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日本為何“考慮加入”亞投行?

  • 發佈時間:2015-03-21 02:30:42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欄

  亞投行的成立,對於迫切需要“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亞洲基礎設施網路而言,恰逢其時。而日本等國家從冷漠旁觀到表態願加入,從初創期和框架內爭奪話語權的寓意非常明顯。

  據媒體消息,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日前在會見記者時表示,如果日本政府提出的相關條件得到滿足,可以考慮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AIIB或亞投行)。這是日本政府首次改變口徑、表達加入亞投行的意願。至此,在英、法、德、意、日等西方經濟大國都紛紛表示加入的背景下,AIIB的存廢之爭已告一段落,今後投資和借貸的效用之爭將成為新焦點。

  亞投行將美國“領導能力”撕開一道口子

  從一開始,美國便一直在用一種“政治經濟學”的方法看待關於成立亞投行的倡議——它認為中國在這個新組織中的勝利,更多將不是經濟上的,而是政治上的。為此,奧巴馬不惜親自打電話給盟國領導人,勸阻加入。但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等原有國際經濟合作框架下,美國給予盟國的利益和實惠的能力也幾乎已經發揮到了極致,沒有能力再像當年扶植希臘、日本和德國那樣為盟國的經濟輸血。經營多年的TPP和TTIP“兩洋戰略”,也更多是為了發達盟友之間的經濟整合,而不是為盟國提供新市場。

  在亞投行專注的基礎設施投資領域,更多構成了新組織和既有組織之間的互補關係。對一些很難從既有組織中獲取更多機會的國家,為新的經濟蛋糕動心本就無可非議。美國對盟友們的告誡——不要被中國蠱惑,不要罔顧環境、透明度和治理問題等,越來越變成了一種教條化的説教。盟友們也完全有能力理直氣壯:我們不加入的話,怎麼才能讓中國更重視這些問題呢?如今,日本已無法再和美國一起“抱殘守缺”,防止被冷落的最好辦法,便是主動進來分一杯羹。麻生稱,亞投行的借貸決定,應該由董事會來做出,而且要確保可持續性。

  主要盟國紛紛“倒戈”,奧巴馬政府此刻的外交敗局已成定論,下一步,要看亞投行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將如何倒逼美國採取更積極的態度。如果美國片面地將亞投行的成立理解為中國“軟實力”對美國的壓制,將兩國在這一問題上的博弈看作實力的對衝,未免過於偏私和狹隘。反過來,正面“引導”中國在亞投行問題上的戰略意圖,求同存異、合作共贏,也更容易實現而非損害美國的國家利益。

  新機構話語權的生成仍需長時間的沉澱

  美國和日本一起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一直是亞洲經濟舞臺上的“地頭蛇”。透過它,美日兩國的戰略意圖和價值偏好,往往可以以更加隱蔽和有效的方式傳遞到對象國社會中,甚至包括對對方國內政治的干預。很多時候,即便是繞過這一平臺的雙邊投資行為,也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它的“既定規則”的一些影響。

  日本之所以原來和美國一樣態度堅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擔心被“挖墻腳”,失去壟斷地位。但與此同時,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2010年到2020年,亞太地區約有8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以現有多邊機構之力,又切切實實地難以滿足實際需求。亞投行的成立,對於迫切需要“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亞洲基礎設施網路而言,恰逢其時。

  存廢之爭塵埃落定之後,圍繞亞投行話題的爭議將逐漸轉入投資效用問題。中國是亞投行成立倡議的主要發起者,也是遊戲規則的主要制定者。主要經濟大國從冷漠旁觀到紛至遝來,自初創期和框架內爭奪話語權的寓意非常明顯。

  客觀上,這樣的爭奪,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印度等亞洲大國的話語權,但也有利於新機構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在提高公信力方面。尤其是在業務展開方式和投資環境評估問題上,西方發達國家有更豐富的經驗。發起者稱,新機構在借貸和投資規範上,不會比既有的國際標準低多少。

  迄今,亞投行仍處於成立前的籌備階段,後面的路,要比這一段長得多。特別是在亞洲這樣一個既欣欣向榮又多元多變的新興大市場中,部分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需求巨大,還貸能力卻嚴重不足。種族衝突、宗教矛盾、社會分裂又同時構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投資陷阱。如何整合資源,下好一盤大棋,將是對亞投行的嚴峻考驗。

  □史澤華(學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