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助盲卡倡導賦權 紅丹丹用技術做公益

  • 發佈時間:2015-03-03 00:31:4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助盲卡讓銀行不再有盲區

  踏著二月的最後一場雪,盲人秦先生到北京建行東四支行辦業務,“以前我都是麻煩家人朋友幫我存錢啥的。一到銀行,身上裝著錢,別人碰一下,我就很緊張,可靠自己又沒辦法完成,現在有了助盲卡可好了!”秦先生高興地説。像秦先生這樣的視障朋友長期生活在黑暗裏,極度缺失安全感,而金錢對於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到銀行開戶、填表、憑密碼存款……這些在普通人看來再平常不過的銀行手續,對他們來説卻成了不小的麻煩。“有了這張卡,簡單的簽字、識幣都能獨立完成了,的確很方便。”秦先生説。

  這張助盲識幣簽字卡(簡稱助盲卡)與100元的人民幣大小相倣,是按照第5版人民幣設計的。右邊是直線為基準線,左側邊緣呈現出規則的階梯狀。每一級階梯與紙幣的長度和面值相等,還有盲文依次註明金額,從下往上依次是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和1元。把紙幣的一端對齊卡片的右側邊緣,再摸出紙幣另一邊與哪個階梯吻合,就能馬上知道手裏的紙幣是多少面額。除了識別幣值,這張助盲卡還能在工作人員引導下準確找到簽名和按手印位置。把卡片的右下角與銀行憑單對齊,卡片上預留的一個長方形孔洞正好對準憑單上需要簽字的位置,還有一個正方形的孔洞則對準了手印區。“視障人士使用此卡在銀行櫃檯辦理完業務時,可以借助識幣簽名卡從容地簽上自己的姓名,不用再無助地詢問在哪簽字。也可借助卡片辨別人民幣金額,不僅不必再麻煩他人,更加重要的是有了一份自主的感受,這是以往大家不曾留意的細節。”北京紅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簡稱紅丹丹)點字産品主管鄒葉娉説到。

  早在2012年,建設銀行北京分行就已經發放了5000多張這樣的助盲卡。對於不會寫漢字、視弱不方便寫字的特殊用戶,建行也開始接受用戶“只按手印不簽字就能辦業務”的請求。目前已經有建設銀行北京分行、中國農業銀行全國各網點、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及全國部分分行、中信銀行各地分行在櫃檯配備有此卡片,遍及在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5000余個網點配備有助盲識幣簽名卡,配備總數超過88000張。就在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採訪的時候,鄒葉娉的辦公室還不斷有銀行的新訂單。

  紅丹丹創始人兼中心主任鄭曉潔表示,目前助盲卡已經更新版本了,分為銀行專用型和盲人攜帶版,這次採用了新的材料,更加結實柔軟,便於盲人折疊使用。

  賦權需要觀念的改變

  鄭曉潔就是這樣關注細節不斷革新的人,她航太技術出身,從最初自己出錢製作電視欄目《生命線上》報道殘疾人的生活故事,到現在用自己的專業技術來提高視障人士生活品質改變命運,她自己説:“忽然發現我在NGO圈裏和別人完全不一樣了!”

  助盲卡是誕生在一間不足8平方米的小房子裏,屋裏還滿滿噹噹地堆放著一系列點字産品,鄭曉潔如數家珍地給中華工商時報記者介紹,有放在手機上和針對銀行鍵盤上的助盲觸摸鍵,還有為低視力人士特製的大字掛曆,景區觸摸導覽圖冊等等。

  “賦權”這是我們研發這些點字産品的理由,鄭曉潔落地有聲地説到。“我們倡導的是一種觀念的改變,對於視障人士,他們需要有隱私權、選擇權等等。我們做的就是為他們賦權!不論是企業還是公共服務機構需要轉變觀念,助盲並不是替他們做決定,而是為他們提供更好的補償功能的輔助工具和用品。”鄭曉潔進一步解釋道,以前常有盲人朋友從兜裏掏出一把錢來,讓我給他看看是多少,現在有了助盲卡,他們起碼就有了一個工具,“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都知道在紙幣上是有盲文的,但長期與視障人士接觸發現,紙幣使用久了,上面的盲文就不清晰了。還有好多後天失明的人他們不懂盲文,有的年紀大了手指沒那麼敏感了,所以我一直在想如何通過技術手段解決盲人朋友生活中的困難,希望能夠設計出符合視障特性的功能性補償工具讓他們的生活更方便,助盲卡就是這樣琢磨出來的。

