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過年錢都花哪兒了?

  • 發佈時間:2015-03-03 04:33:56  來源:西安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終於年後上班了,看著空空的錢包,再摸摸長了三圈的肚腩,不少人都在感慨“每逢春節散千金”,路費、紅包、壓歲錢、年貨禮品、同學聚會……一連串的帳單讓人直呼春節成“春劫”。

  中老年人:花錢省精力 不能省的是心意

  ■記者 軒轅楊子 裴磊

  “今年春節我省了不少事,全家的聚餐全部轉移到了飯店,比起以前在家坐席輕鬆了很多。”聽了兒女勸説,家住華府新桃園的蘇阿姨今年算是“解放”了,終於不再年前年後忙碌下廚的她覺得這種新的改變還不錯,計算下來成本其實也比在家待客坐席貴不了多少。但同樣,算算家庭的“新年賬本”,在蘇阿姨心裏,省下的是精力,很多“心意”還是不能省。

  該花的錢還是不能省

  蘇阿姨今年60歲,是家中的老大。每年初一,蘇阿姨的兄弟姐妹們會帶著孩子來到家中聚會,所以年前的大採購是蘇阿姨家非常重要的一項。“每年都是女兒提前開車拉著我去水産市場採購,海鮮要選蝦、帶魚、螃蟹等等,肉也從豬肉到牛羊肉樣樣不落,另外各種蔬菜水果也得備齊。”十分看重大年初一聚會的蘇阿姨自然是備足了原材料,她自己也算了一筆賬:“去年我還記得買了兩斤蝦80塊錢,一斤三文魚70塊錢,臘牛肉70塊錢,螃蟹買了將近100塊錢的,豬肉羊肉買下來要100多塊錢,亂七八糟的菜和水果又得100多元。”

  只這一頓飯,蘇阿姨便花了五六百元。而過年總共的花銷則三四千元 “下一輩的紅包不能省,這是個喜慶的傳統。”蘇阿姨算了算,自己的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加上家中下一代的兩個人,每人300元的紅包是例行不變的。另外,去年女兒剛剛出嫁,今年蘇阿姨也給自己的親家準備了一份厚禮:“過年畢竟是中國人最傳統的節日,換換新的方式可以,該花的錢還是不能省,有一些‘心意’更是不能省。”

  五十年間過年花銷漲了10多倍

  而年過70的秦奶奶現在家裏過年的情況和蘇阿姨差不多,而她還給記者算了筆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過年賬”。“那時候我還在我們縣農業(合作)社勞動呢,那時候肉了、酒了、糧了,啥都要憑票買呢。家家攢一年糧票、糖票啥的,到了過年才憑票買東西呢。”秦奶奶説那時家裏平日裏即便再不見葷腥,也要在過年時裝幾個關中地區傳承許久的“蒸碗”,再有點瓜子、花生、核桃、水果糖啥的,招待客人便已經足夠了。“有時農業社再養豬、磨豆腐啥的,過年時社員也能分到些。花個二三百元,年就過得好得很了,連大人都能置身新衣裳呢。”秦奶奶説那時候壓歲錢一個孩子兩毛、五毛給呢。

  改革開放後,逐漸富裕起來的陜西人,在過年的花銷上便體現了出來。“我記得最清的是那時候我們縣過年時就能買到新鮮橘子了。”秦奶奶説正是從那個年代起,一些非陜西出産的水果便在過年時走上了人們的飯桌。而僅是食材的採購便需要三四百元了,“那時候大家才剛能吃起肉了,過年都得打個豬後臀、買幾隻活雞,走親戚去誰家都是肉。”而家裏人人買件新衣服也不再是難事了。“總共一家人也就花個一千多元就把年過了。”秦奶奶還專門叮囑“那時候給娃們發壓歲錢都十塊、二十塊了,有的情況好的都發五十一百了。”

  而今年過年,秦奶奶家當家的兒子李叔叔説花了七八千元,“家裏買年貨花了兩千多元,全家老的少的買衣服、給家裏添東西啥的花了四千多元,還不算走親戚和發壓歲錢呢。”

  春節花銷主要用於親情消費

  本報訊(記者 裴磊)過年消費究竟大家都花了多少呢?日前,據一項由全國9963人參與的網路調查顯示:7.3%的人花費在2萬元以上,14.3%的人表示自己的過年花費在1萬元-2萬元,26.4%的人在5000元-10000元,38.0%的人在1000元-5000元。

  那麼這些錢大家都花在哪兒了呢?2015年春節到來之時,市場調研機構益普索便對包括西安在內的全國多座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進行了一項春節消費調查。

  據調查顯示,孝敬老人與購買年貨是2015年春節消費支出最主要的兩個方面,分別由65%和61%的消費金額在這兩方面支出;而緊隨其後的便是走親訪友禮品與聚會娛樂方面的支出,分別佔到消費金額的38%和35%。而今年“到處翻飛”的紅包及壓歲錢也佔據了總花銷的29%。

