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優勢種企將強勢崛起

  • 發佈時間:2015-03-19 06:00:1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與火熱的春耕用種相呼應,時下種業成為各類資本爭相進入的領域,兼併重組整合聯盟的新聞不斷。不久前,全國種企龍頭隆平高科擬收購天津德瑞特種業公司八成股份的消息更把人們的關注度推向高點。在一系列兼併重組和優勝劣汰下,目前我國持證種子企業降為5064家,3年間減少了41.8%。擁有1000億元市場規模的中國種業將怎樣打造種業航母,中小型種企發展空間何在,育種活力又如何激活?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育種活力如何激活

  按照新政策,科技人員可在種企兼職取酬,科技單位的成果可到種企入股參與分紅。這打消了一些事業單位科技人員的顧慮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積極推進種業科研成果權益分配改革試點,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近日,農業部、科技部、財政部等在中國水稻所等4個科研機構開展種業科研成果權益比例試點。同時,農業部依託中國農科院建立了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産權交易平臺,已上線運作,基本覆蓋了品種權、育種專利等各類種業産權的線上交易。

  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李立秋認為,按照新政策,科技人員可在種企兼職取酬,科技單位的成果可到種企入股參與分紅。這打消了一些事業單位科技人員的顧慮。特別是對科技人員的股權激勵,是個很大的突破,對種子企業吸引人才很有利。目前,湖南、河南等省都有科技人員保留事業單位身份到種子企業創業。

  “制度創新試點調動了科研人員積極性。”農業部種業權益比例改革指導小組副組長陳萌山説,亮點在於:一是給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賦權”,既包括原先就有的收益權,也包括了成果的佔有、使用、處置權;二是給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讓利”。成果轉移轉化收入全部留歸單位依法自主分配,納入預算管理,但不上繳國庫,成果歸科研人員的權益比例不低於40%,這高於現行法律不低於20%的規定。

  好政策引來好消息。中國水稻所培育的“廣兩優7217”品種在種業科技成果確權推介交易活動中以280萬元的價格成功覓得良配——江西紅一種業公司。“我們看中的是該品種熟期早、産量高、米質優、抗性好,擁有很好的産業化前景。”紅一種業副總經理張友建説,品種一旦投放市場,可以提高公司産品競爭力,産生可觀的經濟效益。

  記者從中國水稻所了解到,科研單位和成果完成人會按1:1的比例對這筆交易進行確權及分配,交易完成後專家可以直接獲得50%的收益,通過轉讓該品種,專家還能獲得相應業績點從而獲得業績點獎勵。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程式華認為,將種業科技成果確權交易的收益向課題組與專家傾斜,在提高專家收入的同時,也激發了其創新積極性。

  據統計,目前首批種業成果權益改革試點單位已初步梳理種業科技成果635項。與此同時,全國種業企業創新能力加速提升,2014年企業申請新品種保護626件,同比增長43%。

  種業航母怎樣打造

  相比技術合作,當前種企資本層面的整合更顯激烈。種業投入週期長,進入壁壘較高,資本投資回報穩定,非常適合併購重組、聯合聯營等資本運作

  種業是資金密集型也是技術密集型行業,對於我國多數種企來説,聯合聯盟必不可少。

  從技術角度看,分子育種是最前沿也是最“燒錢”的育種技術。一台設備動輒幾百萬,每隔幾年就要更新換代。對普通的種企而言,育種需求量“喂不飽”這些實驗設備。“我國不少種企規模小、研發能力弱,大多是靠經驗育種,與國外的差距在於缺乏生物技術研發平臺。”華智水稻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健認為,單個企業無力承擔持續高強度的分子育種的整合投入,但企業組建創新聯盟,共建分子育種技術開發平臺是可行的。

  目前,兩家全國性生物育種平臺已正式啟動,華智就是其中之一。“公司是由農業部重點支援、國內多家種業骨幹企業共同投資建設的水稻分子育種平臺。”張健説,公司為廣大種企提供分子育種技術、種質資源創新、品種測試與評估等方面的服務。作為生物育種平臺,華智公司將使傳統的經驗育種模式與分子育種相結合,可辨別出到底是哪個基因控制哪種性狀,掌握規律後,再精準快捷地選擇需要的基因型進行育種。