  她又拿起一本《恭王府觸摸導覽圖冊》讓中華工商時報記者翻閱,當觀光已經成為多數人的生活內容時,視障人士卻難以分享這種快樂。通常他們的狀態是“你領我去哪兒我就去哪兒”,完全處於被動,沒有自我選擇的權利,而這本導覽冊給了他們一個自主選擇的機會,讓他們可以自己作出決定想去哪遊覽,而我們明眼人要做的就是提供服務,保證遊覽過程中的安全,保證對參觀場所介紹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也就是我們提出的“視覺講述——把你看到的視覺資訊用準確的語言告訴盲人朋友”。在盲人朋友與明眼人一樣平等的獲取各種資訊的情況下,他們才會有願望走出來參與社會活動,才能融入社會。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訊無障礙。

  這份由紅丹丹設計製作的國內第一份供視障人士使用的《恭王府觸摸導覽圖冊》比A4紙略大,共24頁,涵蓋府邸、花園導覽圖和後罩樓、西洋門等特色建築平面圖,裏面有文字有圖畫,都以盲人能夠識別的、有凹凸感的點和線來標識。針對視障人的特殊性以及景點的特定性,為眾多視障朋友立體化展現歷史景點。導覽圖冊包括大字號文字介紹、盲文介紹以及觸摸圖片,面向的主要服務群體包括全盲人士、低視力人群以及老年人。

  有了盲文版的導覽圖視障朋友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自主選擇所要前往的景點,並詳細了解該景點的具體介紹。通過觸摸導覽圖冊,我們欣喜地看到,許多視障人士從這裡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快樂。

  社會企業用商業做公益

  憑藉著自己獨有的專利産品,紅丹丹從2013年終於開始自我“輸血”了,各大銀行的訂單紛涌而至。但紅丹丹能活到今天並不容易。

  鄭曉潔回憶説,2005年他們就遇到了“金融危機”。由於籌款經驗不足,設計好的視障青年就業項目被人利用惡意,險些掉進欺詐陷阱。對國際騙子的拒絕使得紅丹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最難的時候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半年的房租和員工2年的生活補貼更是無望,後來山東臨沂一位殘疾人的媽媽得知我們被陷害拿出全部存款4萬元才得以維持下來。那個時候由於對視障特性了解不夠,只是簡單的認為只要你真心對人就沒問題,但是發現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了解視力缺失下的盲人的生活特性。禍不單行,內憂外患,被欺詐的同時還遭到了來自紅丹丹培養的志願者的陷害,為了獲得項目資金這位志願者帶著紅丹丹無償培訓的視障青年學員給資助方作證説“紅丹丹歧視盲人”。當看到自己辛辛苦苦設計實施的項目全部剽竊後,她試圖解釋事情的真相,但是沒有人相信,不但説她太傻太認真,有錢不拿白不拿,還罵她歧視殘疾人,拿殘疾人説事掙錢買車買房子,基金會和NGO圈更是封殺她。紅丹丹要活下去,因為我們的使命是要給盲人朋友提供服務,要和視障朋友一起看世界。經過多方接觸她發現與企業CRS合作目標清晰既快又簡單,順利地得到了拜爾、UPS、微軟、聯想等企業的支援。靠商業運作的方式和大部分社會個人捐贈紅丹丹活下來了,這些年她堅持“用專業方法為盲人朋友提供服務”的理念不變。

  “其實這不過是民間組織的發展歷程,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但不同的是有些人沒有堅持,遇到挫折就放棄了,而我不同,我們的最大特點就是化逆境為動力,化悲痛為力量。我很少參加公益圈裏的會議和活動,就在這小院裏搞自己的專利,我只是想認真做好一件事情,沒有別的,時間會證明一切!”

