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綠色帳單的樣本意義

  • 發佈時間:2015-03-18 08:34:07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黃媛艷 通訊員 劉崢

  核心提示

  一組數據顯示:經過近9個月的實地調研和數據提取,三亞自然資源資産價值估值約在2180億元—3150億元之間,大約是三亞2013年GDP總額的5.8倍—8.5倍。

  另一組數據顯示:三亞海草床生態系統2013年的實物量比2010年銳減163公頃,系統服務價值減少2518萬元,海草生態系統的退化。

  這兩組數據均來自《三亞市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這是我國首個地級市自然資産負債表。一組數據令人興奮、鼓舞,一組數據令人警醒、思考。

  三亞為何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

  記者在追尋問題的答案時發現這個問題其實又隱含了兩個問題:一問能否掙得金山銀山而且不用犧牲綠水青山?二問能否讓綠水青山長出金山銀山?

  1問

  為何要摸清

  自然家底?

  偶然中的必然

  2013年底,國家發改委通知首批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的城市探索編制自然資産負債表時,三亞並不在列。

  三亞為何盤點自家的生態家底?

  “依靠犧牲自然資源獲得短期增長的模式,應被逐步拋棄,未來經濟必須關注自然資本,我們希望在全國選取這樣一個樣本探索新經濟。”民間智庫——德稻環保金融研究院院長李卓智透露,三亞屬於自然資本低速增長、但GDP快速增長的地區,最具研究和投資價值。

  “三亞代表一類對自然資本依存度大,且經濟發展可支撐自然資本增長的地區,自然資源具有多樣性,研究樣本豐富。”項目負責人、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係、環境政策係副主任施涵説。

  2014年7月,德稻環保金融研究院與三亞市政府達成協定,試點研究三亞市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共同構建三亞市及至海南“綠色崛起”的思想體系和現實路徑,並依此逐步確立標準,推廣到中國其他城市和地區。

  僅是研究機構對三亞感興趣,就能促成該項合作嗎?

  生態是三亞發展的“生命線”,今年的三亞政府工作報告,罕見地將生態保護放在2015年工作任務的首位。編制自然資産負債表,對三亞而言有著現實意義。

  “我們與德稻的合作有些偶然因素。但長期以來,三亞産業發展單一,當前則正面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三亞市副市長李柏青表示,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全面計算並挖掘出三亞自然資源資産的價值,摸清三亞的生態“家底”,為生態保護提供科學理論依據。同時,借此改變三亞傳統的增長模式,更好地選擇發展路徑,避免重走一些地區經濟發展快但嚴重破壞資源環境的老路,引導三亞産業發展方向,落實“新常態”發展目標,努力實現經濟資本和自然資本“雙增長”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助力綠色崛起。

  “三亞嘗試”

  的新意和特點

  “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概念在十八大報告中首次亮相,便掀起全國自然資源資産的研究熱潮,貴州省成首個將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列入地方性法規的省份,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推出我國首個縣區級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三亞編制這份首個城市級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又有何新意和特點呢?

  根據聯合國環境與經濟綜合核算體系(SEEA)中心框架,自然資源資産包括所有的自然生物資源(涵蓋木材和水産資源)、礦物與能源資源、土壤資源和水資源。

  與深圳等地將林地、沙灘等11項主要環境指標列入自然資源資産範疇不同,三亞的自然資源負債表自然資源存量包括海洋資源、森林資源、農業資源、水資源、礦産資源、能源以及土地作為空間資源,各大類資源下又有所細分,如森林資源中細分為橡膠林、常綠灌木林、紅樹林濕地等5類。

  “三亞重點自然資源實物量核算參照了SEEA框架體系,同時結合三亞作為濱海城市的特性,特別關注了海洋資源,從海洋、森林、農業、水資源等方面開展研究,關注點較為全面。”施涵説,在三亞市現有的政府統計和國家資源普查數據的基礎上,利用衛星遙感資訊所開展的三亞自然資本初步核算結果,獲得自然資源存量基礎數據。

  明確研究對象只是邁過了第一道“坎”,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注重反映的不僅是貨幣價值,而且包括難以用貨幣計量的環境成本。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環境政策部主任蔣洪強認為,自然資源的實物量和價值量核算方案才是自然資源資産核算體系的重點和難點。同樣的難題,擺在了三亞項目的實施中。

  “三亞市自然資本核算範圍包括自然資源存量和生態系統服務,項目不僅開展自然資源實物量核算,確定三亞重點自然資源價值量賬戶,也開展三亞生態服務系統服務價值量估算,這在全球都無具體的先例可循。”施涵透露,自然資源存量價值的核算主要參考聯合國SEEA-2012中心框架,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估算參考國際核算方法,並兼顧國內已有的森林和海洋等行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標準,不僅從數量上進行比較,也關注品質上的比較,提高價值測算的準確性,這是這次研究中的一大特色。

  2問

  摸清自然資源家底有何作用?

