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前兩月消費投資增速雙下臺階

  • 發佈時間:2015-03-12 00:29:3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出口回暖給市場帶來的預期改善僅維持了3天。國家統計局11日公佈,2015年1至2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1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均再創新低。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增大,對刺激政策是否需要加碼的討論不再僅局限于各種市場機構,主流經濟學家也開始主動向公眾闡述自己的觀點。

  對於新公佈的3個數據,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分析認為,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説明經濟內生的下行壓力不減,繼續受房地産投資下行和去産能拖累。分項看,房地産投資同比增速小幅回落至10.4%,但房地産銷售數據十分疲弱,後續還有下降壓力。如果房地産銷售在二季度不見底,房地産開發投資可能全年都不見底。總需求羸弱和環保壓力共同産生了去産能壓力,導致製造業投資大降至10.6%。儘管近期發改委在批項目穩增長,但由於財政收入放緩,城投債剝離地方政府債務,加上PPP尚難堪大任,基建投資錢從哪來的問題還沒解決。目前看,除非政策大幅轉向,否則15%的全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目標完成的可能性不高。至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放緩,有統計上的原因,基本每年1至2月都會下一台階。但從歷史經驗推斷,全年消費數據運作中樞應該就在10.5%至11%附近,比去年再下一台階。原因包括地産銷售相關消費疲弱、經濟增長放緩後的週期影響等。

  管清友表示,近期PMI、出口、CPI等數據的好轉讓市場開始期待經濟復蘇,但貨幣寬鬆帶動經濟反彈只能是美好的願望,經濟仍有下行壓力。當前短端利率太高,弱化了降息降準效果,貨幣政策應繼續保持寬鬆,財政政策也應積極加大穩增長力度。

  與管清友持類似觀點的業內人士不在少數。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就表示,由於節日效應將逐步消失,3月CPI增速可能跌至1%左右。2月PPI繼續下跌4.8%,跌幅超過上個月的4.3%。而且由於中國將今年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速目標從去年的17.5%下調至15%,PPI短期很難由負轉正。儘管2月底時央行再次下調存款利率,但就目前而言,相關政策對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作用仍然有限。由於資本大量流出,境內的市場利率水準仍處於高位。因此,央行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為市場注入流動性,例如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此來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考慮到人民銀行兩次降息且物價漲幅趨穩,實際利率不會更加擴大,如能繼續引導利率下行,將會促進投資,進而穩定經濟增長。

  一個新的現象是,一些主流經濟學家也開始就刺激政策是否需要加碼公開發表意見。比如剛成為國務院參事的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錢穎一認為,不應該出臺大幅度刺激需求的政策,也不應該過度依賴央行的貨幣政策。應該留給市場和企業內生調整和發展的空間。發揮政府在供給政策上的作用。應減少行政審批,加快財稅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為民營企業鬆綁,促進金融創新,鼓勵創業。支援産業發展也要改變方式,不直接參與投資和製造,而是發揮規劃、協調以及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的作用。重新定義政府激勵機制,建立新型政商關係。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從“關係緊密型”轉為“保持距離型”,把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從“參與型”轉為“服務型”。

  “今年宏觀調控的特點是進一步由‘穩’轉向‘進’。年度穩增長是非常重要的任務,我們有條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求‘進’上,更多的通過求‘進’的措施來支援‘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説。

  對於貨幣政策取向,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表示,從具體操作層面來説,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適度;二是繼續將宏觀審慎管理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完善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三是繼續探索和完善定向調控,促進融資結構優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