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台灣研發出可自供電物聯網晶片

  • 發佈時間:2015-03-20 09:31:3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訊 (記者李寒芳 曹典)台灣實驗研究院研發出“一體成形環境光能自供電整合技術”,可採集各種環境光能量,與電池或電容等能量儲存裝置配合,延長晶片的充電週期。研究院目前正在申請該技術專利,並與廠商研試開發産品。

  在17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台灣實驗研究院前瞻元件組組長沈昌宏博士介紹説,物聯網晶片是由運算晶片、記憶體、無線通訊器、感測器及能量管理裝置(能量採集及儲存)整合而成,可獨立進行資料處理、儲存及訊號發送,並可依需求裝設各式各樣的感測器,例如偵測溫度、煙霧、位置甚至人體心跳、血壓等訊號,收集各種環境資訊。

  他表示,這項新技術將“環境光能採集模組”與“物聯網晶片”堆疊整合,太陽光、日光燈、LED燈都是可採集光能。以電力供應能力來看,室內光能採集可達到每平方釐米20微瓦,室外光能採集器可達到每平方釐米10毫瓦。

  據介紹,該技術共有三項特色:一是晶片輕薄短小,以一平方釐米面積的採集模組為例,可以減少60%電路板的面積。二是大大縮短電力傳輸距離。一體成形晶片能夠將傳輸距離從數毫米縮短千倍到數微米。三是簡化晶片。其高環境光采集能力適用於室內室外,大面積製程也具備量産優勢。

  “這是一項綠色節能技術,優點是不用額外讓地球負擔,缺點是採集能力有限。”沈昌宏説,智慧手機和iWatch等熱門裝置設備耗電量大,該技術目前還無法匹配。

  台灣資策會産業情報研究所預估,2016年全球物聯網産值將達6200億美元,終端裝置産量將到達1.9億台。研究人士也表示,物聯網的裝置有多種,這項晶片技術可以應用於不同情境。如設置在大樓墻上、橋梁、水壩或是人體上,形成智慧防災、智慧運輸、智慧居家照護等智慧生活形態。

  “物聯網晶片可根據不同應用情境來補充續電,還不能夠完全取代現在裝置電能。”台灣實驗研究院副院長綦振瀛對新華社記者説,該技術目前適宜於一些功能單一、耗電量小的智慧裝置。如未來技術成熟,人人甚至可在手錶或其他設備上佩戴該晶片進行霾害等空氣監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