  相比技術合作,當前種企資本層面的整合更顯激烈。“種業投入週期長,進入壁壘較高,資本投資回報穩定,非常適合併購重組、聯合聯營等資本運作。”北大荒墾豐種業公司總經理劉顯輝認為,中國種子企業具有地域性強、體量偏小等特點,有強烈行業整合需求和重組預期。

  農墾種業佔國內種業的三分之一,全國各墾區都重視種業發展,主動利用現有平臺開展合作。上海農墾將旗下原有3個農場的種子公司合併建立了光明種業公司。安徽農墾通過增資擴股引入4家戰略投資者,建立了皖墾種業公司。黑龍江墾區推動墾豐種業兼併重組,整合了農墾科學院等科研院所資源,建立了北大荒墾豐科研育種中心。陜西農墾與江蘇農墾通過制種基地合作,逐步做大做強。

  “我們去年就提出,要通過5年時間推動農墾種業聯合聯盟聯營,打造一個300億市值的民族種業航母。”農業部農墾局局長王守聰表示,直屬墾區、集團化墾區可考慮通過收購、兼併、股份合作、種業板塊上市等有效措施,做大種業規模,做強種子企業,建設國家種業航母。非集團化墾區要加強農墾系統內部種子生産要素的整合,充分利用農場生産基地較多的優勢,積極培育科技型龍頭企業。

  中小種企去向何處

  大企業主要進行産業鏈核心環節的研發。但種業強國不能只靠幾個大企業,需要具有良好的産業發展生態,需要各種類型的中小型專業公司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説,實現種業強國的目標,要構建以大型現代農作物種業集團為龍頭,以專業化種子企業為支撐,以服務型種子企業為配套的企業集群。那麼,專業化和服務型種企到底是啥樣?

  “專業化和服務型種企就是‘小而美’的種業公司,今後依然有吸引力。”中信證券農林牧漁行業分析師施亮表示,大企業要做的是産業鏈核心環節的研發。但種業強國不能只依靠幾個大企業,需要具有良好的産業發展生態,需要各種類型的中小型專業公司。

  在我國的5000多家種企裏,有一類是初創型種企。他們有技術但缺資金,有思想卻還未産生成果。在山東青島,金媽媽農業科技公司成立了現代種業孵化器。公司總經理周玉忠説,孵化器為在孵企業提供辦公、試驗、篩選、測試和選育基地,企業若3年孵化期內育種失敗無需支付任何費用;若育種成功,則應當許可金媽媽擁有授權植物新品種的排他許可使用權。同時,金媽媽允許在孵企業按市價向其銷售約定數量的種子。

  目前,孵化器已引進在孵企業13家,成功推廣蔬菜品種20多個,推廣面積30萬畝。啟豐種業公司就是一家在孵企業,公司總經理王忠全坦言,自己是做技術出身,對市場不太懂,很難得到投資。他説:“選擇進入孵化器,看重的是成果轉化和市場對接。”進入孵化器兩年多,公司已有兩項成果經過認定。

  在新一輪種業改革中,中小種企如果依舊依靠代繁和貼牌求生存,那只會越來越弱勢。而如果能夠找好自己的市場定位,即使在玉米、水稻等主戰場上無力競爭,也可以在更專業的市場上有所作為。山東泰裕麥業是全國最早獲得獨立小麥育種權的農業龍頭企業之一,針對細分市場需求,他們探索了富硒黑麥等品種,走出了自己的育種道路。

  泰裕公司産業化辦主任尹龍泉介紹説,公司重視對優質小麥品種的選育,6萬畝良種生産基地裏試驗品種豐富多樣,通過與山東農業大學合作建立了生物育種試驗室,培育出了優質小麥品種“裕田麥119”。近年來,公司産業鏈覆蓋了從生物育種、良種繁育、推廣種植到收儲等環節,有效提升了附加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