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職業教育破解海員隊伍發展難題

  • 發佈時間:2015-03-05 20:29:32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汪名立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加強海員職業培訓,增強國際競爭力,海事院校擔負著培養國際一流、適應海運業發展的航運人才的重任。

  我國由海運大國向海運強國的邁進過程中,航運類人才是海運業發展的基石,尤其需要大量綜合素質高、國際競爭力強的海運人才。

  隨著應用於船舶的新技術、新設備層出不窮,航運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不斷更新,船舶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海員必須具有更高水準的學科知識,如管理科學、電腦科學、網路知識等。

  加強海員職業培訓,增強國際競爭力,海事院校擔負著培養國際一流、適應海運業發展的航運人才的重任。部分海事類院校根據建設海運強國的目標和要求,結合航運市場的發展現狀,合理定位,改進培養模式,提升培養品質。尤其需要加大對航海教育、資訊化平臺建設等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努力培養技術水準高、綜合能力強的專業化海運人才,為海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劉正江告訴記者,我國航海教育這些年發展比較快。在高峰時的2012年,有120多家教育培訓機構從事航海教育與培訓,本科層次的就近30家,年招生量近5萬。2013年開始回落,2014年招生量在2萬人左右,這些院校為我國海員隊伍的壯大和走出去作出了貢獻。

  但受師資、教學和實習條件、教學方法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各校的培訓教育水準是參差不齊的。多數院校還是堅持以人為本,按照國家和國際海事組織的STCW公約的要求進行人才培養,所培養的人才已經成為我國航運業的中堅力量,並代表了我國做外派海員的主流,但不排除個別院校不具備STCW公約要求的條件,敷衍了事,不但沒有培養出合格的海員,反而對我國海員培養工作産生了衝擊。

  國家重點航海院校大連海事大學,以及上海、武漢、集美等原交通部所屬從事航海教育的院校,在我國航海人才教育與培養過程中具有責無旁貸的示範帶頭作用。其一是積極開展研究,制定出適合的優質海員培養方案;其二是協同各方力量,編寫符合STCW公約要求和國際競爭需求的示範教程;其三是建設航海類教師發展中心,為其他院校培養合格的師資人才;其四是配合國家主管機關制定和編寫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學標準、精品教材、資源共用課程。

  劉正江坦言:“只要國家、社會、企業、院校以及海員個人共同作用,勁兒往一處使,我國成為海員強國特別是外派強國指日可待。允許個人辦理海員證就是各方向一個方向努力的重要一步。”

  本版撰稿/本報記者汪名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