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首日成交量為零滬港通沽空機制的象徵與實際

  • 發佈時間:2015-03-03 08:51: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首日成交量為零 滬港通沽空機制的象徵與實際

  3月2日,滬港通沽空機制如期開放,海外投資者做空A股時代來臨。這一沽空機制類似于A股的融資融券業務,只不過操作機構和融資成本不一樣。

  3月2日,滬港通沽空機制如期開放,海外投資者做空A股時代來臨。

  這一沽空機制類似于A股的融資融券業務,只不過操作機構和融資成本不一樣。但嚴格的交易規則讓投資者心懷謹慎:沽空機制開放首日,全天成交量為零。

  但業內仍然對沽空機制充滿信心。“沒有成交,不等於後續沒有。”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投資者需要找標的,研究規則和向券商借股票,這需要一個過程。

  誠然,從理論上説,沽空機制的出臺對於滬港通的意義實在深遠:雙向交易,定價更加合理,資源的配置,更加合適,能夠讓過度偏離的股價受到制約。

  同時,沽空機制的出臺,使得內地A股市場在擁抱香港這座國際金融中心更近了一步,在人民幣國際化趨勢下,滬港通沽空機制的出臺顯得更加重要。

  而作為香港聯交所史上首位具有內地背景的總裁,李小加始終認為沽空機制對於推動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融合意義重大,他表示,做空機制在初期存在較多限制,但慢慢會好起來。“開通是重點,以後會慢慢優化賣空機制,而且券商在賣空初期建倉需要一定時間。”李小加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説道。

  沒有牙齒的老虎

  按照港交所此前安排,3月2日,滬港通沽空機制正式開放,海外資本涌入A股,投資者通過滬港通,可首次賣空指定的滬市股票。

  港交所資料顯示,有414隻股票被列入滬市A股滬股通賣空股票名單,包括“兩桶油”、“四大行”等權重股,佔滬港通568隻標的股票的72.89%。

  但開通首日,投資者仍然相對謹慎。據港交所數據顯示,截至3月2日A股收盤,滬港通股票賣空交易沒有任何成交記錄。另有,截至A股收盤,當日滬港通成交11.27億元,額度使用佔比為9%,剩餘額度118.73億元。

  對於A股的投資者而言,習慣了融資融券做空機制的股民,對於滬港通沽空機制,或許並不陌生,“換句話説,沽空與A股融券業務相似。”國元證券(香港)策略分析師張浩涵稱。

  在張浩涵看來,沽空是指投資者向券商借入賣空名單中的股票,按照交易所規定的報價原則賣出,未來某個時間點再買回該股票,還給券商,“無論沽空是否獲利,都需向機構支付利息。”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滬港通下的沽空制度相當於向香港投資者開通了A股的融券功能。

  楊德龍強調,滬港通下的沽空操作與A股的融券相比,主要體現在操作機構不一樣,融券業務是內地券商操作,而滬港通的沽空是香港的券商為主;此外,二者融資的成本也不同,內地券商提供的利息相對較高,而香港是利率市場化地區,基準利率相對較低,融資成本也低於內地。

  而在相關交易規則方面,港交所對沽空價格和數量均作了限制,即通過滬港通進行的沽空交易,不能進行無擔保沽空。

  在價格方面,沽空盤輸入價不得低於最新成交價,每只沽空股份賣出量每日限額1%,10個交易日累計不可超過5%。

  此外,港交所還會對沽空量較大的投資者進行監督,以防止違規交易造成股價劇烈異動。當券商自身賬戶及其客戶賬戶中持有的未平倉賣空證券數量超過人民幣2500萬元或達到有關證券已發行股份總數的0.02%時,券商須在每週最後一個交易日收市後提交大額未平倉的報表。

  如此嚴格的交易限制,極富A股資本市場特色,業內人士形容滬港通沽空機制完全變成了“沒有牙齒的老虎”,“如此苛刻的限制,使得做空的實質價值蕩然無存。”

  在知名財經專欄作者皮海洲看來,監管層對於滬港通沽空機制進行如此嚴格的限制,至少基於兩方面考慮。

  皮海洲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一是為防止股票價格過度波動,“賣空者若把價格設得太低,賣出量又較大的話,很可能造成標的股票價格瞬間劇烈下跌。”

  二是維持股市穩定性,在國內投資者佔據主導地位的A股市場,少數海外投資者的做空是一件充滿風險的事情,“對做空的嚴格限制條件,有利於防範海外投資者的做空風險。”

