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利用土肥技術育好苗

  • 發佈時間:2015-03-05 07:31:3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整辦棉花苗床的關鍵技術

  當前正值棉花育苗期。棉農應及時動手、翻耕苗床、備足養分,提高營養缽苗床的品質。

  選好床址,留足面積床址的選擇,要避風向陽,運輸方便,能排能灌,便於田間管理,土壤質地較好,避用老苗床。苗床面積要按一定比例留足。採用小缽育苗的,苗床與大田比例為1:20;中缽育苗的比例為1:15;大缽育苗的比例為1:10。

  翻整苗床,徹底晾曬棉花苗床一般要求土層鬆軟、充分熟化,耕層深度要達20~30釐米。耕翻越早,晾曬時間越長,可剷除深根雜草、凍死一部分越冬害蟲、殺滅部分病菌。苗床晾曬一段時間後,用齒耙整細,再翻整一次。要開好溝路,便於排泄灌溉。

  配足養分,及時供肥一可施用漚制腐熟的農家肥,施前要剔除未徹底腐爛的雜質,每畝施用量2000~2500公斤;二可施用生物有機複合肥75~100公斤,配施適量的磷鉀肥。要在棉花播種之前半月至一月施肥。

  凈化床土,預防病害土壤消毒是預防病苗死苗的關鍵措施。棉花營養缽苗床整好播種後,要及時噴施殺菌劑。一可用綠芬(12.5晴菌·咪鮮胺乳油)+保靚(0.01%蕓苔素內脂)噴施;二可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施;三可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施;四可用2.5%適樂時種衣劑潑澆苗床,以10平方米的苗床計算,可用適樂時10毫升兌水5公斤施用。

  (湖北省孝感市農業局高級農藝師余宏章)

  早稻旱育秧須防肥害

  早稻旱育秧的施肥量要比水育秧高得多。由於一些農民掌握不好苗床期的施肥技術,每年都有肥害死苗的現象發生,嚴重影響旱育秧的數量和品質。

  肥害症狀旱育秧肥害主要出現在3葉期前後、晴天氣溫高時,表現為秧苗植株發黃,葉片出現灼傷斑點,根部變黑腐爛,最後全株死亡。

  肥害原因施肥類型、時機、方式的不當都會造成肥害死苗。

  農家肥未腐熟秧苗施用的農家肥一般未經充分腐熟,有機物質在土壤半腐熟的過程中與幼苗爭奪水分,局部高溫産生高濃度的氨或有毒物質,造成對幼苗的毒害、灼傷甚至死苗。

  施肥不勻整地施肥後,翻耙次數多,床土與肥料未能充分均勻融合,一葉一心後,秧根下扎觸及肥團或肥塘,很容易被高濃度的肥液“燒”傷,導致秧苗地上部分生理失水死苗。

  化肥表施有的農戶播種前將化肥施于苗床土表面,未按要求均勻施入15釐米土層內,造成種子萌芽後胚根灼傷,幼苗有芽無根,出現成片枯死。

  化肥晚施旱育秧用化肥作基肥施用時,一般要求在播種前10~15天施入;若施用過晚、用量大,施入秧苗的銨態氮未能轉化為硝態氮供秧苗根系吸收,容易引起氨中毒燒苗。

  追肥不當旱育秧強調秧床施足肥料,一般不施追肥。但一些農戶沿襲水育秧的方法,在秧苗齊苗後一次性追肥過多或肥料施得不勻,或採用撒施後又不及時噴灑清水淋洗,導致秧苗成片或呈帶狀死苗。受害輕的也會因生長受阻而成僵苗或病苗,難以培育出壯苗。

  防害措施要防止旱育秧肥害死苗,必須採取針對性措施。

  選好苗床苗床要選擇靠近水源、地勢高爽、土質肥沃、土壤通透性好的菜園或其他旱地作苗床。一般每插1畝大田需苗床10~15平方米,苗床土壤要達到肥、松、厚、軟、細的要求。如用水田作苗床地,需要提早翻耕並鋪墊大量的旱地肥土,加拌農家肥,土肥要拌和均勻,厚度要求在5釐米以上不能出現肥團、肥塘。一般每平方米施充分發酵的農家肥10公斤、氮磷鉀各15%的複合肥100克、硫酸鋅10~20克。

  控制追肥苗床培肥好的,一般不需要追肥。但秧苗發黃,必須搜尋發黃的原因,不能見黃苗就追施氮肥,因為缺肥不是發黃的唯一原因。苗床濕度過高、水分過多、土壤板結等都可造成秧苗發黃。當秧苗生長偏弱瘦時,可在秧苗1.5~2葉期,施用少量“斷奶肥”;在移栽起苗前3~5天,追施“送嫁肥”,或用0.5%~1%的尿素液,在起苗前1天均勻噴施。

  澆足底水苗床整平後噴灑清水,使整個耕作層處於水分飽和狀態。有的農戶用幹火土灰、幹陳磚灰、乾草木灰作營養土,容易出現營養土鹽分過大而造成秧苗反滲透失水。因此播種、蓋種和澆底水應連續作業,防止以後出現秧苗生理性立枯病,誘發大量死苗、燒苗。秧床播種後要輕輕壓種,再用細土蓋種,厚度1釐米左右。這樣既有利於種子萌發出苗,又有利於防止肥害死苗。曹滌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