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常態下,捕捉我們的新機遇

  • 發佈時間:2015-03-04 05:33:26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杭州3月3日訊

  記者 李倩 蘇靖

  每逢新年伊始,浙商總會觀望形勢後,瞄準方向出擊。以往的高速增長不再了,新常態下,浙商的機遇會在哪呢?今天在光榮浙商春季圓桌會上,記者發現到會浙商無一例外暢談他們的下一個機遇。

  面對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結構調整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存量與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增長點的新常態,浙商如何主動適應,新機遇究竟在哪?與會浙商在暢想、在傳遞他們的新動向。

  走出觀念束縛

  都説傳統企業轉型苦,絲綢之路控股集團董事長淩蘭芳的一番“自我檢討”式的話語,卻讓現場的浙商齊齊鼓起掌來。“過去的我是自己把自己逼到窄巷子裏,鑽牛角尖,總覺得日子過得苦,現在跳出來看,不單不愁明年的計劃,連後年的計劃都有了!”

  近年來,原料、人力等要素成本價格節節攀高,而現代技術又讓化纖産品越來越接近絲綢的品質和性能。説到轉型升級,淩蘭芳不免吐起苦水:“很痛苦,很艱難。”絲綢行業到底怎樣繼續走下去,絲綢之路的行業領先優勢如何保持,種種問題的答案,他一直在摸索,卻在春節期間的旅行中被意外解開了。

  “我去看了德清的洋家樂裸心谷,大為吃驚,這樣一個偏僻的山區,依靠野外風情,居然能吸引那麼多遊客。”思路關鍵的一環被打開,淩蘭芳立刻有了全盤打算:跳出絲綢發展絲綢——把絲綢和文化、旅遊結合起來做,同時産業上繼續創新技術和産品,還要堅持走出去,轉移一部分産能。

  他的想法與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的觀點相合。在汪力成看來,傳統企業如何適應新常態,最大的困難其實是老闆自己。很多創業成功的企業家在現階段,都面臨著思維定勢、財富依賴、激情不再的困惑。“其實經營企業是條不歸路,不能停,停下來,企業就沒了。”汪力成感慨,“企業家最大的悲哀,就是你還活著,你所創立的企業已經死了。”

  怎樣破解“請得來人、留得住人”難題,汪力成的新觀點是,要把雇傭者變成合夥人。在他的企業,員工大多都是80後、90後,這一代人家裏並不缺錢,他們追求的是成就感。所以以前用工資激勵那一套已經走不通了,而是鼓勵員工與公司形成更牢固的合夥人關係。

  落到行動上當然不外乎創新。合大太陽能科技總經理侯生中顯然不想錯過未來的新能源時代。從市場應用、銷售生態體系到網際網路電商平臺,一系列差異化創新已在佈局中。

  製造業有盼頭

  在製造業日益遭遇天花板的今天,如何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最終走向“中國創造”,是所有實體企業面臨的普遍性難題。

  來自永康的王力集團董事長王躍斌觀察到,這幾年永康的很多企業經歷了困難和危機。在他看來,企業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競爭消費,靠比拼價格來爭取市場份額,這些企業的生命週期取決於供求關係,而不管哪個企業,沒有一個産品是永遠供不應求的;一類企業是滿足消費的,指那些有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來提升的企業;而最理想的是引領消費的企業,一直保持創新,引領消費。

  “其實創新不分大小,也不局限在産品的創新,這裡面空間很大。”王躍斌總結的實踐經驗,實際上在理論層面也已經被提出。矽谷的創投之父彼得·蒂爾就在最近提出,未來的創新,其中重要的一種就是把現有的一些碎片重新組合起來。也許你並沒有創造一個新産品,沒有改善現有的産品,沒有一個大規模的突破,但是你把所有現存的一些東西拿起來,以一種方式把它們組合起來形成新的東西。“就像特斯拉的産品每個部件可能都沒有寶馬賓士厲害,但他做出了全新系統的整合。”藍源資本董事長廖文劍總結説。

  傳統企業大展宏圖的機會正在到來。“網際網路時代到來,你要抗拒就是你自己邊緣化,但也千萬不要被網際網路的表像迷惑,網際網路永遠消滅不了誰,它都需要建立在實體經濟之上。”根據汪力成的判斷,我們現在處於消費網際網路時代,未來將會進入産業網際網路時代,用網際網路思維、資本的力量嫁接傳統實業,這就是傳統企業大展身手的時候。

  三農天地寬

  在物資極大豐富、購買力提升之後,人們對生活品質有了普遍追求。而這種需求也正在從城市向鄉鎮、農村延伸、輻射。

  海亮集團董事長馮亞麗用自己的實踐表明,現代農業有廣闊的天地。海亮集團目前擁有有色金屬、教育、節能環保、農業、地産等五大板塊業務,以及起步不久的金融板塊業務。而從2011年開始,海亮集團的農業團隊走遍300多平方公里,尋找在土質、水質、空氣品質等方面都有嚴格要求的農業基地,“絕對不允許土壤重金屬超標或者存在化學污染。”至今,海亮農業已在全國各地尋找、建立了30個優質農業區域基地,其中16個已正式投入生産,有8個基地已開始向市場供應自己生産的農産品

  曾經在海外闖蕩的杭州元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向陽,去年回歸浙江,現在從現代農業項目中嘗到了甜頭:“我們從北非引進飼料草品種,在海南的基地,每畝地産量可以接近四十噸,這種草再加上我們公司的專利技術和生物製劑,可以做成單細胞高蛋白食草,保鮮六年,國內的幾家牧業龍頭企業都已經跟我們開展合作。”

  從傳統的住宅開發商轉型成為城鎮居民生活方式提供商,這是嘉凱城集團總裁姜叢華找到的房地産業“新商機”。所謂城鎮居民生活方式提供商,就是瞄準小城鎮,建立包括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零售等業態的綜合體,滿足城鎮居民物質文化生活需求。這樣的綜合體,嘉凱城的目標是3年內在全國200個鎮設點。

  侯生中認為,新一輪城鎮化中最大的商機,就是把農村和城市以前不同的要素進行互換和整合,“我們正處於能源大轉型時代,基於社會方式和社會的轉變,通過微氣候創新來推動大氣候改善,新能源産業會有很多機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