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利率市場化≠利率差異化?

  • 發佈時間:2015-03-17 12:31:14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距3月1日央行降息只過去了兩周時間,各家銀行短兵相接的利率之戰卻一直沒有停息。降息之後立即宣佈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的中小銀行陸續回調存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幅度由30%下降為20%,利息也由3.25%下降為3%。雖然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呼聲雖然越發響亮,但銀行的利率反而趨同了。

  本報記者 張頔 實習生 邵群

  降息兩周後,存款利率先升後降

  經過百日之內的兩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從3%降到2.5%,但實際上各銀行都不同程度地選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一些中小銀行更是在降息消息剛出臺時便宣佈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

  然而一浮到頂的利率政策沒有執行多久便悄然發生了改變。調息首日將利率一浮到頂的浙商銀行、渤海銀行、齊魯銀行、青島銀行等城商行,在上周紛紛調整了存款利率,將上浮區間從30%回調到了20%。“剛降息的時候我來銀行諮詢,一年期的存款利率還是3.25%,但我上周去辦存款業務時,卻發現又下調到3%了。”銀行頻繁變化的執行利率讓不少客戶都不太適應。

  “降息之後我們的利率就上浮到頂了,大約執行了10天,上級分行便下通知將上浮區間調整為基準的1.2倍,於是這幾天我們又忙著更新宣傳展板。”一位城商行的大堂經理介紹,對於此次利率調整,上級分行並沒有解釋原因,但據她分析,一浮到頂帶來的付息資金壓力可能是一個主要原因。

  利率上浮空間可擴大1.3倍後,中小銀行的第一反應便是利用靈活的機制,快速調高上浮區間。這樣做的目的無疑是以較高的利率來吸引儲戶,然而實行起來就會發現,一浮到頂帶來的資金成本是難以忽略的。“即使用較高的成本把存款吸引來了,但資金只有重新貸出去才能獲取息差。可是優質的企業信貸客戶卻是有限的,為了保證運營利潤,只能調低存款利率了。”該大堂經理這樣分析。

  利率市場化未必帶來利率差異化

  3月16日,記者在省城走訪多家銀行網點發現,無論是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還是中信、民生這樣的股份制銀行,都將一年期的存款利率調整為了3%,也就是比基準利率上浮20%,和齊魯銀行、青島銀行這樣的城商行看齊了。在對省城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的不完全統計中,唯獨郵儲銀行實現了一浮到頂的3.25%。

  在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監管層透露出存款利率上限可能今年就會放開,但為何各家銀行的利率反而越發趨同了呢?“隨著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信貸利率也會出現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銀行業務的差異化程度並不高,因此銀行之間需要相互比較和觀望其他銀行的利率水準,同時還要根據本行資金緊張程度、貸款利率的定價能力等來調整掛牌存款利率。而這種動態調整,也讓存款利率趨於相同。

  不過也有消息指出,在悄然回調的背後,還有央行類似 “窗口指導”的行為:在央行公佈新的存貸款基準利率後,多地央行分支機構開始斡旋,通過勸告和建議,希望銀行達成一致,避免惡性競爭,不要盲目一浮到頂。

  作為一種勸諭式監管手段,窗口指導被視為一種溫和的、非強制性的貨幣政策工具。儘管目前尚未有銀行相關人士明確表示接受了央行的“窗口指導”,但在上市銀行中唯一將利率上浮到頂的南京銀行卻表示“在考慮央行希望商業銀行可以有彈性、循序漸進地進行利率市場化的意見下,可能會考慮其意見,對存款上浮比例進行調整。”

  窗口指導的説法是否有悖擴大利率浮動區間的初衷呢?其實央行在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同時,還不斷調低基準利率,以求帶動各類市場利率和企業融資成本繼續下行。如果各家銀行紛紛將利率上浮到頂,那降息的目的就難以達到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