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改革需用“能見度”提高“穩健度”

  • 發佈時間:2015-03-15 10:30:2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雖然每年兩會的熱點會有所差異,但從一定程度上説,其實都是改革那些事兒。對於未來可能的改革,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或清晰或模糊的預期。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中,面對未來,有人悲觀、有人樂觀,有人想這、有人想那,再正常不過了。但從社會總體層面來講,一個理性、穩健的公眾改革預期是必需的。

  預期形成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資訊行為,而是一個資訊加工行為。比這更深刻的一個道理,是資訊量和資訊結構會影響人們的資訊加工方式和行為。大量研究發現,在不足的、有偏的資訊供給條件下,人們更容易選擇性地吸收資訊,更難獲得檢驗自己和別人觀點所需的資訊,因而也更容易被極端思想裹挾。

  與之相反,在一個資訊供給充足、資訊多樣性足夠大的社會中,雖然人們選擇性吸收資訊並形成有偏判斷的問題仍然不能避免,但它卻讓人們有更大的概率、更好的條件獲取新資訊,檢驗現有的觀點和判斷,對於未來,也更容易形成理性、穩健的預期。

  從這個意義上説,關於改革,特別是關於作為改革設計者、執行者的政府之行為和決策資訊的充足供給,是幫助公眾形成理性、穩健的改革預期的關鍵。事實上,“公開”“透明”“公眾參與”等成為近幾年來的兩會熱詞的原因就在於,它們共同指向政府行為和決策資訊的公開。雖然原則上説,每個人都是改革的參與者,但必須承認,改革的直接設計者、執行者在整個人群中永遠都是少數人,廣大公眾常常因資訊匱乏而難知其中原委。

  通過資訊公開,政府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做了什麼,做得怎樣,公眾一清二楚。如此,一方面公眾不用擔心政府不作為、亂作為,不過度擔心,也不過度期望。以此而言,環保部長陳吉寧説“每年都抓出一批看得見、摸得著、能受益的成果”,是想讓政府行為的成效可觀測、易評價;北京市市長王安順説“要多用法律的手段、經濟的手段,少用行政手段”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核心的意思是要通過減少不確定性更高的行政手段的使用,提高政府行為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雖然具體説的點不一樣,但他們都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公眾對於改革、對於政府形成一個比較理性、穩健的預期。

  當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後,不同的人,對於改什麼、往哪改、怎麼改常有不同的觀點和預期甚至可能産生激烈的衝突。與此同時,他們對於政府在改革過程中可以做什麼、能做什麼、做得怎麼樣也常有不同的看法。在這種情況下,提高政府行為和決策的能見度,無論是從約束任性的權力來看,還是從提高公眾改革預期的穩健度來看,都是至關重要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