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道路採用新材料 一年少排2970噸二氧化碳
- 發佈時間:2015-03-19 10:41:00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冕
一般情況下,一公頃茂密的樹林每天可以吸收1噸二氧化碳。去年,北京的道路使用了新材料和新技法,累計減少了2970噸二氧化碳的排放,相當於大約為城市添了8公頃的森林。
日前,北京市路政局發佈了一項節能環保數據:2014年,本市加大溫拌瀝青等低碳節能環保路面材料的使用力度,使用溫拌瀝青66萬噸,不僅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還節省了1208噸標準煤。幾乎百分之百的修路廢料回收,超過八成實現迴圈利用。
道路舊瀝青100%回收
在北京,瀝青混凝土路幾乎“雄霸”全路網。一般情況下,這種路面的使用壽命在15年左右。根據交通部門的統計,上世紀九十年代公路飛速發展,每年約有12%的瀝青路面需要翻修。
“現在修路,一般是銑刨舊瀝青路面再鋪新的瀝青路面,這種做法會産出大量的瀝青混合料廢棄物,僅本市每年舊路銑刨産生的廢料就達到200萬噸。”北京市道路工程品質監督站負責人薛忠軍坦言,“早些年,這些廢料就是被隨意丟棄,不僅污染環境,而且修路就要用新料,必須開採山石,帶來生態破壞。”
變廢為寶,成為這個監督站研究的重要課題。經過數年的攻關,如今幾乎100%的瀝青舊料實現了再生利用。這些廢料都被運回料廠,粘連在一起的瀝青糰被重新破碎、篩分,像是垃圾分類一樣按照顆粒直徑的大小分堆兒。“不同檔的舊料都會有一份詳細的‘體檢報告’,研究具體成分和特性,之後分門別類地添加到新瀝青裏。”監測站下屬實驗室主任張濤説,“有些廢料如果用得好,比新料效果還好。”他舉了個例子,通過冷再生技術處理的“廢料”鋪在道路基層,可以有效防止道路蛛網狀開裂。“以前這一層是用二灰碎石鋪,承載力不錯,但是受溫度影響較大,容易開裂。這些小縫兒會慢慢‘浮’到路面上。”
目前,本市道路舊瀝青回收率基本達到100%,超過八成實現了迴圈利用。
降溫30度減排6成二氧化碳
不僅廢料變“肥料”,鋪路的技術也越來越講究。就拿攪拌瀝青而言,最傳統的熱拌技術幾乎已經退出舞臺,只有在特殊路段才會使用,大面積的路段使用的叫做溫拌技術。
實驗室副主任王春明是這方面的行家。他解釋,熱拌瀝青混合料的溫度一般在150至180攝氏度,以保證正常的攤鋪和碾軋。他的手提電腦裏至今保留著一張照片——瀝青路面剛鋪好,白色偏黃的熱氣就冒出來。“這裡面都是廢氣,含有二氧化碳、氮化物甚至硫化物,不僅污染環境,而且有害健康。”他説,“經過十多年的實驗,溫拌瀝青技術已經成熟了,混合料的溫度降低了三四十攝氏度。”
鋪好的路不僅不再冒白煙,而且可以節約20%以上的燃油,減少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氣體排放60%以上。“北京的溫拌瀝青混合料已經實現了規模化應用,價格比同類産品降低15%左右,真正做到了物美價廉。”薛忠軍説,“更關鍵的是環保,這是一種思路。這種技術在本市的使用率甚至高過很多歐美發達城市。”
新材料幫道路穿上“防雪服”
在使用新技術、新技法,力求節能環保的同時,還要保證道路的使用效果不打折扣。
以溫拌瀝青為例,當溫度低於一定值時,道路的孔隙率會增大。換句話説,道路將禁不住雨水沖刷,瀝青容易挂不住。監督站經過數十次的實驗室測試,最終確定了使用該技法時的溫度下限,並且規範了孔隙率的範圍。
“每年冬天都是我們實驗室最熱鬧的時候。因為路面幾乎不施工。”張濤説,“經過前段時間的工作,最近我們打算召集廠家、研究部門開個會,給冷再生技術也出一份指南。這樣無論哪家施工,用哪家的材料,道路修出來的效果都是一樣的,保證壽命。”
另外,一些道路上的新材料也在研發實驗過程中。比如一種蓄鹽路面在108國道、延慶和懷柔部分路段都有嘗試。這種新材料相當於“防雪服”,可以自動融雪,防止路面形成“地穿甲”。“拐彎、坡道都比較適合鋪設這種材料,而且這種材料可以避免撒融雪劑,更環保。不過這款材料目前造價比較高,因此還不能大面積推廣。”薛忠軍説,“修路就是這樣,不是好材料就要推廣,還要綜合考慮經濟效益和投資等因素。”
新聞連結
路面減排
獲科技二等獎
近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暨2015年北京市科技工作會議召開。由北京市道路工程品質監督站與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及北京建築大學共同完成的“瀝青路面節能減排與再生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