”談及“李鬼”,老吳生氣又無可奈何。據該媒體表示,幾家養殖企業證照齊全,沒有明顯假冒偽劣行為,所以沒有理由拒絕別人的宣傳。“這是在砸兩家的牌子,眼下對我不好,長遠來看媒體公信力也會受損。”但在與媒體的較量中,吳方軍明顯處於弱勢一方。如何保護自己辛辛苦苦培育的品牌?老吳只好在微網志上不指名不道姓地呼籲媒體落實社會責任。

  “善眾”夭折

  缺少專業策劃僅僅是表面原因,更深層的原因是企業初創時沒有品牌意識,缺少規劃。

  吃媒體的啞巴虧只是吳方軍漫漫品牌路上一次不大不小的挫折。作為千千萬萬小農企中的一員,從誕生之初,“恒瑞運勃養殖有限公司”的品牌路就註定不平坦。

  “恒瑞運勃是什麼意思?我被問過好多次了。”老吳一臉無奈,“恒代表永恒,瑞代表祥瑞,運勃代表運氣勃發。都是吉祥的含義。”但這個名字和養豬場談不上什麼內在聯繫。“恒瑞運勃”可以安到任何一家企業頭上。“這倒是。”老吳坦言,“公司成立之初以販運業務為主,‘恒瑞運勃’是為了工商註冊臨時想的一個名字。”

  農業品牌專家表示,大多數農業企業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遠達不到市場要求,品牌外在標識的辨識度、認知度、易記性方面嚴重不足。比如,在全國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裏,不乏“北大荒”這樣特色鮮明、瑯瑯上口的品牌,但更多是像“鐵騎力士”這樣令普通人云裏霧裏、甚至有些拗口的名詞。問題體現在“恒瑞運勃”身上,缺少專業策劃僅僅是表面原因,更深層的原因是企業初創時沒有品牌意識,缺少規劃。但對老吳這樣的企業主來説,也無法苛求更多。“我們這樣一個農村小企業,誰能想到今後發展會怎樣?更甭提打品牌了。”

  缺少品牌規劃給吳方軍帶來了更大麻煩。“隨著企業逐步壯大,我也越來越發現‘恒瑞運勃’不符合推廣需要,就盤算著啟用新的品牌——‘善眾’,含義是‘善行天下,眾食無憂’,與生態年豬的健康理念相符。我很喜歡這個名號。”

  於是,2014年4月,吳方軍通過商標代理公司,向商標局遞交了“善眾”商標註冊申請,9月份接到受理通知。

  自“善眾”的創意成型之日起,吳方軍就把精力投入到“善眾”品牌的打造之中,對外宣傳的企業名、廣告詞,包括老吳各個社交賬號的用戶名,都冠以“善眾”字樣。去年,“善眾”還得到了山東電視臺農科頻道“中國原産遞”活動授予的“品牌認證”。消費者對“善眾”越來越認可,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老吳的信心更足了。誰知2015年1月,老吳經問詢後得知,“善眾”商標申請未通過。因為養殖行業已有人註冊了“眾善”商標,不符合《商標法》對同行業商標相似度的有關要求。“與商標代理公司通完電話,我的頭都大了:這半年的運作,汗水白白付出了?解決的辦法倒有,就是買下‘眾善’商標,但這一筆錢花費巨大,咱沒這個經濟實力。我心裏很受打擊,可此時恰逢銷售旺季,糾結幾天之後,就沒再過問。”

  至此為止,“善眾”夭折。為什麼不能等商標註冊下來再做宣傳推廣?一方面,在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經驗告訴吳方軍,商機不等人。“市場經濟下,一家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有多長?2.5年。公司對品牌有強烈的渴望,所以想法一成熟,就立即付諸了行動。”

  另一方面,出身基層的小微農業企業主大都不懂政策,不了解行政運作流程,只能完全依靠代理機構。“遞交申請前我也諮詢過,當時代理公司説通過檢索了,註冊沒有問題。”老吳頗為委屈。

  “咱們農業管理部門能不能與工商部門協調,給農業企業品牌註冊開闢綠色通道,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加快申請進度?因為農業企業與工業企業不一樣,農業企業大都是先做出産品,市場認可之後再考慮打品牌的。”老吳説。

  漫漫品牌路上,如何走出“先産品,後品牌”的困境?吳方軍在等待,小農企們在等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