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才匱乏:南昌求變

  • 發佈時間:2015-03-11 10:29: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口紅利"曾是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法寶",如今勞動人口短缺卻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障礙。

  數據顯示,中國勞動人口正在急劇減少,2012年減少345萬,2013年減少233萬。勞動力需求卻在增加。海通證券預計,2013年以後,每年新增勞動力需求在1000萬人以上。同時,老齡化也在加速,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突破2億。

  人口紅利的消失導致越來越多的地方遭遇人力短缺和工資上漲,製造業成本上升迅速,傳統比較優勢趨於消失。另一方面,由於區域發展不均衡導致的公共服務差異,地方人才結構失衡顯著。欠發達地區經濟轉型缺少高端人才供給,區域增長換擋缺乏動力。

  作為中部地區唯一同時接壤珠三角、長三角、閩三角的省份,江西省長期為東南發達省市輸出了大量勞動人口。雖然近年來勞動力回流趨勢明顯,但仍然遠遠無法滿足産業發展和經濟轉型之需。

  "中西部地區應當著眼長遠,鮮明突出人才優先的戰略定位。"江西理工大學教授、人社部中國人才研究會常務理事葉仁蓀分析道,要從"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

  為此,2011年,江西省南昌市專項設立3000萬元的"人才發展資金",一年後便增加到7000萬元。2013年,此項投入達到1億元。此外,各類相關資金及人才項目在南昌持續推進。

  然而,記者採訪發現,勞動力跨省流失、技術人才斷層、高校培養乏力、投入産出不均等問題,仍然深刻影響著這個中部省份的發展。

  南昌市委宣傳部致信《財經國家週刊》記者表示:中部人才戰略的推進,面臨著很多既有及新增的困難,導致"成效並不明顯"。

  定位之惑

  不發達,也不落後--原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王通訊將中部城市定位在"中間地帶"。因此結合城市特點,"尋找、確定、發揚比較優勢,才能真正貫徹人才戰略並與發達地區抗衡"。

  作為"沿海腹地、內地前沿",南昌不僅自然環境優良,地理位置也很突出:除毗鄰中國經濟"三角"外,更連接長江、珠江及海峽西岸等三大經濟圈。

  因此,從"全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城市"、"全球十大動感都會"到"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南昌集聚的榮譽繁多。

  "太多優勢,等於沒有優勢。"南昌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向《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感嘆,定位不清,導致南昌發展尷尬,"這樣一來,人才引進很容易變成政策跟風"。

  江西省委黨校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黃世賢明確指出,南昌在中部省會城市比拼中"節節敗退",正是因為"未形成省域範圍內分工合理、資源共用、優勢互補的市場格局"。

  隨著東南沿海人才回流及新常態下各地競爭加劇,南昌逐漸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看到了機遇。2013年,南昌市政府集中開始"自我檢討",並以《江西日報》為宣傳平臺,列出2012年數據對比:中部省會城市中,南昌GDP僅為武漢的37.5%、長沙的46.9%、合肥的72.1%。

  南昌決定把自己"做大",與九江聯動實行"昌九一體"的"雙核戰略"被高調推出,南昌市市長郭安將此形容為"江西發展戰略的一個重大突破"。

  同時,南昌修訂發佈《引進人才的政策和措施》等相關文件,繼而密集推出人才引進新政。《財經國家週刊》記者從南昌市人才市場獲知,昌九社會保障一體化正初步實現,在服務於海外高新人才的"洪城計劃"外,針對民營企業招工也出臺了"40條"細則,扶持、獎勵民營及小微企業,並對底層勞動人口進行針對性補貼、培訓。

  "情況正在好轉,但還未到可以自信宣傳的程度。"南昌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謹慎表示,"再過兩年,可能會趨於樂觀。"

  人才培養之難

  長期研究南昌人才問題的葉仁蓀,曾形容南昌的人才流失為"孔雀東南飛"。在其相關著述中,亦將其作為中西部人才戰略的普遍問題。

  對於高新技術人才,中部地區需要不斷創造有利環境"爭取和吸收"。在制定維持普通勞動人口和高新技術人才數量穩定的政策中,人才培養尤為重要。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從南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知,在南昌調整經濟定位及人才規劃的前一年,其工業園區企業缺工近3萬人,六成以上員工流失率企業佔比高達15%。

  此外,據南昌市人才中心發佈的《2012年企業人才需求目錄》顯示,2012年南昌高新技術類人才需求總量為2988人;而南昌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2年引進高層次人才僅1062名。

  人才培養變得刻不容緩。

  2014年,南昌相關部門聯合製定各項人才培養保障舉措,以南昌大學為龍頭,實行學生"私人定制"培養計劃。學生培養的同時,南昌市出臺《優秀人才培養資助實施辦法》,以個人最高資助額度10萬元的方式,鼓勵當地落戶人才進修。

  南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透露,5個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將建立,被確定為市級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的單位,可獲得8萬元的建設經費,為南昌市"青年高技能人才"和"緊缺技能人才"等高技能人才培養項目"開路"。

  多重舉措之下,成效慢慢顯現。據《江西日報》報道,2014年,南昌市相關部門對9個工業園區範圍內的100家企業調查顯示,外來務工人員返廠率約為86%,相比往年提高約30%。

  但參與此次調查的南昌市政協相關人士仍然頭疼于南昌勞動人口"就業外向心理明顯"--"即使在待遇相同的情況下,更樂於到外省市特別是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就業",所以人才流失的改善,還需時間去驗證。這也是許多中西部省市面臨的窘境。

  發揮市場作用

  強力投入下的脆弱成效,讓南昌在後續人才政策的制定中,極為謹慎。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認為,中部城市其實可以更加自信去開拓:"中部現在最缺的就是市場意識,在人才配置上也亟待打破政府束縛。政府應該只起引導作用,淡化計劃色彩。"

  但如何激發市場在其中的作用,成為新問題,且短期內難見成效。南昌市委組織部長陳德壽曾撰文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注重從零散服務舉措向綜合服務體系的健全完善,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以市場為主體的人才服務體系。"

  自2015年起,通過摸底調查,南昌市政府將公佈每年所需進行的人才技能培訓及培訓要求等相關細節,並試點政府向社會購買"培訓成果"。

  該項人才工作試點的核心,便是將優質技校和培訓機構引入政府招標,分類、針對性進行人才培養和人才維持。按照規定要求,"各縣區(開發區)工信委(經發局)"須"高度重視","對轄區內重點工業企業急需緊缺人才進行調查摸底,梳理相關數據,並實地核實資訊、認真統計分析"。

  記者了解到,目前"調查摸底工作"已經開始進行並統計。

  葉仁蓀認為,在區域發展戰略中,中西部城市更應在"制訂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同時制訂相應的人才發展戰略;在安排財政預算的同時要優先考慮人才資本的投入;在決定項目設置、産業規劃、區域佈局的同時,要考慮人才的佈局"。

  如何將"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中西部地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汪崢 實習生 田晨彤

  系列報道:區域發展謀變

  地方債壓力:“樂觀”的債務報告

  人才匱乏:南昌求變

  城鄉失衡挑戰:大武漢與大農村

  環境困局:蘭州“成本”

  “蘇南”隱憂:蘇州競跑

  資源枯竭城市:後勁何在

  寧波外貿何處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