  給三亞 做一次全面體檢

  編制自然資産負債表,用制度保護環境,首要作用莫過於通過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服務的功能進行貨幣化計算,明晰一定時間內自然資源資産存量的動態變化,摸清生態“家底”。

  “經過近9個月的實地調研和數據提取,研究團隊初步得到了三亞自然資源資産的總額數據,其自然資源資産價值估值大約在2180億元—3150億元之間,大約是三亞2013年GDP總額的5.8倍—8.5倍。”李柏青認為,結果振奮人心,使城市決策者對三亞現有的自然資源價值有直觀量的認識,將對三亞今後發展産生積極意義。

  自然資源稟賦獨特和優越,是三亞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由於缺乏對自然資本的定量了解,近年來的開發破壞,三亞一些生態系統服務的數量和品質都有所下降,一些關鍵生態系統受到影響,好生態下也蘊藏隱憂。

  海草床是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海洋底棲類生物繁殖及幼體成長的樂園。然而由於近海水産的捕撈嚴重,遊客的急劇增加超過三亞自然資源承載力,三亞海草床生態系統2013年的實物量比2010年銳減163公頃,系統服務價值減少2518萬元,海草生態系統的退化,給三亞生態保護敲響警鐘。同樣的問題,也反映在珊瑚礁、紅樹林、海草床和農業土壤等領域。

  “三亞自然資源存量價值基本穩定,由於生態系統服務的稀缺性近10年日趨嚴重,生態系統服務的價格增幅明顯,使得三亞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如食物生産、水源涵養、空氣凈化、碳匯、旅遊的快速上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在全部自然資本的比重上升。”施涵説,以海洋生態系統為例,三亞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海洋生態系統類型在海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價值迅速上升,每年為三亞提供數十倍于其存量價值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但從中遠期看,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刻不容緩。

  李柏青認為,自然資源負債表直觀的數字更能激起決策者、部門甚至普通民眾的環境保護意識,能給決策者統籌考慮城市建設、環境保護政策以及城市整體規劃思路提供生態學上的思路和具體的數據支撐。通過自然資産負債表科學、完整的調研、論證,猶如給三亞做了一次全面體檢,既可防範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也將挖掘三亞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潛能。

  為開發決策

  提供生態學參考

  三亞可能投資項目大致分三類

  第一類是“經濟增長、自然資本負增長”項目

  避免新上或者引進的

  第二類是“經濟與自然資本協同增長”項目

  受歡迎的

  第三類是“自然資本增長較大但經濟增長小”的項目

  計劃進一步加強的

  “隨著自然資源的日益枯竭,自然資本價值凸顯,自然資源的稀缺性將直接影響一個地區的經濟産出。”李卓智説。好生態對三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旅遊業、房地産和農業等三亞經濟支柱産業,均高度依賴自然資本,如三亞海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中僅文化服務功能中休閒遊憩的價值就為535.5億元。

  根據三亞的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三亞可能投資的項目可大致分成三類:第一類是“經濟增長、自然資本負增長”項目;第二類是“經濟與自然資本協同增長”項目;第三類是“自然資本增長較大但經濟增長小”的項目。

  “第一類項目是三亞所避免新上或者引進的,最近考慮到破壞當地自然環境的因素,我們已停掉一個地産項目。”李柏青透露,第二類項目是三亞歡迎的,在投資模式上會通過嘗試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第三類項目是三亞計劃進一步加強的,這是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

  施涵表示,通過編制和運用三亞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可以有效地發現三亞經濟發展重大政策和項目,與自然資本之間的內在關係(協同或抵消作用),進而有效地指導三亞選擇與實施那些經濟與環境協同作用大的政策與項目,避免那些自然資本消耗大,而經濟産出效率低的政策與項目,並且有選擇地投資于自然資本,對GDP增長可以起到較大的撬動作用和杠桿效應。

  李柏青認為,自然資源資産價值的估算可將有限的人力、資金資源集中在利益價值較高的區域,這為三亞有選擇性的合作投資開發、招商引資提供生態學的決策參考;也將有效引導社會和民間資本的投資方向,不再單純地發展房地産項目,而是向總部經濟、生態旅遊、休閒養生等産業傾斜,利用三亞的自然資源資産適應經濟新常態,引導地區産業轉型升級。

  發揮自然資本 溢出效應

  海南被譽為全國人民的“後花園”,三亞是其中重要一環,其自然資本負債表摸底調研,為此做了明確的注腳。

  “三亞的生態系統服務獨一無二、不可複製,其分別由三亞、海南省、中國和世界四個層面獲益,三亞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有56%—58%是由三亞以外受益。”施涵透露,該數據既反映了三亞日漸融入國家和國際經濟體系,也説明三亞對國家和國際環境保護的重要貢獻。

  2013年三亞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為336.9億元,其中重要的增值體現在供給服務功能12.48噸/年的增加,而這也反映在南繁育種等産業的溢出效應的增加。

