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關注農村生産關係新萌芽

  • 發佈時間:2015-03-20 02:33:26  來源:貴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近我在遵義和銅仁調研發現,伴隨著農業生産力的大發展,貴州農村生産關係有了一些新的萌芽,請看3個案例:

  碧江區河西辦事處茅溪村向婭萍家庭農場通過“農場主資金入股、農民土地入股、技術人員技術入股”的多元發展模式,以種植葡萄為主,外加土雞和生豬養殖,流轉土地種植葡萄160畝,同時在果樹基地餵養土雞、生豬。按從業人員計算,年每人平均銷售收入達10萬元以上,帶動農戶30余戶;

  作為集果林開發、果苗繁育、果品加工及農資銷售為一體綜合性涉農企業,湄潭縣金澤地綠色産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土地流轉—反租倒包—返聘勞動力—買回果園自管”發展模式,在桃花江畔建連片核心示範基地1000畝,實現了公司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雙贏;

  德江縣高家灣農業園區採取“公司+合作社+大戶+農戶”的方式,成立“三金”土地流轉合作社,通過化零為整,將單家散戶“七零八落”的土地重新整合起來,形成規模化、節約化、集約化、現代化種植,農民流轉土地有租金、入企打工有薪金、土地入股有股金,吸引500多名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帶動200多名貧困人口就近就業。

  3個案例有一共同特點,即作為一種生産關係的新萌芽,它在沒有動搖家庭土地承包制的前提下,實現了土地等農業生産要素的高度集中,是家庭土地承包制體制內高度放量的“升級版”。它證明了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只要引導有方,完全可以做到“帶動”而不是“代替”、“融入”而不是“擠出”農民。

  近年來,貴州農業發展主體是多元的,發展方式是多元的,運作機制是多元的,要素組成是多元的,分配方式也是多元的。農村土地經營大戶如雨後春筍應運而生,農民合作社方興未艾,農民經紀人日趨活躍,土地股份制浮出水面,形式上的“公司+農戶”,“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以及反租倒包等,背後都或多或少有工商資本的推動。

  2014年,貴州有現代農業園區213個,家庭農場500家,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491家,農民合作社2.4萬家,農産品出口3.05億美元,土地流轉面積約佔耕地總面積的20%。對此,應順勢而為,以積極態度給予正確引導和規範。在抓好農村生産力發展的同時,抓好農村新的生産關係的發育,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實現良種、良技、良法結合,通過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家庭農場、大戶、普通農戶之間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格局,推動涉農項目資金、技術力量等多項整合,實施部門、專家、農民和業主多方聯動,充分發揮農民經紀人隊伍在市場流通中的主力軍作用,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等新業態,讓農村生産關係的演進適應生産力的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