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領先後的困惑”亟待破解

  • 發佈時間:2015-03-06 22: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6日訊 (記者楊學聰)“去年8月我們給一個12歲的男孩做了惡性頸椎腫瘤的3D列印個體定制化內置物的手術。這個病例體現了中國醫療的水準,也體現了我們在3D列印技術方面的研究水準。”

  在今天北京代表團的小組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長劉忠軍,特別把3D列印出的骨骼模型帶到了現場。“孩子的腫瘤徹底切除後,用3D列印的內置物替代,由於它的結構和病人自己的形態完全一樣,比以往的填充物固定起來牢固得多。”

  但這項在業界執牛耳的技術,卻遇到了轉化的“瓶頸”:因為沒走完審批流程,産品遲遲不能上市。劉忠軍的困惑在於,“我們在長時間等審批,國外同行的産品起步晚卻已經上市了。目前國內越是創新的東西審批越嚴。如果將來市場上全是國外的産品,我們自己研製的東西反而不能進入市場,是非常不利於科技創新的。”

  “我不僅遇到了劉代表這一個案例。問題在我們的技術略微比國外超前時就出現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學技術閆傲霜表示,當國外沒有相應技術或産品做參照時,國內的行政審批顯得明顯滯後,成為産品進入市場的“梗阻”。

  這道障礙該怎麼突破?“要解決這個瓶頸,政府審批的模式要改變。類似3D列印這樣的新技術、新材料應用時,什麼該審批?什麼該交給社會?這個應該系統研究。”閆傲霜建議,對審批模式的改革不應以下放減少的項數來衡量,而應以怎樣能為創新驅動提供優良環境為衡量標準。“這樣的行政審批改革才符合科技發展的規律。”

  更多報道請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