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7%經濟增長目標符合市場預期

  • 發佈時間:2015-03-07 05:13:3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提交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計劃草案報告。計劃草案報告提出,2015年,我國將在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同時,調整經濟結構,深化改革開放,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將如何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實現7%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如何打造好經濟發展新引擎,併發揮好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性作用?

  經濟增長目標符合發展實際

  今年以來,我國絕大多數省區市都下調了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全國的增速目標也由去年的7.5%下調為7%。

  “把預期目標定為7%左右,是在充分考慮經濟發展新常態,權衡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種因素的基礎上確定的。”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施子海説,這一速度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反映現階段經濟增長潛力,符合市場預期。

  施子海分析説,7%左右的增長目標充分考慮了增速換擋與産業升級的雙重要求,既不讓經濟失速,又有利於集中精力調結構。根據近幾年經濟增長、結構變動與就業增加之間的關係估算,7%左右的經濟增長,能夠帶動1000萬人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

  同時,7%左右的目標是預期性、引導性目標,而非約束性指標。中央明確要求,各地可從自身實際出發考慮預期目標,可以高一些,也可以低一些。而且,在實際工作中,各有關部門也將依靠促改革、調結構,努力爭取更好的結果。

  “7%左右是一個比較適中的目標,而且具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分析説,這一目標是根據已經制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倒算出來的。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在換擋,不可能再實現高速增長,而從防控風險的角度看,我國也應該保持適當的經濟增長速度。

  當前,我國經濟總量已經突破60萬億元大關,躋身於“10萬億美元俱樂部”。在當前如此龐大的經濟體量基礎上,實現7%左右的增長目標,也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李佐軍分析説,目前國際環境還處於風雲變幻之中,國內經濟增速換擋尚未完成,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培育新的增長點需要一個過程,結構調整也還在進行之中,投資拉動的空間大不如從前,加上不少領域投資效率偏低,因此,實現7%增速的難度依然不小。

  今年以來,一些指標繼續走低,有人認為全年我國經濟將出現慣性下滑,甚至是“硬著陸”。施子海表示,一季度經濟總量佔全年比重相對較小,約為20%,部分經濟指標變化對全年經濟形勢的影響相對較小;雖然個別指標走低,但經濟運作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積極因素還在累積,市場信心也在回暖。

  此外,中央在保持政策定力的同時,加強了預調微調,近期出臺了降準降息、減稅降費、調整價格等一系列利好措施。“隨著這些政策效應的充分發揮和釋放,一定會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施子海説,中國有條件有信心也有能力處理好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妥善應對國內外各種挑戰,中國經濟發展不會出現“硬著陸”。

  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

  計劃草案報告提出,2015年,我國將著力保持投資平穩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預期增長15%。這一目標增速與2014年15.3%的投資增速基本持平。

  “與往年相比,15%的投資增速並不高;但如果從增速換擋和經濟下行壓力看,這一增速也不算低。”李佐軍分析説,在新的增長動力尚未形成以前,中國經濟仍需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但如果投資增長目標定得太高,容易造成重復建設和盲目投資,形成新的泡沫和産能過剩。

  施子海分析説,當前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外需難有明顯好轉,消費是個逐步增長的過程,現階段投資對穩增長依然發揮著關鍵作用。

  同時,我國經過長期投資建設,雖然傳統産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特別是一些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關鍵在於正確把握投資方向、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不斷提高投資效益。

  根據安排,我國將統籌各類財政性建設資金,鼓勵引導社會資本,確保完成“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建設,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

  “這些項目都是著眼于補短板、調結構、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既利當前,又惠長遠。”施子海説。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安排4776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記者了解到,這筆資金將向農業水利、中西部鐵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礎設施、生態建設、民生、老少邊窮等領域和地區傾斜。

  “我們將大幅壓縮預算內投資專項,著力加強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建設。”施子海説,預算內投資將減少“點多面廣量大單項資金少”的補助項目,不再安排競爭性領域一般項目。

  李佐軍表示,中央預算內投資不再安排競爭性領域一般項目,是我國投資體制改革的一大進步,既有利於中央預算內投資更加集中地投向公共産品服務領域,也有利於為民間資本投資騰出更大的空間。

  施子海表示,我國還將創新機制,激活社會投資,優化財政資金的支援方式,對屬於競爭性領域的産業,可由直接支援具體項目改為設立投資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積極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産業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創新政府投資方式,通過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等方式撬動民間投資參與重點建設。

  挖掘億萬群眾消費潛力

  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離不開消費的平穩增長。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擴大消費要匯小溪成大河,讓億萬群眾的消費潛力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

  計劃草案報告也將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擺在了2015年工作的重要位置,並提出了“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期增長13%”的目標。

  近年來,我國消費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居民模倣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消費領域呈現許多新亮點新特點。比如,2014年全國汽車産、銷量分別達到2372萬輛和2349萬輛,連續6年蟬聯世界第一。再比如,電影票房約300億元,同比增長36%。又比如,網上零售等新消費業態高速增長,“雙11”活動中,網站一天的銷售額就高達570多億元。

  “這些成績充分説明,我國居民消費的潛力非常巨大,把這個潛力發揮好,將對我國經濟增長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礎作用。”施子海表示。

  根據計劃草案報告,我國將加快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促進養老家政健康、資訊、旅遊休閒、綠色、住房、教育文化體育等6大領域消費,支援社會力量舉辦養老、健身、健康、醫療等服務機構,加快推進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和“寬頻鄉村”工程等。

  “這些新的消費增長點,可以讓群眾‘有地’消費。但要擴大消費,一個關鍵的前提是要先提高城鄉居民收入,讓群眾‘能’消費。”施子海説,我國將出臺實施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配套措施,堅持“限高、擴中、扶低、控灰”,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合理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

  “最近兩年來,我國收入分配改革持續推進,但這項改革任務艱巨,需要解決的問題多、面臨的障礙大,要徹底改到位需要付出艱巨的努力。”李佐軍説,收入分配背後是權力的公平配置問題,當前,我國加快推進收入分配改革,還需通過多方面的努力,特別是對政府權力加強制度約束,為縮小收入差距創造條件。

  “我們還要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讓群眾‘敢’消費。”施子海説,應該加快完善社會保險制度,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適當提高社會保險待遇和福利水準,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每人每年由320元提高到380元,提高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統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增加基本公共服務和公共産品供給,努力緩解居民擴大消費的後顧之憂。

  施子海透露,今年我國將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資訊共用交換平臺,加大聯合懲戒力度;建立健全消費品品質監管、追溯、召回制度,強化網購商品品質安全監管,堅決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

  此外,還將開展教育、醫療、旅遊等價格專項檢查,發揮12358價格舉報管理資訊系統作用,依法查處價格壟斷案件和價格欺詐等行為。“通過這些措施改善消費環境,讓群眾‘願’消費。”施子海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