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企業家盡情綻放創富才能

  • 發佈時間:2015-03-12 08:34:3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樣幾段話讓民營企業家們備受鼓舞:"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讓各類企業法人財産權依法得到保護。"

  如今,是不是企業家們的最好的時代呢?

  "20多年前的公務員想下海,現在的畢業生想當公務員",面對這種現象,不少人感嘆當今創業環境竟不如從前了;另一方面,也有人説這是最好的創業時代,網際網路時代下的新經濟模式正向每一個創業者敞開大門,當下的年輕人有著更豐富多彩的夢想和創業可能。

  改革開放已有30多年,中國已經完全融入到了全球經濟當中。但當我們追尋近代中國企業成長的步伐,發現利用社會資源最高效的企業家群體,其成長過程伴隨著重重困難與挫折。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眾所週知,那之前是重農輕商的時代。隨後,近代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使得社會地位提高了的民族資産階級煥發出熱情,掀起了興辦實業的熱潮,也迎來了中國企業家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1918年,帝國主義經濟勢力捲土重來,加上軍閥混戰,缺乏一個和平的環境,使民族資本主義嚴重受挫。再後來,新中國成立,經歷了公私合營一系列舉措之後,1978年,改革開放如一聲春雷,讓中國企業家迎來了第二個發展的春天。

  之所以要説這段歷史,因為從這些歷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企業和企業家在一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特殊的,也能清楚地看到,什麼樣的環境能夠讓企業家最大可能地發揮才能與激情。

  營造環境,讓創業者充滿信心

  如何讓一個地方成為創業者的樂園?

  創業之難,最大的因素在於環境。創業如魚遊于水,而環境恰是水之清濁。因此,創業樂園應該是能營造寬鬆的創業環境,為創業者提供最有效的孵化器。寬鬆的創業環境,不僅表現在人們就業觀念的更新,也表現為政府在政策、服務、措施各方面要盡可能地為創業者創造條件,簡政放權,減少審批,為創業者掃清不必要的障礙。

  儘管目前,網際網路經濟下的創業門檻已經相對變低,但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仍然低於發達國家水準,約在大概1%左右。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介紹説,我國的創業空間仍相當大。目前,發達國家和地區平均每千人口擁有40個-50個企業,發展中國家為20個-30個,而我國僅有11.66個。據了解,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因素不少,資金缺乏是大學生創業的困難之一。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自主創業的方向投入到資金門檻較低的網路創業領域。

  周天勇也指出,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鼓勵創業創新措施已在實踐中生根,將在2015年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人社部近期就表示,對有創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各地應納入當地創業服務體系,提供政策諮詢、項目開發、融資服務等"一條龍"創業服務。並將提供持續的創業扶持,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我國將從今年到2017年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扶持80萬以上的大學生實現創業。

  當然,營造全社會對企業家尊重、尊敬,甚至崇尚、尊崇的氛圍,促進全社會更加尊重、愛護企業家特別是創業家,也是培育良好創業環境的必要條件。

  良禽擇木而棲。“雷尼爾效應”啟示我們,人才成長的“水土環境”好了,就能留住人才。只要再給創業者多一點陽光、多一點養分,讓創業環境寬鬆起來,人們創業的熱情自然就會高漲。

  建立機制,讓企業家大膽搏擊

  從經濟學意義來説,一家企業的負責人至少需要具備四個責任和目標才能被稱為“企業家”:給社會創造高的品質,或提供高品質的産品和服務;給員工謀取福利,給千萬個家庭帶來福祉;通過解決就業和納稅,完成自己的社會責任;通過“唯利是圖”追求利潤,讓企業可持續。

  從世界500強的分佈來看,世界500強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其次是日本。誰都無法否認,企業家才是市場經濟的主角,而尊重企業家,就是尊重市場經濟。

  中國30年改革波瀾壯闊,如今已經進入“深水區”,且已經形成一些共識,經濟決策的主體必須由政府官員轉向企業家。全社會形成企業家是國家最寶貴財富的氛圍,認可企業家是社會最值得尊重的精英人群之一。

  不少學者承認,中國經濟30多年高速增長,最根本的動因即在於市場機制激勵了中國企業家;企業家精神在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牽引作用。商海沉浮讓中國企業家的嗅覺更加靈敏,敢於冒險和創新讓他們搶到先機,勇於拼搏和勤奮工作使得“任正非們”極具號召力。

  那麼,如何才能激發企業家創新?保護智慧財産權,才能讓企業家發揮創新動力。企業是創新的引擎。加強智慧財産權運用和保護是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構建公平開放透明市場規則的重要內容,要營造有利於創新和創業的成熟環境,使我國企業能夠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作用,並躋身於全球市場。

  同時,厘清公司經營邊界,減少甚至杜絕灰色地帶,明確責權利,建立透明政府以及健康的政商關係,才能為企業家在市場中大膽搏擊保駕護航。

  保護私産,讓企業家無後顧之憂

  全國工商聯向全國兩會提交的一份提案有這樣一條內容:“加大民營企業私有財産保護力度,確保民營企業家在國內安心創業守富。”

  之所以有這樣的提案,當然與近年來中國富人的移民潮密切相關。

  據英國《經濟學人》報道,超過16%的中國富人已經移民或向其他國家遞交了入境文件,44%的中國富人打算近期移民。而胡潤《2014中國投資移民白皮書》統計,2013年,中國以930萬的移民數量,成為次於印度、墨西哥、俄羅斯之後,全球排名第四的移民輸出國。

  除了子女教育、環境衛生和食品安全因素之外,“憂慮個人資産安全”成為移民重要原因。

  全國工商聯在提案中強調,需要理性看待民營企業家投資移民,採取合理措施引導其留在國內,創業守富。“原罪清算説”凸顯出中國私有財産法制保障的不健全。必須完善並落實保障私有財産權的制度,在立法和現有法律修訂上,通過立法考慮切實保障民營企業家的財産權和人身權,切實營造公平、公正的生存經營環境。

  其實,早在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後形成了《憲法修正案草案》,其中最令人矚目,也直接關係到公民個人和民營企業切實利益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把保護私人財産權寫進了憲法。2004年,保護私産入憲。

  但這些年來,民營企業家的憂慮並未消除,中國民營企業家財産遭侵犯的事件並不鮮見。

  專家認為,中國民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除了一貫受到市場準入限制外,民營企業家財産權及人身自由被公權力侵害,已成為一種值得關注的現象。相當部分的民營企業家安全感下降而移民境外漸成趨勢。私營企業家財産權受到侵害的背後,有共通的規律:地方官員利用權力,以“專案組”的形式,組織公、檢、法聯合辦案,先羅織罪名,把企業家甚或家庭成員投入牢獄,然後侵奪民營企業資産及個人合法財産。還有很多富商的財産以“打黑”的名義被剝奪。

  能讓企業輕易毀於一旦的,正是官員手中沒有受到法治約束的審批、監督、管理等權力。為了企業生存,一些出資人不得不把很多時間和精力耗費在與各種政府人員建立關係上,而這也為企業發展埋下了隱患。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何兵認為,民營企業家財産權受侵害,是中國公權力缺乏制約、法治建設滯後的必然結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