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養老錢  咋攢不貶值?

  • 發佈時間:2015-03-17 07:29:45  來源:長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長春晚報記者 溫傳斌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兩會”期間表示,延遲退休方案有望于2017年正式推出。此消息一齣,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直接帶動商業保險産品銷售的同時,不少中青年也開始為自己未來的養老金未雨綢繆。

  “身邊的同事有很多買了這個壽險,我看著挺好,不僅有多項保障還可以實現分紅,也是對自己以後養老的一個保障吧。”近日,長春市民吳先生為自己買了一份分紅型養老壽險,他對記者説,雖然自己有社會養老保險,但多買一份商業養老保險,回報會更高。

  記者了解到,很多市民對如何投資以後才能更好地養老表示關注,同時越來越多的市民意識到,以後的養老,自身的資金儲備也很重要,所以很多市民開始提前為自己規劃一個養老保障計劃。那麼面對多種的投資理財方式,該如何把這個計劃規劃好呢?對此記者採訪了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員,看看他們會給出什麼樣的建議。

  銀行存錢

  每個月定存500元未必真的能養老

  存款,是深受普通居民家庭歡迎的投資行為,也是人們最常使用的一種投資方式,無風險,但相對來講投資回報不高。而很多市民選擇這種以存錢的方式為以後養老,那麼每月存錢自己養老是否可行呢?銀行理財師告訴記者,存錢養老有優勢但也有缺點。

  記者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一條“每月存500元就能自己養老”的消息在網上熱傳。大概內容為,如每月存500元,工作30年,以第一個5年零存整取,計32287.50元;第二個5年3萬多元整存整取計39955.78元,再加5年零存整取32287.50元,就是72243.28元。30年後,55歲總計可得381203.44元,存5年定期可得利息90535.82元,分到每月是1508.93元。

  對於這樣的存錢方式,某銀行理財師李女士表示,這麼存錢確實比較明朗,而且資金都在自己手裏,比較好掌握,但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點。一方面是沒有考慮到通脹的因素,若通脹上漲,存款方式會有貶值的風險。據悉,國家統計局長春調查隊公佈的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我市CPI累計同比上漲2.2%,而去年銀行一年期的定存利率上浮後能達3.3%。這就意味著,去年的存款利率跑贏了CPI,錢放在銀行裏沒貶值。但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在銀行定存10萬元,期限一年,利息達3300元,如果減去CPI因素的2200元,實際盈利為1100元。這樣的存款利率是跑贏了CPI,但存款利率低於CPI漲幅時,那麼存款就會貶值。

  另一方面,隨著存款人年齡的增加,醫療支出的增加,這樣的存款未必能滿足養老的需求。李女士説,根據她接觸的現在職場人的存錢特點,有一部分人很難做到強制性儲蓄和專款專用,其消費理念也不一定完全適合這種存款,所以還是建議通過購買商業保險或理財産品來對養老金進行補充,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個綜合性理財方案。

  商業保險

  推薦購買分紅型養老保險産品

  吳先生今年35歲,他對記者説,自己有穩定的工資,近日在某保險公司買了一份10年期的分紅型養老壽險,月交保費1000多元,10年共交13萬多元。61歲保單生效,一直到80歲,可享受養老保險金、祝壽金、身故保險金、累計紅利等多項保障內容。拿養老保險金來算,61周歲起,每年可領12000元,一直可領到80歲。吳先生説:“反正每個月都要存錢到銀行,還不如把錢用來買商業壽險,除了社會養老保險外,也是給自己多加了一份保障。”

  昨日,記者諮詢我市多家商業壽險公司了解到,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人群多為70後,由此可見越來越多的70後開始關注養老問題。

  據悉,商業養老保險領取時間有多種選擇,且在領取前可以更改。年金領取的起始時間通常集中在被保險人50、55、60、65周歲這4個年齡。那麼該如何購買呢?

