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追夢人”展翅飛翔

  • 發佈時間:2015-03-12 05:46:2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董碧娟 韓秉志 吳佳佳

  《經濟日報》3月3日在頭版刊發編輯部文章《迅速興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引起廣泛關注。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在熱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同時,也紛紛對《經濟日報》為創新創業者的鼓與呼“點讚”,並同記者分享了他們的思考與建議。

  如“店小二”般扶持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力接觸過不少青年“學霸”。他發現,這些“學霸”以前多是走“做試驗、寫報告,然後出國”的路子,現在多了一些“任性”的另類。其中一位讓他印象深刻:這位學生以優異成績考上國內某知名大學,卻在大一時休學創業,失敗後回到學校,到大三時又按捺不住衝動再次創業。這一次,他將手機無線充電産品帶到紐約展示並獲得大獎,投資者蜂擁而至,創業路風生水起。

  這位“任性”的創業者,只是我國日益壯大的創業大軍中的一員。像他們這樣懷揣夢想的“追夢人”,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正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如今,我國平均每天都有1萬多家企業“呱呱墜地”,其中科技企業更是生機勃勃。去年,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中的在孵企業8萬餘家,國家高新區註冊企業超過50萬家,僅中關村就新增科技企業1.3萬家。這與去年以來國務院出臺一系列扶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同時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密不可分。

  “沒有政府的支援,光有熱情還不夠。創業的年輕人需要資金和優惠政策的支援。”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秘書長曹鴻鳴在多地走訪調研後,更加感受到政府在推動大眾創業方面的重要性。他呼籲,政府應大力支援創新創業,發揮人才的資源優勢,可以把有創業想法的年輕人組織起來,同時完善場地及配套的軟硬體措施,待條件成熟以後,引導股權“眾籌”等金融創新模式支援創業創新。

  在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廳廳長周國輝看來,原先的政府扶持方式已越來越不適應新常態下的發展要求了。新時期,政府扶持創新創業應該拿出一種“店小二”精神,“就是把各種創新要素聚集到‘店’裏,讓人才吃好喝好,心情舒暢,有使不完的勁兒去搞創新。”周國輝代表説。

  呼喚“不一樣”的創業

  “真正的創業應該有自己的新東西。”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劉昌俊告訴記者,在美國、歐洲等地,很多創業者的創意都是從基礎研究、自由探索中冒出來的。不少小微企業的創立都是源於大學教授、學生等創業者在自由探索中的興趣愛好,這也讓他們的創業很有“後勁”。

  劉昌俊委員到多個中小城市調研後發現,目前大眾創業仍多以“開店”形式存在,這種技術含量低的創業容易造成惡性競爭。“國家應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支援更多自由探索,提升創業的技術含量,為創業提供充足原動力。同時,需要完善市場環境,使更多技術含量高的創業活動能夠盈利。要讓實體經濟更好地發展起來,使創業者不再為稅收和勞動力發愁,才有更多資金投向新技術、更多空間吸納好創意,進而帶動創新創業。”劉昌俊委員説。

  要讓創業“不一樣”,還需要創業者敢於瞄準“短板”。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秘書長徐曉蘭希望創新創業者在電子資訊方面多一些投入,尤其在一些受制於人的“短板”上能多進行創業嘗試。“比如,積體電路的設計和封裝、雲計算大數據挖掘技術、智慧終端作業系統、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及工控系統等,都在等待著更多創新創業者的投入,從而讓這些‘短板’儘快得到改善。”徐曉蘭委員説。

  “不一樣”的創業意味著更多的風險。“創業是有風險的,國家要建立保護和鼓勵創新創業的機制政策。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除了政府投入,民間機構也都有專門的風險投資資金,他們會對創業者的素質、創業條件做深入細緻的調研。”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藍表示,一方面要明確創業投入來源,做好創業評估;另一方面要從法律、創業環境角度給小微企業營造公平寬容的成長空間,使其能夠在市場競爭中逐漸壯大。

  應理性界定“成功”

  “成功不一定是指成為龍頭企業、國際知名企業。只要創業者在某一件事上實現了某一階段的夢想,克服了困難,積累了經驗,就是成功的。比如,有人設計了一個模型,有企業願意合作就是成功;有人的奇思妙想變成産品,也是成功。我們要理性界定成功的定義,不能打擊創業者的夢想,鼓勵他們在腳踏實地的努力中一步步成長。不能讓創業氛圍變得浮躁。”徐曉蘭委員説。

  “腳踏實地”是不少代表委員們對創業者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認為,創業不僅要有夢想和激情,更要有敢於拼搏、勇於創新的精神。“創業空間越來越大,關鍵是要開動腦筋、拓寬思路,在廣闊的市場中發現和抓住機會,然後腳踏實地做下去。”張天任代表説。

  “成功”還取決於良好的創業能力。在張天任代表看來,國家應加大相關政策的扶持,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提高他們的創業能力。近年來,儘管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在不斷提升,但學校主要是理論教學,而且很多老師沒有創業經歷和經驗。此外,隨著企業轉型升級,有一批務工人員會重新回到農村。政府應加強對這些人員的培訓,幫助他們在家門口就業創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