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房産稅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 發佈時間:2015-03-09 08:24: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房産稅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每到兩會期間,房産稅便成為熱點之一。一方面,包括賈康等業內專家大都會在這一期間集中發佈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因為房地産市場的風雨飄搖,無論是開發商還是買房人,都對這一稅種何時徵收充滿興趣和關注。到底房産稅離我們還有多遠?

  不動産登記加速房産稅?

  相對於兩會各種房産稅的言論,今年3月1日實施的不動産登記制度對老百姓更具有影響力。從今年3月1日起,國土部正式啟用新的不動産登記權證,計劃在今年內全國都要實現新不動産權證的使用。與之配套的是新的不動産登記簿、新的登記規則等。一句話,不動産登記全面提速。

  對於這一政策,全國引發熱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百姓普遍認為,不動産統一登記意味著房産全國聯網,一聯網就能查清房産,會引發房産稅等一系列連續政策。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告訴記者,不動産登記加速,的確有利於摸清樓市底細。

  “不動産登記是房産稅施行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不能説不動産登記出臺就一定會推出房産稅。”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説,當然,有了不動産登記,就對於房産稅的徵收搭建了可操作性的基礎條件。

  當然,如果對房産稅理解更深刻一點,其實是否房地産全國聯網對徵收都不重要。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郝如玉表示,不動産登記並不是為了推進房産稅做準備,有沒有跨省的不動産登記、房産資訊是否全國聯網,與房産稅的出臺都沒有必然聯繫。郝如玉表示,由於房産稅是地方稅,徵收也是用來充實地方財政,傾向於以省為單位徵收,因此只要本省內部統籌協調即可。

  房地産稅改革不是收房産稅

  卸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的賈康,今年帶著自己的一本新書《房地産稅離我們並不遠》上了兩會。因為其機構背景的原因,賈康也被認為是最近幾年在房地産稅方面最為接近官方態度的學者。這本指向性很明確的書名讓大家感受到了房産稅漸進的步伐。

  房産稅從2011年在滬、渝試點以來一直未擴大試點。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房産稅改革上升為房地産稅體系建設,提出加快房地産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但對於百姓而言,要想弄清楚自己未來交多少稅,首先要區分房地産稅和房産稅,一字只差,內涵和外延都有重大區別。

  房地産稅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即一切與房地産經濟運動過程有直接關係的稅都屬於房地産稅。在我國包括房地産業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産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房地産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投資方向調節稅、契稅、耕地佔用稅等。

  政府所謂的房地産稅改革,是將涉及房地産的11個稅種進行重新整合、歸順一級重新設計。而房産稅是以房屋為徵稅對象,按房屋的計稅余值或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向産權所有人徵收的一種財産稅。一字之差,改革從一個稅種上升到與房地産相關的一系列稅種。而百姓關心的,還是自己房子以後要交多少稅。

  賈康透露,“我國徵收房産稅的方向已經鎖定,唯一不確定的就是徵稅時間表。從我作為研究者的角度觀察,按照中央的部署,改革的重點要在2016年底之前做出來,房地産稅立法肯定是要動真格的。我認為,房地産稅立法最遲不能拖過2017年的兩會。”如果再考慮到不動産統一登記制度的推行速度,最早2018年房産稅落地。

  到底幾套房徵稅?

  如果徵不徵沒有爭論的意義,徵稅也沒有技術上的障礙,向誰徵、徵多少成了最大的討論話題。

  賈康認為,中國的房地産稅制度不能照搬美國的模式。任何人的第一套房都可以免稅,至於第三、第四套房子徵稅的稅率,也不太可能像之前傳的那樣採取遞進原則,更有可能是固定稅率。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郝如玉認為,如果按照“首套免稅、二套優惠、三套徵稅”的做法,將會對居民的行為和心理産生不良導向。但按每人平均面積徵收也存在缺點,對於在全國多地有住房的人,如何平衡一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徵收標準也是問題。房産稅要兼顧公平,但如果每套房屋都徵收也不現實。個人傾向於小切口的改革,針對少部分人徵收。

  全國政協委員、星河灣集團董事長黃文仔認為,房産稅應從比較低的稅率開始徵收,而且應該按照人頭統籌考慮,如果只對新增房屋收稅不公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行監事梅興保則建議,一般家庭自有住房和有多套房的家庭應該區別對待,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

  學者李稻葵則建議挑選地區推行房産稅,比如房地産有上漲空間的地區,意義在於給地方政府比較穩定的、可以和百姓形成良性互動的稅種,交給最基層的政府使用,直接用於業主住房大環境的改善,諸如治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城市環境治理。

  房産稅試點不擴圍

  對於目前的徵收思路,部分意見完全是拍腦袋想法。在幾年之前,房産稅在重慶和上海進行了試點,但從目前來看,試點的成功並不明顯。至少在目前階段,已經沒有當局再提及試點要擴圍的説法。

  上海的試點方案,徵收對象為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購且屬於該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和非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購的住房,適用稅率為0.6%。重慶版房産稅的三個徵收主體為:對於獨棟別墅,不管存量房還是增量房,均要徵稅;對於房價達到當地均價兩倍以上的高檔公寓也將徵稅;對於在重慶無戶口、無工 作、無投資的“三無人員”在重慶所購房産,購買兩套以上住房的,從第二套開始要徵收房産稅。

  自兩地試點以來,對於試點效果的爭論從未間斷過。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曾表示,兩個試點在房地産調控、收入分配優化方面已經産生了正面效果,二者的切入點都比較柔和,並且“無疑已帶來了資源配置的優化效應”。

  但也有觀點認為,滬渝兩地房産稅徵收最大的效果是給地方政府增加了一些稅收,但在抑制房價上漲方面卻未能如期。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表示,滬渝房産稅試點時,樓市環境已面臨較大的房價上漲壓力,雖然官方並沒有將此類政策目標表述為打壓房價,但從民眾角度來看,是希望此類政策能夠壓制房價上漲。而實際情況是,房價依然有明顯上漲態勢,尤其是上海。

  對試點的效果産生如此大的評價分歧,其主要原因就是參照目標。房産稅試點成功與否,到底是以地方增收為主要目標,還是以抑制房價大幅上漲、實現更健康的房産市場為目標。

  比較可能的徵收傾向

  從記者各方面的了解,對房産稅的徵收也有一些初步的輪廓,一是第一套房免征的可能性很大;第二套房有可能從輕徵收;一二線城市稅負可能大於三四線城市;高檔房徵收可能性很大;為了避免百姓稅負不至於過分沉重,稅率超過3%的可能性非常小。

  從這幾點來看,房産稅不太可能讓工薪階層交不起稅,自然富裕階層也不會因為房産稅發生財富大逆轉。至於房價是否會受影響,基本上不會。因為目前我國影響房價的因素比較多,貸款政策,限購政策,城鎮化進程等。增加房産稅因素,長期來看會讓房價的博弈變數更多,但不是決定性因素。

  賈康認為,“中國現在實際城鎮化水準還不到40%,以後要一路走高到70%-80%才能相對穩定,房地産保有環節的稅收並不可能改變中心區域不動産價格上揚曲線的大模樣”。學者李稻葵的觀點則認為依賴房産稅來調控房價只能是杯水車薪,房産稅的比例應該是低於1%,短期內也不可能成為地方稅收的主要來源。

  文/本報記者 范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