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企業根本沒代表國家利益:他們只想利用政府牟利

  • 發佈時間:2015-03-16 10: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各類新聞報道稱美國經濟正在加速復蘇,但是大多數美國人並沒有感覺到這一變化。相比之下,大部分歐洲經濟體仍處於糟糕的經濟金融環境下,但那裏的人們生活並未受到糟糕形勢影響。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差呢?

  首先,美國公司與政府官僚政治的關係親密度遠遠高於其他國家的政府與企業的關係。普林斯頓大學的馬丁·吉萊斯教授和西北大學的本傑明·佩奇早已指出,美國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寡頭政體。他們在分析了普通民眾、經濟精英和代表公眾和企業的有組織利益集團對美國公共政策問題的影響後發現,普通民眾對政策的影響幾乎為零。儘管民眾享受著民主政體的諸多特色,但是對1779個政策問題的分析發現,經濟精英和代表企業界的有組織利益集團對美國政府政策有著顯著的影響,而普通民眾和代表公眾的利益集團有著很小或幾乎沒有直接影響。包括國會議員們通常都是唯企業高管和華爾街金融大亨馬首是瞻,因為這樣可以獲得大筆遊説資金。

  其次,大多數美國公司都沒有特別效忠美國的義務和意識。大多數美國人能否獲得更高的工資不是企業的責任,因為他們只對自己的股東效忠,因此就會出現高官們通過降低工人工資來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現象,工人工資越低,企業利潤越高,公司股價也會飛漲。比如,蘋果公司的高管就對美國媒體公開表示,“我們沒有義務解決美國人的問題。”

  許多實例都可以看出美國大企業沒有愛國情結。遭遇金融危機前,通用汽車的工人福利待遇在全球來説是最好。然而停市一年後,當通用汽車在2010年再次上市後,工人工資每小時開始低於15美元,於是整個北美都流行起了“低工資”制度。在嘗到甜頭後,美國大企業把利潤轉移到了可以支付最低稅收的世界其他地方,為了追求更高利潤,一些本土企業不惜變身為外國公司。

  譴責美國公司沒有愛國熱情是自私的,畢竟他們是企業,只會遵循市場規律盡可能實現利潤最大化,因為他們沒有義務只為美國服務。然而,這些公司一方面操控國內政治勢力,制定有利於自身的政策;另一方面又拒絕服務於國內民眾,所以指望企業為美國人提供好的就業崗位、增強美國競爭力以及代表美國在全球獲得商業利益的想法是愚蠢的。

  比起歐洲和加拿大,美國公司在提高工人收入方面最吝嗇,但其高管們獲得的收入卻很高。與歐洲工人相比,美國工人的工作時間更長,收入、帶薪休假和探親假都少得可憐。在歐洲標準下,每年的帶薪休假為5周,而探親假甚至可以長達3個月以上。與美國相比,歐洲對大企業鮮少縱容,政府對富人徵收重稅用於劫富濟貧,所以大部分公民可以獲得免費醫療,即便失業了也可以獲得比美國人多的救濟金。由以上事實可以知曉,為什麼美國經濟在好轉,而大多數美國人卻無法感知。

  有人説,奧巴馬政府正在用締約合作夥伴關係的方式遏制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最大的理由就是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代理人美國公司受到了排擠。其實,這種假設是不正確的,因為美國公司根本沒打算代表美國利益,不管是在亞太還是全球,他們都無意維護美國利益,他們只想利用政府牟取利益。

  (作者係美國前勞工部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本報記者 王麗穎 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