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成果卓著

  • 發佈時間:2015-03-15 05:27:0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黃俊毅

  今年3月3日,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第二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當前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情況怎樣?就此,記者採訪了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陳鳳學。

  啟動實施系列生態重點工程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早在1950年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國就發佈了《稀有生物保護辦法》,並在1956年建立了第一批自然保護區。1981年,中國加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1988年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近20年,中國投入幾千億元,啟動實施了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濕地保護恢復等一系列生態建設重點工程。”陳鳳學説。

  作為國家林業局分管野生動物保護的副局長,陳鳳學十分清楚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現狀。他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僅脊椎動物種類就達到6500多種。其中,大熊貓、朱鹮、金絲猴、華南虎、揚子鱷等約有470多種陸棲脊椎動物,是僅分佈于中國的特有物種。為保護好這些珍稀野生動物,經過持續數十年的努力,我國構建了以《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為核心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從中央到省、市、縣,都建立了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在大部分野生動物重點分佈區還建立了鄉鎮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同時,建立了由林業、公安、海關、工商等多部門組成的野生動物綜合執法監管隊伍。”陳鳳學説。

  建立起嚴格管理體系

  “中國已經建立起嚴格的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體系,野生動物保護成果卓著。”陳鳳學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我國已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3大保護管理體系。一是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野外保護體系。這個體系由2174處自然保護區構成,佔到國土面積的13%,使85%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同時,中國還有46處國際重要濕地,以及近5萬處自然保護小區、國家濕地公園、森林公園。二是野生動物救護繁育體系。在我國,有230多種野生動物已經建立起穩定的人工繁育種群,對朱鹮、野馬、麋鹿、揚子鱷等14種野生動物成功實施了放歸自然。三是由350處國家級、768處省級和一大批地縣級監測站構成的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體系。

  3大保護管理體系功效如何?有數據為證:近日,歷時3年完成的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864隻,10年間增長了16.8%;棲息地面積達到258萬公頃,10年間增長了11.8%。“近10年調查、監測的數據顯示,中國珍稀瀕危陸生野生動物的種群已經基本扭轉了持續下降的態勢,總體穩中有升,一批極度瀕危的陸生野生動植物種正逐步擺脫滅絕的風險。”陳鳳學説。

  積極履行國際義務

  國家林業局2月26日發佈公告,宣佈臨時禁止進口《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生效後所獲的非洲象牙雕刻品,實施期限為一年。“這是我國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和履行國際義務的一項具體舉措。”陳鳳學説。

  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是一個世界性頑癥。只有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從資源國、轉机國、目的國多個渠道斬斷利益鏈,才能有效遏制野生動物非法貿易。“中國先後加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濕地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還與美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多個國家簽署了有關野生動物保護合作的協議。在國際野生動物保護事務中,中國政府認真履行義務,實施了一系列國際合作的項目。近年來,中國提議和主導開展了跨國跨洲的‘眼鏡蛇行動’,開創了多國合作打擊瀕危野生動植物走私犯罪的新模式,為推進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的合作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陳鳳學説。

  陳鳳學透露,今年我國將開展多個專項行動,繼續嚴厲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行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