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婚慶業再刮“中國風”

  • 發佈時間:2015-03-03 08:31:02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吳旭濤 通訊員 林耀琳 吳慶堂

  民風移易

  復古成為新時尚

  “起——轎!”春節前,中午吉時,隨著一聲悠長的吆喝,一支迎親隊伍在鞭炮聲、鑼鼓聲、嗩吶聲中走上福安市中興街。喜娘扭著秧歌在前開道,笙、嗩吶、銅鑼齊鳴,華蓋傘、迎親牌接踵而至,八抬大轎上的新娘鳳冠霞帔,頭頂紅蓋頭、腳蹬繡花鞋……豐富的傳統元素,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

  在當地一家喜鋪,家住福安陽頭的鍾小姐和未婚夫剛剛為婚禮訂了八頂花轎,她説,每個人都希望婚禮獨一無二,現在西式婚禮已司空見慣,兩人都覺得中式傳統婚禮更熱鬧、喜慶,所以選擇

  回歸傳統。

  “好心願大花轎”喜鋪負責人林華生表示,自己很早就從事傳統婚慶行業,當初大家還十分崇尚西式婚禮,生意十分不景氣,店裏只有一頂喜轎,有顧客時才臨時雇幾個轎夫。從2013年開始,生意越來越紅火,現在,公司已增加60個喜娘,8頂花轎,5個鑼鼓班100多號人。

  生意紅火

  喜轎年賺30萬

  2015年新年第一天,張賽英正在福安市溪柄鎮擔任婚禮喜娘。她原在福安閩劇團扮演“喜娘”角色,上世紀90年代劇團解散後,生活無著的她偶然被一家喜鋪相

  中,當上了真正的“喜娘”。她將戲曲表演元素加入現實,備受歡迎,短短幾年就成了福安婚慶行業的“金牌喜娘”。

  “節日期間我們特別忙。元旦到春節,基本上天天有活。”張賽英對記者説,這幾年喜娘已成為婚慶文化的一道風景線,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鄉間村民,都喜歡邀請喜娘為婚禮添彩。目前,僅福安就有五家經營傳統婚禮的喜鋪,業內喜娘近百人。

  租喜轎、雇喜娘、請鑼鼓班等需要花費近4000元,儘管價格不菲,但每年從農曆八月開始,傳統喜鋪生意都十分紅火。作為福安中式婚慶行業的龍頭老大,林華生的喜鋪有時一天要租出20多臺喜轎,還有周邊縣市的客戶和商戶專程

  前來預訂、購買喜轎,聘請喜娘。僅經營喜轎一項,林華生一年的營業額就可達30多萬元。

  順應市場

  創意激活老産業

  “傳統婚禮的中式婚禮隆重古樸、禮節週全、個性突出、熱烈張揚,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鍾情于這種婚禮儀式。”在林華生看來,雖然現在婚禮形式仍以西式為主,但是近兩年越來越多的新人喜歡將傳統元素融入婚嫁當中,傳統婚慶行業未來一片光明。

  林華生還對中式婚禮傳統儀式進行了細緻研究,並結合當下生活方式進行合理改造,在保留

  傳統婚禮儀式精髓的同時,增加喜娘戲曲化表演,重新設計新娘頭飾裝飾等等,使其更簡約時尚。這些細緻又實用的改動,既滿足了年輕人的需求,又讓老一輩家長感到親切滿意。

  為了吸引顧客,店裏推出了一系列服務和道具,從喜娘、媒婆到嗩吶隊、管樂隊,從花轎、服飾、禮櫃到燈具、籮筐等應有盡有。林華生還介紹,他為喜轎製作了“穆桂英”、“楊宗保”以及古代四大美女等栩栩如生的泥人,“一頂轎子投資近2萬元,基本上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下一步,林華生計劃將中式婚禮文化向周邊地區推廣。“只要其他地方的人有意願經營,我都願意無償傳授。”他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