  “全國培育的7000多個作物品種70%經過南繁培育,農業大面積推廣的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品種中,80%是通過南繁加代選育而成,南繁對全國糧食增産貢獻超過342億元,這説明三亞關鍵的自然資本——農業生態系統為國家創造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施涵介紹,南繁等關鍵自然資本的投入也給三亞的GDP的增長帶來乘數效應,促進三亞綠色崛起。

  據統計,南繁每年約給三亞帶來直接經濟效益超過1.35億元,海南冬種北運瓜菜作為南繁知識的溢出産物,僅2013年給三亞帶來的經濟效益達26.7億元。

  探路 生態治理新途徑

  生態環境保護只是成本,沒有經濟回報的投入?自然資本是公共物品,完全是政府的責任?保護自然資本與經濟發展是零和遊戲?這是常見的關於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矛盾的觀點。

  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不僅存在污染的問題,治理污染的路徑、治理的能力也需要思考。自然資本是公共物品,以政府經營為主,但有些部分可以市場化。生態治理領域完全可以使金融資本與自然資本主體雙向協同並交融,産生價值體系互換,使金融資本有可持續的投資回報,自然資本增長有乘數效應。”聯合國-同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綠色經濟責任教授諸大建認為,市場需求比較大的生態項目,可以培育綠色金融和綠色投資;而公共物品比較大的項目,需要政府投入。

  國際生態經濟學家康世坦的研究顯示,投資自然資産帶來的商業、社會和生態的綜合效益,回報率超過100倍。

  發展健康的GDP與自然資本(NC)雙增長模式,開展面向自然資本的PPP模式,強調政府具有公共服務功能的同時,鼓勵各種類型的資本進行自然資本投資,探索市場配置資源在自然資本發展中的作用,使之逐漸發展成為完善的商業投資體系,已成為生態保護新的路徑。

  “三亞投資自然資本的優先領域和回報模式有自身特點。”施涵建議,三亞可重點利用市場機制投資的自然資本是海洋(海灘、珊瑚礁)、紅樹林、城市濕地和農業生態系統,具體投資回收模式包括對消耗自然資本的房地産,建立城市濕地和公共綠地等自然資本補償機制;海洋旅遊項目需要按照實際佔用的自然資本,足額收取海洋資源使用補償費。三亞可重點利用政府公共資金投資的自然資本是森林、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生物多樣性及自然保護區保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

  “鋻於自然資源本身可為投資者産生收益和價值,在項目的選擇和實施過程中,投資者必然會加倍呵護環境資源,以求得到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這將改變政府買單治理環境的現狀,使得生態環境保護融入經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使經濟活動‘綠色化’、‘生態化’。”李柏青透露,三亞期待在紅樹林、珊瑚礁等治理領域與社會企業開展第二波合作項目,探索金融資本進入環保投資領域的路徑和監管模式。

  3問

  “三亞嘗試”

  能走多遠?

  期待更廣層面試水

  三亞編制自然資産負債表,探索區域自然資本和經濟發展的協同增長模式,希冀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讓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合體。

  “三亞嘗試”究竟能否帶來一陣新風?

  “以三亞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為入手和示範,構建區域自然資産價值評估模型和評價體系,盡可能精確、完整地反映和體現自然資本的價值,為規劃、管理、評估區域可持續發展,為衡量綠色投資綠色金融的回報,提供科學的分析工具。”諸大建説。

  “三亞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構建三亞及至海南‘綠色崛起’的思想體系和現實路徑。在此過程中,我們也將逐步確立標準,推廣到中國其他城市和地區,2015年計劃展開海南省、浙江省和崇明島的自然資源資産核算及可持續發展評估。”李卓智表示。

  強化政府各部門間的統籌和社會共識的形成,是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推廣實施的挑戰。”李柏青透露,三亞將積極開展項目試點,完善自然資本的投融資模式,打通自然資本的投資通道,出臺管理辦法,探索踐行可持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希望三亞的嘗試能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能在全省乃至更廣的平臺實現成果推廣。

  “運用自然資産負債表,撬動投資自然資本投資以支撐新的綠色産業,是一套全新的模式。”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毅認為,對自然資本的投資需要體制、法律、政策、全民意識等多個領域的轉變,需驅動價格、稅收、投融資等方面相應的經濟改革,市場和政府之間就未來資源如何付費、公共性和私人性如何區分等議題也需要良性的互動和磨合。

  (本報三亞3月17日電)

  三亞自然資源存量包括

  海洋資源、森林資源、農業資源、水資源、礦産資源、能源以及土地作為空間資源

  三亞自然資源資産價值

  估值2180億元—3150億元是三亞2013年GDP總額的5.8倍—8.5倍

  三亞自然資本優先投資領域

  A類:GDP增長具有較大乘數效應的自然資本領域,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中的供給和文化服務,適宜利用市場機制引入社會資本開展投資的領域;

  B類:對於GDP增長促進作用一般,但産生較大公共服務效應的領域,比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中的調節服務,應由政府主導的自然資本投資領域;

  C類:對於一些邊際投資回報率較低的自然資本領域,暫時不加考慮。

  文字/黃媛艷 本版製圖/楊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