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立法+補貼能否留住“北大倉”

  • 發佈時間:2015-03-17 00:32:0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産量達到1248.4億斤,佔全國糧食總産量的10.28%,連續4年位居全國第一位,我省糧食生産實現‘十一連增’,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如今,是時候保護黑土地了。”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黑龍江省工商聯主席洪袁舒提交的一份《關於保護黑龍江省黑土耕地的建議》,成為多方關注焦點。無獨有偶的是,今年兩會上,黑龍江有多位政協委員就如何保護黑土耕地、種出安全的糧食以及未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黑土耕地的保護問題,通過兩會的渠道,開始被更多人關注。

  黑土耕地肥力下降

  “黑龍江之所以能由亙古荒原成為全國第一大糧倉,主要在於有寶貴的黑土耕地資源。我國的黑土地主要集中在黑龍江省,是世界僅有的三大黑土帶之一。我省現有黑土區耕地面積2.39億畝,佔全國耕地面積的1/9,加強黑土地的有效保護對我國糧食生産安全具有重大意義。”洪袁舒説。

  據了解,我國東北黑土區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大黑土區之一,也是我國糧食的主産區,商品糧年産量佔全國總量的30%。黑龍江省處於東北地區黑土帶的核心區域,黑土區總面積為45.46萬平方公里,佔東北黑土區的50%。

  但是,在奪目的榮耀背後,或許很少有人能夠看到黑土耕地目前的真實面貌。連年增高的化肥使用量、“高産”的農作物結構調整、風沙侵蝕的威脅,都讓黑龍江省引以為傲的“黑土地”日漸縮減。初墾時被人們形容為“攥一把能出油,插根筷子能發芽”的黑土地,如今越來越板結,越來越瘦弱。

  洪袁舒説,近年來,針對黑土耕地有機質含量下降的問題,黑龍江省積極採取綜合技術措施。一是增加有機物料還田量,針對土壤有機質和養分減少的問題,在過去玉米、水稻、小麥、大豆局部根茬還田的基礎上,進行秸稈機械粉碎還田,每年有機物料還田2000多萬噸。二是擴大深松整地面積。“近年來,我省創新經營主體,利用大機械深松整地解決耕地土壤板結硬化問題。2008年以來,累計投入131.4億元組建大型現代農機合作社1161個,新增大型農機具4.9萬台。並自2007年累計投入5.83億元對深松整地進行補貼,帶動全省深松整地面積達到3.6億畝(次)。”三是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洪袁舒説,2005-2014年國家和省級財政累計投入補貼資金4.338億元,完成採土測土樣114.85萬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6.5052億畝(次),農民盲目施肥和土壤中主要養分失衡問題有所改善。“實踐證明,近年來我省採取的黑土地保護措施效果明顯,黑土地土壤有機質下降速度減緩,一些地區耕地品質已經得到有效修復。到2013年,我省農村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3.42%,與2007年以前耕地有機質下降值相比,6年間年均下降0.038個百分點,下降速率減少55.8%。”

  然而,即便如此,黑土耕地危機的警報卻並沒有解除。

  黑土地越來越貧瘠

  黑龍江省農委最新一份監測數據顯示:該省水土流失耕地面積達460萬公頃,佔全省耕地的1/3。目前,全省耕層厚度為19.7釐米,與1982年的第二次土壤普查時的28.8釐米相比減少了9.1釐米。同時,全省土壤養分變化大,比例失衡,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迅速。定點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全省耕地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2.68%,下降明顯,土壤貧鉀問題日益突出。

  據介紹,隨著耕作年限的增加及保護性措施不到位,黑土耕地有機質含量呈下降趨勢。1982年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測定,黑龍江省農村耕地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5.81%,到2007年,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下降至3.65%,25年間年均下降0.086個百分點。

  洪袁舒説,目前黑龍江黑土地保護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缺少專用機械。“目前我省適合秸稈還田作業的機械很少,除了大型現代農機合作社,廣大農民幾乎沒有2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及配套農具。據統計,我省農村現有翻轉犁不足400台,能夠深松30釐米以上的深松機不足2000台,大型農機具不足的問題仍然非常突出。”二是作業成本高。“按照我省農機田間作業收費平均價格核定,實施秸稈還田深松整地畝作業成本在90元以上,比普通深松整地作業成本增加近50元。秸稈有機肥料生産與使用總成本每噸400元,其中生産成本350元,運輸和施用成本50元。按照每畝施用500公斤計算,畝綜合成本200元,農民無力承擔。”

  儘管黑土地越來越瘦弱,但2003年以來,黑龍江省糧食産量實現了從251億噸到1114.1億噸的跨越式發展,成為全國唯一的糧食總産和商品量雙第一的省份。但這並不能掩蓋全省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下降的事實。

  據黑龍江省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黑龍江省糧食總産持續增長主要依靠擴大耕地面積,調整種植結構以及選用良種、密植、農業科技和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這些增産因素掩蓋了耕地品質下降的事實。

  立法+補貼=留住北大倉

  “雖然我省不斷加大投入力度,但保護黑土地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僅憑黑龍江省一己之力難以在短時期內遏制黑土耕地土質的惡化。為此,希望國家加大支援黑土地保護力度,為子孫後代留一片沃野良田。”洪袁舒説。

  作為政協委員,今年兩會上洪袁舒提交了一份建議。她提出,通過補貼等方式,保護黑土耕地。無獨有偶的事,全國政協常委趙雨森、何小平等,也提出了立法、設立補償資金等途徑,保護業已貧瘠了的黑土地。

  洪袁舒提出,要實施深松整地秸稈還田補貼。她建議國家對實施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的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實行補貼,每畝補貼作業成本40元,其餘部分由省級財政和經營主體承擔。同時,提高農機購置補貼比例。“由於現行的補貼政策對秸稈處理機械的補貼定額標準偏低,引導作用不夠強,建議國家在現有購機定額補貼的基礎上,對我省進一步給予支援,將補貼標準提高一倍。”

  另外,她提出要實施有機肥補貼。“建議國家採取政府向有機肥生産企業購買服務的方式,對應用有機肥的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實行全成本補貼,即每畝施用秸稈有機肥500公斤補貼200元,調動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使用有機肥的積極性。”

  針對黑土地保護問題,何小平則提出通過制定配套激勵制度和獎懲措施,對於深松整地、保護性耕作等利於“藏糧于土、儲糧于地”的做法給予一定程度補貼。建立有利於黑土耕地生態補償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將黑土耕地保護指標納入財政轉移支付的指標要素。同時,建立健全環保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增加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加大黑土保護的基礎科研力度,指導農民科學用肥,科學用藥。

  而趙雨森則建議,應積極推動黑土保護立法,國家和省應建立黑土耕地生態補償機制,設立黑土耕地補償資金和土壤保護基金,加大對黑土耕地的保護性投入,以鼓勵用地養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