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01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消息稱烏克蘭情報機構或參與殺害俄前副總理

  • 發佈時間:2015-03-04 08:5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離奇的俄反對派領導人涅姆佐夫遇刺案又添新謎團:案發時在死者身邊的唯一目擊證人安娜·杜裏茨卡婭來到公眾視線之中,卻堅稱她什麼也沒看見,什麼也不知道。她告訴媒體:“我不想回答關於在橋上發生了些什麼。我不想説這些。”3日是涅姆佐夫下葬的日子,但作為女友的杜裏茨卡婭卻從莫斯科飛回基輔,沒有參加葬禮。這些有違常理的情節在俄羅斯輿論場上激起一片疑問:她是不是在隱瞞什麼?

  俄官方3日沒有公佈太多案情的進展,但民間關於案件涉及涅姆佐夫“私生活問題”的猜測多了起來。還有猜測説,兇手是烏克蘭情報機構雇用的車臣武裝分子。不過,這些猜測在西方輿論中,成為俄羅斯“重回不可信任的舊時代”的例證,德國電視一台3日稱,莫斯科方面的調查正在變成一齣鬧劇。美國總統奧巴馬2日指責説,涅姆佐夫遭槍殺“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全盤計劃的一部分”。

  作為涅姆佐夫遇刺事件的焦點人物,23歲的安娜·杜裏茨卡婭在案件發生後隨即被案件調查委員會帶走。2日下午,相關調查結束後,這位比涅姆佐夫年輕32歲的烏克蘭模特立即飛離莫斯科,回到烏克蘭。

  烏克蘭TCH電視臺3日報道説,杜裏茨卡婭已經抵達烏克蘭首都基輔,與她同行的還有她的律師普羅霍羅夫。她拒絕與媒體溝通,普羅霍羅夫對記者稱,她現在需要休息,希望她能夠健康地活著。

  據路透社報道,在離開莫斯科前,杜裏茨卡婭稱,對涅姆佐夫被槍擊身亡後的瞬間發生了些什麼,她幾乎記不起來了。她對線上新聞頻道Dozhd表示,他倆在紅場附近一家餐館用餐時,她沒注意到任何可疑情況。他們走上大橋,往涅姆佐夫的公寓走去,她沒發現有人跟蹤他們。她説:“我現在精神狀態很差,現在不能再談這些了。我感覺很糟……我沒看見任何人。我不知道他(槍手)從哪出來的,他在我後面。”杜裏茨卡婭稱,調查人員已經向她問過好幾次話,查了她的財物,提取了她手機裏的數據。調查人員稱在追蹤不同的線索,找到了多個可能的動機,情殺是其中之一,但杜裏茨卡婭對此予以否認。

  俄媒認為,作為案發時近在咫尺的唯一目擊證人,杜裏茨卡婭不可能沒看到兇手,她堅稱啥也沒看見,啥也不知道,説明她或是被嚇壞了,或是有意隱藏什麼。在聽到她已經返回基輔的消息後,一些俄羅斯網民認為,如此草率地結束對她的調查並不妥當。她現在只承認轉身之後沒看到任何人,只看到了一輛淺顏色的汽車。她一定是不願意講出實情,顯而易見,她有充足的理由對案發現場的某些關鍵環節“選擇忘掉”。

  有俄羅斯媒體認為,種種跡象表明,涅姆佐夫當天一直被跟蹤。那個一直向殺手通報涅姆佐夫行蹤的人應當不難找到。據説,這位烏克蘭年輕女模早在2013年就曾因涅姆佐夫實施過流産手術。他們之間的關係應當是相當緊密的,按説她應當參加葬禮,然而奇怪的是,她卻在葬禮舉行的前一天回基輔了。

  涅姆佐夫遇刺案調查委員會3日並沒有提供新的調查結果,但民間對兇案的“調查”卻熱情高漲。不少人認為“私生活問題”是槍殺案的重要調查方向。俄阿爾泰地區行政長官在自己的推特上表示,情殺的可能性最大。“一個男人應該在睡覺時間在自己的床上與自己的老婆睡覺”。杜裏茨卡婭是引發命案的導火索,她與涅姆佐夫的關係並不那樣美妙。

  摩爾多瓦“POINT”網報道稱,杜裏茨卡婭在回到基輔的家後已經將自己的社交網路頁面刪除,在俄羅斯著名社交平臺上的頁面也完全刪除,只剩下一個舊賬戶,並且親友的資訊也完全清除。她的好友茱莉婭告訴記者,杜裏茨卡婭與涅姆佐夫相識的另一個版本是在一次“陪遊”服務中相識的,很快就成了情人,並且隱藏得很好。

  機構消息人士透露,案件調查小組已經掌握烏克蘭情報機構參與殺害涅姆佐夫的證據。

  烏克蘭方面則傳出截然相反的陰謀論。據法新社報道,涅姆佐夫的一位朋友雅辛表示,涅姆佐夫生前已經收集了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駐紮的證據,他在多個地點和俄軍陣亡士兵的家屬取得了聯繫,並正準備把這些證據公之於世。雅辛還稱,在涅姆佐夫遇刺兩個小時後,調查人員就趕到後者的家裏,第二天又到後者辦公室查抄了大量資料,並封鎖了上述地點。

  英國《衛報》也稱,涅姆佐夫被神秘槍殺後,克里姆林宮已經開始著力於模糊細節,並混淆視聽。有人懷疑伊斯蘭極端分子,有人説是烏克蘭法西斯所為,還有媒體將目標鎖定在涅姆佐夫的私生活上,懷疑是情殺。莫斯科唯一沒有給出的解釋是:涅姆佐夫對普京在烏克蘭的秘密戰爭進行了公開指責。

  西方輿論中更多的聲音是,不管是不是克里姆林宮幹的,普京都應受到指責。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2日表示,涅姆佐夫遇害暗示俄羅斯政治氣候惡化,公民權利和新聞自由狀況在過去數年倒退。奧巴馬還表示,涅姆佐夫遭槍殺“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全盤計劃的一部分”。

  美國《紐約時報》的評論也説,刺殺行動不會是克里姆林宮裏的人親自命令的,但克里姆林宮最近建立了一個組織鬆散的復仇者群體,他們相信自己的行動是在服務於俄羅斯的最佳利益,雖然他們並沒有收到任何明確的指示。(記者 汪嘉波 蕭雅文 青木 孫微 柳直 陳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