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培育實戰型戰勤參謀人才

  • 發佈時間:2015-03-17 10:31:3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特別策劃·關注軍校教改

  □ 劉 然馬 戈鈕中全

  近日,在後勤學院學員畢業座談會上,與會的預任戰勤處(科)長紛紛表示,經過基於“做中學”理論的“十二維”全程實踐性教學模式培訓後,指揮流程爛熟于胸,裝備運用如臂使指,輔助決策胸有成竹,臨機處置遊刃有餘,進入指揮所信心十足,畢業後能快速適應當前部隊“考核、比武、拉動”的訓練常態和實戰化訓練的各種要求。參會領導和專家教授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殊不知,在學員點讚的背後,是後勤參謀教研室大力推進實踐性教學模式創新的尷尬和艱辛歷程。

   逐步推進教改和創新

  前幾年,在學習情況調查和畢業座談中,一些學員反映,教員授課都很認真,但理論課過多,實踐課太少,所學知識一問都知道,一操作就出錯,實用性不強,學用脫節。與會的教員們惴惴不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教學講評會上,繫領導一針見血地指出,要精講多練,以培養“實戰型、應用型”人才為導向,借鑒“做中學”的教育理論,逐步推進教學模式的改進和創新。

  何為“做中學”?是教育部借鑒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從做中學”和我國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在我國開展的一項基於動手探究的科學教育改革項目,目前已在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等領域中廣泛推廣應用。

  如何科學設計“做”的內容達到“學”的效果呢?帶著這些問題,教研室安排人員定期赴部隊一線調研,摸清戰勤參謀崗位任職需要,充實教學需求數據庫;以“貼近戰場、適應部隊、勝任崗位”為導向,完善戰勤參謀素質能力模型,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勾畫出戰勤參謀人才成長路線圖;區分軍兵種,細化預任、新任和骨幹參謀人員任職培訓品質標準,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創設實踐性教學模式

  在廣泛深入的調研、論證和修改完善中,他們創設了基於“做中學”理論的“十二維”全程實踐性教學模式,即“查:實戰化技能狀況,教:實戰化作業方法,練:實戰化業務技能,研:實際戰例研究,作:實驗室想定作業,用:現地實際運用,固:野外駐訓鞏固,講:實戰化訓練體會交流,比:‘六會’技能比武競賽,考:一體化考核,演:實戰化綜合演練,評:實戰化能力認證”,逐步將戰勤參謀任職培訓主幹課程實踐性教學比重提升至100%,學員的動手操作能力、輔助決策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2013年首次全軍任職教育院校總部聯合考核試點活動中,被抽中的戰勤參謀隊達到了參考率、合格率、優秀率均為100%的優異成績,為總後和學院贏得了榮譽,受到總參軍訓部領導和考評專家的一致好評。

  推進教學向實戰聚焦

  本月初,筆者有幸觀摩了“十二維”全程實踐性教學中“比”的環節。據組訓教員介紹,此次夜間定向越野,按照實戰化訓練標準,在陌生、複雜地域設置點位,學員夜間按圖行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錘鍊了過硬的實用技能。個人全能第一名參謀隊學員趙林,在賽後講到,“六會”比武項目設置科學,感到是一次比技能、比智慧、比體能、比意志、比作風、比協作的大比拼,在比武中受到了大鍛鍊,學到了真本領。教研室副主任焦廣利介紹,每學期一次的參謀“六會”技能比武競賽,已成為後勤學院實踐性教學的知名品牌,學員在加鋼淬火的比拼中提升了崗位任職能力。

  教研室主任蘇國鋒教授表示,要遵照軍委“建設新型司令機關”指示要求,根據學院實戰化教學改革統一部署,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戰法指導,做好數據支撐,完善培養方案,大力推進“十二維”全程實踐性教學模式,為部隊輸送更多“身強、志堅、知兵、懂聯、精參、善謀”的高素質實戰型戰勤參謀人才,推進院校教學進一步向實戰聚焦、向部隊靠攏。

  據悉,該教研室的實踐性教學創新成果——《著眼戰勤參謀任職需要創建“做中學”實踐性教學模式》,被評為後勤學院2014年度教學成果一等獎,並被總後勤部列為2015年度“總後院校教學成果立項培育項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