  在具體的禮品購買中,40%的人會選擇給老人購買服裝配飾,其次為非保健類食品飲料、家居類用品與保健品。而在走親訪友的禮品挑選方面,61%的人會首選傳統的煙、酒、茶。

  這些禮品大多是在哪兒買的呢? 73%的被訪者表示,樂意採取網購的方式購置春節年貨或禮品。這其中,20歲至30歲被訪者考慮網購的比例高達85%。隨著年齡層的增長,這一數據呈縮減趨勢。但即便是50歲左右的被訪者,考慮網購的比例也達到了近六成。

  調查中最能體現出人們對待過年態度有所轉變的,是外出旅遊與年夜飯消費。19%的被訪者表示願意採用旅遊的方式度過春節假期,這其中以國內跨省遊為主流,出境遊與港澳臺旅遊也不在少數。而即便在最有年味的年夜飯方面,21%的被訪者表示寧願購買半成品或去餐館聚餐,而非採取傳統的年夜飯自製方式。在數額方面,過半人願意為春節旅遊支付10000元以上的預算,近八成被訪者能接受的年夜飯價格在1000元左右。

  年輕人:旅遊讓錢花得更有價值

  ■記者 樊華

  “小時候過年看廟會,長大了過年拼消費。”這是馬祥過年後發出的感慨。而在今年春節花費的調查中記者發現,西安的年輕人,特別是已婚的70後、80後人群花費最多,未婚人士和剛上班的90後春節花費則相對較少。

  70後夫婦帶孩子回家過年

  買機票花老婆一月工資

  大學畢業後就留在廣州工作的馬祥,這個春節選擇和同是西安人的妻子一起,帶著女兒回家過年。生於1978年,今年37歲的他告訴記者,這個春節他們一家三口的花費在1.5萬元左右。

  “光來回機票就4000多元,相當於老婆的月工資。再加上給雙方老人各2000元,給長輩們拜年買禮品1500塊錢,給雙方兄弟姐妹家的孩子發壓歲錢又是1000多塊錢。”馬祥粗略計算著開銷,“哦,對了,今年還是丈母娘的本命年,我倆年前特別為丈母娘選購的金項鍊價格在3000多元,再加上過年帶孩子去大唐芙蓉園看燈展等零散花費1000多元,整個過年能花一萬四千多元,將近一萬五千元。”

  馬祥説,梳理自己過年的消費清單,感覺和微網志上網友總結的特別一致,就是“平日慢慢掙,節日突擊花,‘回家’一算賬,兩眼閃淚花”。“一家三口,除了女兒過節掙了3000多元的壓歲錢,我的感覺就是一直在花錢……”馬祥笑言。

  80後夫婦帶父母旅遊過年

  拋開人情世故錢花得更有價值

  “今年過年,我和妻子的年終獎不是很多,所以沒有特別給父母和岳父母準備新年禮物,只是把妻子發的米、面、油提回我父母家,我自己花了800多元給岳父買了煙和茶。”在曲江上班的85後小夥吳曉俊説,因為這是他和妻子結婚的第二年,既沒有孩子,也沒有經濟壓力,所以他覺得,“傳統的過年方式,吃吃喝喝太沒新意,現代人過年沒必要循規蹈矩,旅行也是一種方式。”於是他和妻子商量著利用春節長假拿年終獎進行了一次出國旅遊。

  吳曉俊説,本來擔心父母反對,沒想到不僅雙方父母同意,妻子的母親還願意一同出遊。就這樣,過年他們報了去泰國的旅行團,6日遊每人4300元,“加上購物,我們3個人總共花了14900多元。”吳曉俊算賬後表示,雖然花費可能比在家過年要高,但是忙了一年,能給自己放個假,出去長長見識,還有家人的陪伴,又拋開了人情世故,感覺很值得。

  90後過年錢少也能任性

  在家很舒服旅遊説走就走

  相比于70後和80後,90後人群的這個新年過得算比較舒適。2014年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于菲表示,“雖然剛上班掙的錢不多,但第一年有了工資,我給爺爺奶奶和姥姥都包了500元紅包,表達感謝的心意,除了這筆‘大開銷’外,下來就是跟同學聚會、唱歌花了點兒錢,雖然有支出,但沒想到還有長輩給我壓歲錢,也算是‘收支平衡’啦。”

  同樣是90後的周韻,這個春節過得更為瀟灑。“給好朋友打電話時,都發覺過年在家待得很無聊,於是我倆一合計,當天晚上便定了去成都的機票,在成都呆了5天,整個行程花了3000元。”今年24歲的周韻表示,過年雖然花銷不大,但是玩得很開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