  對A股更有象徵意義

  允許海外投資者通過滬港通平臺做空A股,這難免讓國內投資者擔心,畢竟充滿跌宕起伏的A股,目前還只是一個單邊多頭市場。

  A股投資者可以通過融資融券業務來做空個股,但是股民更習慣於融資做多,這從兩極分化的券商融資融券業務餘額可見一斑。

  數據顯示,融資方面,2月25日,滬深兩市融資餘額為11356.01億元,融券餘額為50.56億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皮海洲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在這樣一個多頭佔據絕對統治地位的市場裏,唱空都是一種忌諱,更別説“賣空”了,尤其是海外投資者來做空A股了。

  而知名財經專欄作家葉檀則指出,從滬港通的情況來看,沽空機制的開放象徵意義較大,受到的約束較多,“就像內地做融券業務,其實是較少,這就存在一個矛盾的地方,在監管很嚴的情況下,把股票拿去賣空。”

  葉檀稱,滬股和港股這兩個市場差距甚遠,貨幣方面相差很大,目前已進入經濟改革的深水區,在改革過程當中,“因此一方面在擴大交流,另一方面又放不開手腳,擔心較大,所以在沽空方面,管得比較嚴。”

  不過有經濟界人士對於此次滬港通沽空機制的開通,一如市場的態度般理性,“想像空間有多大,什麼時候能夠成熟,真的是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現在不好判斷。”葉檀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不過,華夏基金策略分析師周桓表示,一個完善的資本市場,是需要有沽空機制的,“市場上漲,股民可以賺錢,市場下跌時,至少可以不虧錢。”

  而在皮海洲看來,沽空機制就像A股市場必不可少的産品,“畢竟對於一個健康發展的市場來説,做空機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對A股市場這種長期以來基本是單向做多的市場來説,容易造成不少公司股價嚴重偏離內在價值,需要做空機制來修正,使股票價格向其內在價值回歸。”

  而且在股票下跌的情況下,投資者選擇做空,不僅可以減少損失,甚至還可以因此獲利。因此,不論是對市場還是對投資者來説,做空機制並非壞事,只要把握得當,它可以讓投資者減少投資風險,增加投資收益。

  李大霄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滬港通沽空機制的出臺意義比較深遠,使得雙方交易,定價更加合理,資源的配置,更加合適,能夠讓過度偏離的股價受到制約。

  與此同時,李大霄還表示,在A股市場長期存在的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過度融資的行為,不分紅的弊端,有可能會在合理的價格面前消除。

  李小加的算盤

  作為香港聯交所史上首位具有內地背景的總裁,李小加始終在推動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的融合。滬港通沽空機制的開放,打開了內地資本市場通往國際化的大門。

  作為監管層,李小加所在的港交所一直在為滬港通沽空機制準備著,如今各項機制正在不斷完善和融合。

  去年11月,滬港通開閘前夕,港交所就表示,將在2015年初,允許香港投資者沽空A股,並於年中將允許投資者以“即日鮮”方式買賣A股,這在當時引起市場的極大關注。

  兩地監管機構雖然接受,外資可經滬股通進行有擔保A股沽空,因應制度獨立於內地融資融券安排,需另行安排,並沒有能夠與滬港通同步開通。

  此後,滬港通如期開閘,港交所通告市場參與者,2015年1月將舉行沽空功能的推出前測試。

  今年2月18日,港交所發出通知,自3月2日起,投資者將可以通過滬港通沽空在上海上市的股票,並制定相應的交易規則和沽空操作方式。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做空機制在初期存在較多限制,但慢慢會好起來。“開通是重點,以後會慢慢優化賣空機制,而且券商在賣空初期建倉需要一定時間。”

  李小加説,滬港通仍處於推出初期,市場要逐步建設。港交所主席周松崗也表示,滬港通沽空機制屬於對衝機制、風險管理手段,預料隨著證券交易活動增加,沽空活動亦會有增長。

  目前,滬港通在順利推出並平穩運作了3個月,成交量開始穩步增長,南北向交易量也開始呈現更加平衡發展的趨勢,不過一直也是“南冷北熱”,顯示出A股市場對海外資金的吸引力。

  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即使滬股通啟動了賣空機制,也不會出現大量賣空盤來打擊A股市場。

  在滬港通逐步推向前進的過程中,李小加與港交所也在加緊優化完善滬港通機制的各項工作,“我們已開始思考後滬港通時代的香港證券市場未來發展的方向及路徑。”李小加表示。

  李大霄告訴時代週報記者,A股其實缺的就是雙向交易,缺的就是國際化和市場化,如今一個典型的市場化機制建立起來了,“有雙向交易,市場就會合理,沒有雙方交易,市場就會過度偏離。”

  在葉檀看來,在滬港通沽空機制引導下,通過內部的融資融券和外部的做空,A股市場價格發泄機制更強些。從理論上來看,人民幣要國際化,需要逐步開放市場,“無論是離岸的,包括像香港那邊,都要開放,兩個市場的融合是很正常的過程。”葉檀對時代週報記者説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