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國財政收入新年低開

  • 發佈時間:2015-03-18 06:34:53  來源:石家莊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電 作為觀察我國經濟形勢的一個指標,今年頭兩月,全國財政收入增速以3.2%的低增長開局,而支出則以兩位數增長。權威人士説,這正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力增效的體現。

  財政部16日公佈了今年1至2月累計的全國財政收入情況。開年的頭兩月,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25717億元,從絕對量上看,這一收入並不低,但從增幅看,僅比去年同期增長3.2%。

  財政部説,如果考慮部分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影響,同口徑增幅僅為1.7%。更值得關注的是,前兩個月,中央一般公共財政收入11575億元,同比下降1.7%。

  儘管相對於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初的國家“錢袋子”收緊,目前的低增長並非最低值。但鋻於去年全年財政收入8.6%的增速係1991年之後首度跌入“個位數”,新一年開年的個位數低增長,印證了我國財政收入已然進入了中低速增長的新常態。

  不過,專家指出,當前放緩的財政收入增速受減稅的影響較大,體現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也體現了當前經濟主動調結構的結果。

  減稅和增支,是積極財政政策的兩大主要特徵。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我國宣佈今年赤字規模擴增至1.62萬億元,赤字率由去年的2.1%上升為2.3%。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國家還明確了一系列減稅舉措為實體經濟減輕稅費負擔。

  從此次財政部公佈數據看,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經濟的下行壓力,如受工業生産、消費、投資、進出口、企業利潤等指標增幅均不同程度回落,增值稅、營業稅等部分主體稅種增幅相應放緩,而進口環節稅收、關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稅收增幅的放緩,也表明減稅政策已經顯效。如前兩個月,國內第一大稅種——增值稅,如果扣除營改增轉移收入後,增幅實際下降0.6%。而去年,營改增試點合計減稅1918億元。

  不同稅種增幅的差異,也能顯示我國經濟的新變化。如1至2月累計,金融業營業稅1075億元,增長20.5%;金融業企業所得稅1239億元,增長33.7%;而證券交易印花稅274億元,同比增長260%。

  “證券交易印花稅的大幅增長主要受近期股市成交額增長較快帶動。”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認為,近年來,隨著金融業的不斷發展,其稅收佔比也在穩步提升中。

  相比之下,受房地産市場調整、商品房銷售額下降的影響,房地産相關稅收回落較多,折射房地産繼續低迷。

  數據顯示,1至2月累計,房地産營業稅965億元,下降1.6%;契稅543億元,下降12.5%;土地增值稅600億元,下降8.7%;耕地佔用稅156億元,同比下降19.7%;城鎮土地使用稅325億元,同比增長21.1%。

  “當前房地産確實面臨調整,影響了相關的稅收收入。”白景明説。

  房地産市場的放緩,也導致地方土地出讓收入出現了猛烈的下滑。數據顯示,前兩個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553億元,同比下降36.2%,這一負增長意味著以往地方的賣地熱正在趨冷,但對於中國告別以往圈地開發的投資驅動增長模式具有信號意義。

  專家指出,相對於以往財政收入增幅遠高於GDP的現象,如今財政收入增速呈現與GDP增速趨同的跡象。從另一層面講,意味著國家財富更多向企業和個人分配,對於加快改革以間接稅為主的稅收體制、公平收入分配具有積極意義。

  對於有人擔心,減稅會影響財政收入,進而影響民生支出進度。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認為,越是經濟形勢下行,越要發揮積極財政的作用,從長遠看,為企業減稅,增加重點支出,都有助於穩定經濟增長,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將來企業成長了,也有助於涵養稅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