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兩會訪談: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倒逼生態文明提速

  • 發佈時間:2015-03-06 09:29:31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綠色時報3月6日報道(記者田新程) 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這一概念性制度提出之後該如何落地?這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江澤慧近兩年研究的重點。

  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期間,江澤慧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加快推進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工作的建議》書面發言材料。

  “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就是要以資産核算賬戶的形式,對全國或一個地區主要自然資源資産的存量及增減變化進行分類核算。”3月4日,作為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項目總負責人的江澤慧在接受《中國綠色時報》記者採訪時説,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有利於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倒逼機制,破除和扭轉唯GDP的發展模式,對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具有戰略意義。

  江澤慧介紹,如何科學評價各類生態系統對人類福祉的貢獻,一直是世界各國學者研究的重要內容。我國在自然資源資産核算方面的研究起步晚,但進展非常快。特別是在森林資源資産核實和生態服務價值評估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準。2013年5月,國家林業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啟動的“中國森林資源核算及綠色經濟評價體系研究”,利用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和相匹配的全國生態定位站網路觀測數據,對全國林地林木資源價值和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進行了核算。通過核算結果得出兩點重要結論:一是森林蘊藏著巨大的自然財富,為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二是森林提供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保護和發展生産力作出了突出貢獻。

  江澤慧表示,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的理論框架和基本方法,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然資源資産核算體系進行了非常有價值的探索,也為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積累了知識與經驗。但由於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是個新概念,改革落地面臨著多重困難。

  江澤慧認為,加速我國自然資源負債表的編制工作,要充分吸收、借鑒國際國內在生態資源核算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不斷完善理論框架和方法論體系,首先應從生態資源資産核算入手,例如森林生態資源資産核算,試點先行、重點突破。

  為此,江澤慧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完善森林資源生態資産核算體系,開展森林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試點,為全面推進自然資源負債表編制提供借鑒,探索路徑,積累經驗。建議國家林業局和國家統計局充分應用森林資源核算研究成果,進一步完善核算理論框架和內容,充實生態服務核算指標,創新核算方法,不斷提高核算的精確度和精細度。建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國家統計局、國家林業局加大對森林資源清查體系和森林生態連清體系的支援力度,特別是在建設森林生態連清體系中,進一步完善觀測體系佈局、觀測站點建設、觀測標準體系、觀測數據採集傳輸系統,為完善中國森林資源核算,支撐森林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援和科學基礎。

  二是全面開展生態資源資産核算,編制生態資源資産負債表,開展生態系統生産總值核算試點。生態資源資産是自然資源資産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資源資産主要包括森林、濕地、草地、荒漠、海洋、農田、城市綠地等7個類型的生態系統,是進行物質生産、提供生産服務,支援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建議在森林資源生態資産核算和森林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試點的基礎上,全面開展生態資産核算及生態資産負債表編制,探索開展生態系統生産總值核算研究,構建完整的生態資源統計指標體系,確立科學的生態資源的實物量核算和價值量核算方法,採用聯合國推薦的綜合環境與經濟核算體系(SEEA),在不改變現有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情況下,將生態資源作為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衛星賬戶,最終形成一個與國際接軌、與國家統計核算制度銜接、實物量和價值量相統一的生態資源資産負債核算體系框架。

  三是健全和完善自然資源資産核算制度體系,建立協調統一的組織領導機制。開展自然資源資産核算、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需要制度保障,包含社會經濟問題,需要生態學、環境學、資源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眾學科的協同研究,更需要環保、國土、林業、水利、農業、海洋、能源等多部門的密切配合。建議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要求,加快推進自然資源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訂自然資源資産核算與負債表編制的技術標準與規範。要儘快建立跨學科的科技攻關機制和跨部門的工作平臺,為全面開展自然資源資産核算和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