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能源將成為新常態下新的經濟增長極
- 發佈時間:2015-03-10 05:31:51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3月9日電 (記者瞿劍)全國政協委員、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今天表示,在中國經濟呈現新常態,面臨擴大內需、調結構轉方式的巨大壓力,以及節能減排、改善生態環境的嚴峻挑戰的新形勢下,國家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培育一批像高鐵、水電一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勢産業;移動能源就是這樣一個正在全球興起的、中國已經領先一步的優勢産業,必將成為“新常態”下新的經濟增長極。他是在今天下午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的大會發言中作此番表述的。
移動能源使人類獲得更大自由度
“移動能源是以可移動的分佈式發電技術為基礎,通過和儲能、控制、資訊通信等技術的有機結合,實現能源的可移動、全天候、高效率供應”,作為全球技術、規模均處領先地位的太陽能薄膜發電企業領導人,李河君如此定義移動能源。他表示,移動能源是能源利用方式的一場革命,因為它顛覆了傳統能源的生産和消費方式:由傳統的集中供電,變成每一個個體都是發電主體,實現了能源的無處不在。比如,太陽能無人機,可以不用燃油,實現長時間連續飛行;太陽能汽車,可以不用汽油,在太陽下邊行駛邊充電,擺脫對充電樁的依賴;而手機、平板電腦、背包、帳篷、衣服及其他特種裝備等,都可以利用太陽能隨時隨地發電。因此,移動能源可以理解為“人造葉綠素”,即讓人類像綠色植物一樣直接利用陽光,而非傳統化石能源那樣經過燃燒轉化為電能。可以説,“它是能源利用的終極方式,將使人類獲得更大自由度”。
李河君強調,移動能源的核心技術就是薄膜發電技術,薄膜電池像紙一樣可彎曲、可折疊、可攜帶。移動能源和傳統能源的關係,就像行動電話和固定電話一樣,它包括可移動、可穿戴的太陽能發電,也包括離網的分佈式發電。
未來3年薄膜發電市場規模超8萬億元
李河君指出,移動能源具備高科技+能源的雙重屬性,涉及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中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等五大領域。它除了改變傳統能源的運輸和發、輸、配、送方式,還能使現有工業化流程再造,並直接帶動電子、玻璃、鋼鐵等85個産業升級。
就公眾對薄膜發電技術成熟度的普遍疑問,李河君解釋,薄膜發電的轉化效率現已超過30%,“簡單説,就是100個單位的太陽能,可以有30個單位不經過燃燒直接轉化為電能,而傳統化石能源利用只有1—2個單位,還帶來大量排放和污染”。今後,隨著技術進步,轉化效率不斷提高,成本不斷下降,移動能源將惠及千家萬戶。據測算,未來3年,移動能源、薄膜發電的直接市場規模超過8萬億元,是汽車産業的3—5倍,將會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
他分析,攜帶型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兩大新興産業的迅猛發展,産生了對移動能源的巨大需求。預計到今年底,全球智慧手機用戶將會突破17億,中國用戶將會突破5億。據測算,每個智慧手機年耗電量約12度,17億個智慧手機的年總用電量超過200億度,相當於三峽電站1/5到1/4的年發電量,而電動汽車對電力的需求更高。傳統集中式能源供應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移動能源供給需求,以可移動、智慧化、網路化為特徵的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將成為移動能源時代的最佳解決方案。
移動能源已非未來設想,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移動能源以非燃燒方式直接把太陽能轉變為電能,實現能源利用零排放,倒逼國家能源結構的調整。“這是一場佔據道德高地的商業模式革命”,李河君斷言。
他介紹,中國企業通過實施“並購全球核心技術—消化吸收、整合升級—形成新的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創新驅動戰略,擁有了全球最先進的薄膜技術;同時推進大規模産業化,技術優勢正在變成市場優勢。所以,移動能源和薄膜發電已不是一種概念和未來的設想,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抓住這個戰略機遇,中國完全可以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領先一把”。
李河君由此建議,國家從戰略高度重視和把握難得機遇,鼓勵和扶持這一中國已經領先一步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將其打造成像高鐵、水電一樣的優勢産業,從而“有望在世界上率先實現並開創人類移動能源時代”。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