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注夢想 孕育稻香豐年

  • 發佈時間:2015-03-18 01:32: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只要你專注這片土地,你的收穫會很多。”九三學社貴州省委主委,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首席水稻育種專家黃宗洪這樣説。在水稻育種的科研道路上,這份專注始終伴隨著他,在田間和實驗室裏揮灑辛勞的汗水;接受烈日酷暑的考驗與暴風驟雨的洗禮;在他的生活中留下無數個堅實的腳印……

  終於,黃宗洪收穫了至高的榮譽——他參與的“兩係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2014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該獲獎項目由袁隆平院士領銜完成,是繼三係法雜交水稻之後的又一重大創新,將水稻畝産量由700公斤提高到988公斤,為我國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面對榮譽,黃宗洪顯得從容淡然:“成績和獎項是屬於大家的,是整個科研團隊的力量和集體的智慧。”就在外界為他獲得殊榮歡呼雀躍之時,他卻將榮譽收進行囊,返回三亞南繁基地,再次投身於平淡卻又複雜的科研工作中。“農業科研就是這樣,必須抓季節,搶時間。”

  黃宗洪對農業科研的熱愛,出於他骨子裏對土地的情感和對民生的關懷。“像我這樣出身農民的人都幹不了農業科研這種辛苦的工作的話,就再沒有人願做了。”他時常以農民自比,以此自我鞭策。這一情懷和胸襟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時代。

  黃宗洪生於農村,長于農村,在收成不好的年歲裏,儘管大人們努力地在黃土地上耕種,卻還是填不飽肚子。黃宗洪從小學到中學,課餘時間就幫著父母下地做農活,深深體會過農民的艱辛。讓農民吃飽肚子、過上好日子成為他心中潛移默化的夢想,也造就了他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勇氣。上大學後,黃宗洪毅然選擇了農學專業,為了實現他心中的理想踏上了奮鬥之路。

  農業科研工作是辛苦的,育種工作尤其寂寞乏味。自1982年起,黃宗洪心甘情願地在這條常人難以勝任的崗位上奮鬥了30餘年。一年四季,南來北往,從沒有節假日;不管風吹雨打、烈日,按時、按質、按量在田裏觀察、雜交、趕花粉,都是必須的程式。艱苦的條件、簡單的生活對於黃宗洪來説算不了什麼。他表示:育種工作每道程式、每個階段的嚴格要求,才是對責任、對科學精神的考驗,是每個育種工作者必須直面的。要實現夢想,就必須克服一切困難付諸行動。

  正是黃宗洪對農業科研的專注和努力,令他不斷收穫成功和榮譽。黃宗洪主持選育了貴州省第一個遲熟型三係雜稻“I優4761”後,又相繼主持選育了兩係雜交稻“兩優211”、“黔兩優58”、“協優385”和“安優136”等等品種。這些雜交稻均獲貴州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累計在省內外推廣應用水稻自育品種面積達1000余萬畝,增産糧食5億多公斤,新增效益7億多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2007年,黃宗洪將20年間承擔並完成的19項國家級和省級項目,匯總總結後進行了研究成果申報,並獲得了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這就是“兩係法雜交水稻研究及優質稻米産業化示範”項目。這個項目涉及了水稻兩用核不育係鑒定和選育、兩係法雜交稻新組合選育、繁制種、高産栽培和優質稻米産業化示範等育、繁、推、加、銷一整套技術。該項目共選育三個兩用核不育係,五個兩係雜稻新組合,其繁殖、制種、推廣和優質米産業化示範四項總産值35億元,新增産值4.68億元,取得了極其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面對過往的榮譽和未來的科研,黃宗洪説:“水稻育種研究是我的專業,長時間以來我學的幹的就是這一行,也是我甘願奉獻一生的事業,雖辛苦卻感到樂在其中。目前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科研攀登是永無止境的,能夠合理利用時間繼續在專業領域探索、不斷尋求突破,將是我畢生的追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