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才 道:辯證看待價格波動 無需過分渲染通縮預警

  • 發佈時間:2015-03-04 07: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價格回落,正在成為一些人渲染中國經濟面臨通縮風險嚴重的主要理由。而這個理由難以站住腳。

  價格波動是常事,只有通曉影響價格的全部因素,才能看清看準波動的軌跡。近一段時間CPI和PPI數據的變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效果初顯的結果,也是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和轉方式、調結構的結果,並未伴以總需求萎縮和失業率上升。

  仔細分析1月份CPI數據背後的價格回落問題,就會發現通縮的説法被放大了。

  首先,季節性因素引發單月數據變化。春節錯位讓1月份CPI計算面臨較高的基數。根據相關測算,如果今年春節仍在1月份,CPI將同比增長1.4%,大大高於實際的0.8%。也就是説,1月份數據偏低,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春節錯位對數據的擾動;另外,暖冬限制了蔬菜價格漲幅,豬肉價格相對較低,也是造成1月份CPI數據偏低的季節性因素。

  其次,輸入型價格回落明顯。有觀點認為,PPI的長期低迷表現,顯示我國經濟需求有萎縮的跡象。客觀地説,雖然不能排除需求因素對價格的影響,但供給方面的因素對價格影響更大。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銅、鋁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疲弱。而去年下半年國際油價又出現斷崖式下跌,6個月中就跌去了50%,並帶動其他各類大宗商品價格繼續回調。我國是資源進口大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傳導,使國內汽油、水泥、動力煤、螺紋鋼等産品價格出現了較大調整。這是導致PPI連續負增長的主要因素,對CPI也形成了向下的壓力。據測算,如果剔除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因素,CPI和PPI兩個通脹指標的下跌幅度都將大幅收窄。

  第三,改革和結構調整産生傳導效應。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國政府通過簡政放權和財稅體制改革,取消多種行政審批,對小微企業減稅降費。這些措施降低了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提高了企業利潤率,在客觀上刺激了總供給擴張,而供給擴張會對價格形成壓制。從需求方面來説,我國正處於前期政策消化階段,隨著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製造業的投資增速下降,可以預期剛剛公佈的不動産登記制度實施,房地産行業的調整將更加深入。這些因素使得國內投資需求出現了階段性和結構性的變化。

  另外,海外市場的需求不足也是原因之一。由於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復蘇緩慢,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還面臨衰退風險,外需相對疲弱,出口高增長難以再現。

  以上原因如能辯證看待,也能看到其互為因果後的利多轉機。

  轉機一,輸入型價格下跌,對我國生産成本控制及購買力都是好事情。原材料價格調整,有助於製造業企業降低生産成本,擴大利潤空間,對經濟有正面推動作用。特別是原油價格下跌,對我國加快原油儲備、提高國際價格談判資本、實施燃油稅費改革等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多重機遇。

  轉機二,中高速增長、低失業率與較低通脹率的組合,正為宏觀調控提供了較為合意的騰挪空間。部分産能過剩行業庫存被動上升,去庫存、去産能是結構調整必須經歷的陣痛之一,壓減不必要的需求也有利於資源優化配置。

  新常態下,經濟供給和需求都有了新特點,通脹率可能仍會維持在低位,但不會降至通縮的過低水準。對價格的波動,細看慎思,而且辯證,才能作出準確判斷。(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才 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