  某保險公司業務員劉女士介紹,商業養老保險的繳費方式有一次性繳納和分期繳費兩種。一次性繳納比較省事,交的保費會少於期交的保費總和,退保時所造成的損失相對小些。分期繳費則能減輕投保人的現金流壓力,且具有一定的強制儲蓄功能,比較適合年輕人和月光族。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同保額水準下,繳費年限越短,總支付金額越少。因此,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應儘量選擇較短繳費年限。

  此外,現金流的分配要合理,注意保費豁免內容的具體約定,較全面的保費豁免保障在發生意外情況時也能正常地領到養老金。而對於有分紅的養老保險産品,還是極力推薦購買的,因為分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在年輕時攢下的養老金,在若干年後還具備相當的購買力。

  理財産品

  應優先考慮能防範風險的理財品種

  隨著養老資産保值增值需求的日益旺盛,記者了解到,很多家銀行推出了專屬的理財産品。像某銀行近日就推出了“日盈”(開放式)和“月豐”(週期型)系列養老專屬理財産品,市民可根據投資需求靈活選擇。“日盈”為開放式理財産品,日日計息、實時贖回。“月豐”為固定期限類理財産品,多種期限、多樣選擇,滾動發售、購買方便。

  市民郭阿姨已經退休,每個月會領到1000多元養老金,還有10多萬元存款。她對記者説:“我不想把錢都存銀行,聽説銀行的理財産品收益比利息高,而且風險還低,但就是不知道該買啥樣的好。”

  很多已經退休的老年人跟郭阿姨一樣,留了一部分養老錢,但他們還想將這些錢作為投資來獲得更多的收益。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理財産品,按其收益類型可分為:保本浮動收益類、保本保證收益類和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産品。保本理財産品是到期時至少保證本金安全,其中保本浮動收益,只能保證本金,不保證收益;保本保證收益類理財産品既能保本,又能保證最低收益。

  對此,銀行理財師李女士建議,老年人理財要以穩為主,優先考慮能防範風險的理財品種,投資時需以安全性作為主要標準。就目前來看,很多銀行推出了風險低、收益率高於同期存款利率的理財産品,而根據期限不同,年化收益率一般在5.5%至6%之間。有些銀行還特意為老年人推出專屬的“養老”理財産品。理財師李女士稱,其實除了這些風險低的理財産品外,老年人還可以將養老金投資國債、P2P等,其收益率也高於定期存款利率。

  黃金股

  投資風險大不適合養老

  早在2013年,國際金價應聲大跌,誰知道半路殺出一群“中國大媽”,掃貨抄底一戰成名。一時間,各地黃金飾品、金條被狂熱掃入囊中,不少地方金店貨源紛紛告急,而據相關媒體報道,當時僅僅一週,“中國大媽”將300噸黃金買回了家,但遺憾的是,大媽們被套在了半山腰,虧慘了。對於想把養老錢投資在黃金上的人群來説,這似乎並不靠譜。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的換進投資形式有黃金T+D、紙黃金、實物黃金、現貨黃金、貴金屬等等。黃金兼具商品和貨幣的雙重屬性,黃金及其産品是資産保值增值及規避金融風險的重要工具,其投資屬性和“藏金於民”的理念為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接受。

  對於投資黃金養老,卓創諮詢分析師周姣向記者表示,其實大家往往有個錯誤的觀念,就是黃金永遠是漲的,買黃金就一定能跑贏通脹。對於實物黃金投資,如金條、紙黃金等,其主要還是看投資期限長短。目前來看,對中青年投資者來説,如果作為投資養老,期限在10年至20年還是可行的,風險相對較小,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量化寬鬆,黃金價格不漲反跌,所以投資價格比較合適,但回報短期內不會實現。如果是老年人作為投資養老,那麼實物黃金就不適合了,短期投資風險較大,其回報還不如銀行存款,所以建議老年人還是不要將實物黃金作為投資養老。

  專家稱黃金並不適合老年人投資,那麼對於回報較高風險也較大的股票來説,老年人能通過炒股獲利達到養老、貼補家用的目的嗎?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對於一些老年人炒股,大家的心態各有不同,用什麼錢炒股也不一樣,但用自己的大部分儲蓄和養老金炒股的股民大有人在。對此,長春某證券公司工作人員劉女士認為,老年人用炒股來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希望通過炒股獲利達到養老、貼補家用的目的卻是個危險的想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