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收益理財”藏貓膩

  • 發佈時間:2015-03-14 08:29:22  來源:廈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 吳志明)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中國民生銀行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近來不法分子設計陷阱引誘消費者上當、造成財産損失的非法集資案件多發,消費者要提高警惕,在匯款、轉賬之前多加核實,同時及時向銀行工作人員需求幫助。

  “新型投資”潛在大風險

  前不久,施女士來到民生銀行一家支行,要辦理一筆電匯匯款業務。櫃員在審核憑證時發現,電匯的匯入方為周某,開戶銀行為中信銀行天津營業部,便進行詳細詢問。施女士説,周某是她丈夫認識的一個人,她了解不多。在櫃員進行電信詐騙、非法集資等風險提示後,施女士顯得有些遲疑。

  施女士説,她聽説周某的姐姐在一家投資公司工作,如果投資入股,承諾的收益率達到百分之十幾。但是,對於該公司究竟投資什麼項目、投資週期多長、何時返還投資收益以及有無投資相關資質等問題,她卻一無所知。

  支行監控人員告訴施女士,投資收益如此之高,潛在的風險會很大,加上該公司在外地,難以了解其真實經營情況,如果遭受資金損失,可能難以挽回。支行監控人員又講解了一些風險案例,施女士最後主動取消匯款。

  “初步判斷,這背後可能涉嫌非法集資。”民生銀行有關人員表示,由於櫃員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加上多問、多看、多觀察,有效識別了客戶資訊,這筆可疑交易才未能完成。

  “投資公司”身份可疑

  日前,頭髮斑白的劉大爺走進民生銀行一家支行的營業廳,打算辦理一筆匯款業務。但在單據上,他填寫的用途為“理財”,收款人卻是個人。

  隨後,櫃員耐心地與劉大爺溝通,劉大爺説,收款人是一家“投資公司”的法人,他以前在這家公司買過理財産品,並且成功收回本金與利息。此時,支行監控人員注意到,劉大爺身後有一位男子在徘徊,經詢問,得知該男子為“投資公司”的理財經理。

  此時,支行監控人員借機把男子支開,將劉大爺帶到貴賓室進行單獨溝通,著重向他詳細介紹類似的詐騙案例,還普及了理財風險等知識。劉大爺後説,以前瀏覽過這家公司的網頁,但現在不僅該網頁無法登錄,而且服務電話也無法接通。最終,劉大爺取消匯款,並對工作人員盡職盡責的服務非常認可。

  民生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金融消費者一方面不應對回報率抱有非理性的期待,畸形的高利潤背後往往隱藏陷阱;另一方面,應選擇正規機構的理財産品,決定投資前應深入了解投資項目是否真實可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