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分歧在哪?
- 發佈時間:2015-03-13 02:31:20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延遲退休制度要得以正常推行,首先要解決民眾“吃虧了”的心態,最可操作的方法是在延遲退休年齡的同時,提高城鎮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水準,並降低“並軌”後的公務員養老金替代率水準,使二者採用相同的計算方式。
針對社會關注的延遲退休問題,有種觀點認為,中國的退休法定年齡偏低,其制定依據是按照1949年每人平均預期壽命40歲左右設計,60多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必要做出調整。
延遲退休達成共識需更嚴謹依據
我國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45歲,到2014年每人平均預期壽命75歲,似乎從理論上來講,民眾多領了幾十年的退休金,實在是不調整不行了。但這樣的演算法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同。
討論延遲退休的問題,拿1949年中國的每人平均預期壽命作為今天延遲退休年限的依據並無實際的意義。首先,1949年前,三年內戰有多少青壯年戰死沙場;其次,1949年中國的嬰兒死亡率是千分之二百,而2000年後,中國的嬰兒死亡率為千分之十三,兩者相差一百多倍。前述兩個指標是拉低當時每人平均預期壽命的兩個主要原因。
1951年發佈的《勞動保險條例》把男性60周歲,女性50周作為法定退休年齡,是較為符合當時勞動人口的實際情況。如果一定要拿50年代的預期壽命做比較的話,公允的做法應該是用1954年每人平均預期壽命62歲做比較,而不是1949年那個受諸多因素影響的45歲。
同樣,今天我們法定退休年齡也並不是1951年發佈後就沒有變化,根據1954年每人平均預期壽命62歲的數據,1955年發佈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暫行辦法》將女性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退休年齡延長到55周歲,並一直延續至今。
重提延遲退休制度以及養老金“並軌”改革,要想達成社會共識,還需要更加科學嚴謹的依據。
提高養老金替代率才能達成共識
目前,對於退休制度的改革,爭議最多的、分歧最大的地方是認為,延遲退休就是“交錢的時間長了、領錢的時間短了、老百姓吃虧了”。在公務員層面,普通民眾認為他們本來就是沒有繳納過養老金,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在國家層面看來,中國已經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勞動力的狀況,只有通過延遲退休年齡才能保證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利於更充分地開發人力資源。
延遲退休導致老百姓覺得“交錢的時間長了、領錢的時間短了、自己吃虧了”的情況的確存在,這個問題的解決和共識的達成,顯然不能用1949年的每人平均預期壽命作為依據,一則是這個數據本身不準確,二則是現在的養老金制度和繳費率的設計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預期壽命的問題當時定會有所考慮。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分歧,讓老百姓不吃虧,提高養老金的替代率才是一個讓社會達成共識的辦法。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一個人領取養老金的數額和退休前工資收入之間的比率。我國,公務員及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替代率為百分之八十以上,處於全世界的最高水準。而中國城鎮基本養老金的替代率在全球處於較低水準,低於國際勞工組織所設定的警戒線。
根據《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2》披露,2011年中國城鎮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為50.3%;根據中央財大褚福靈教授的測算,目前中國城鎮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為一直處於45%左右的區間,僅為中國公務員的養老金替代率的一半。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一個人退休後要維持生活水準不下降,養老金的替代率不能低於70%,而國際勞工組織建議的養老金替代率最低標準為55%。
延遲退休制度要得以正常推行,首先要解決老百姓“吃虧了”的心態,最可操作的方法是在延遲退休年齡的同時,提高城鎮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水準,並降低“並軌”後的公務員養老金替代率水準,使二者採用相同的計算方式,才能讓民眾覺得公平公正,才會得到社會的認同。
□才讓多吉(公益人士)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