  據鄭曉潔介紹,從2011年開始申請政府購買服務,到2014年,每年政府購買服務的數量持續增加。2013年左右,銀監會出臺相關政策,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殘疾人客戶金融服務工作。自此,助盲卡的銷量大增,2014年收入70萬元,佔所有資金來源的1/3。資金收入已經開始支援紅丹丹自主研發的公益項目。

  “從2003年紅丹丹創立以來,為了能持續地生存下去,我們做了一些用助盲項目實現造血方面的嘗試。”對於公益生態環境而言,她表示,從十八大以後,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他們的工作開展的更活躍,資金來源的渠道更通暢了。但同時她也提到,她們長期與視障人士接觸,處在助盲一線上,最了解視障人士的需求,現在做的每一個項目都是因視障人士需要而設計的,但資金的來源依然受到限制。這兩年殘聯開始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向紅丹丹也發出了邀請,但紅丹丹實施的有些項目不在殘聯計劃內,所以得到的資金很有限。因此,向政府專項資金申請和到社會上去募捐依然是維持紅丹丹助盲項目的主要來源。

  從長遠的角度看,她希望公益事業,不能只是伸手要錢,要實現自己造血良性迴圈,這樣才能使社會組織成長為社會企業。儘管這很難,但這應該成為中國公益事業的方向,這也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全球眾多社會企業家正在為之努力探索。目前,可持續發展還要靠政府和社會組織共同的努力。所以,她一直在致力於讓紅丹丹擁有更強的造血功能。

  近兩年,涌現出一批和鄭曉潔相似的、以商業方式為公益造血的企業或社會組織,這種現象也得到了公益業界、學界的關注和認可。社會企業是一種新興的組織類型。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博士後王世強曾在其研究成果中寫道:“社會企業是為了解決某個社會問題而創辦,以實現社會目標為價值追求,採取商業化的經營理念和運作方法,將商業模式與社會公益有機結合,進而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有資料顯示,英國是全世界社會企業發展最好的國家之一,其社會企業對GDP的貢獻相當於餐飲業的生産總值。

  鄭曉潔頗有感觸地對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説:“以前並不知道社會企業的概念,但是了解之後,我認為,我們做的就是社會企業的事情,我本人致力於追求用技術方法解決社會問題。在英國文化協會(the british council)培訓講學員體會的時候,我説,我終於知道十幾年來我做的事是對的。”

  社會責任將助盲融入血液

  201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建行北京分行東四支行團委書記接觸到了還是樣品的助盲卡,當即上報行長,於是建行定了5000張並舉辦了新聞發佈會。開會時,行長手舉助盲卡對大家説:“我們是這樣做公益!”之後紅丹丹就不斷地接到訂單電話。也就是從那時起,北京市金融業開展的一系列便民服務中,越來越考慮特殊人士的需求。視障人士到銀行存取款、辨別紙幣等業務,都在相關輔助下變得不再困難。

  “助盲卡”的創新推出,充分體現了建行的前瞻性,積極履行企業公民責任、提升金融服務水準的實際舉措,也標誌著建設銀行在北京地區的金融服務正式邁入“心靈服務”的全新階段。建行北京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將會繼續完善全部營業網點的助盲設備,對企業員工進行助盲培訓,在硬體和軟體上為視障人士提供更好的補償新功能性服務,並致力於把“心靈服務”的理唸有機地融入到日常服務管理工作中,為首都各界殘障人士提供更具人性化的服務。

  目前,紅丹丹開始籌劃《北京盲人生活地圖》,它的執行人是鄭曉潔早期的學生曾獲得“最美中國人”的視障人士董麗娜,“説是地圖,其實是一種‘倡導’,希望更多的公共服務機構了解視障人士存在,最終我們會做成‘黃頁’,我們就是想把那些助盲服務好的或有助盲意識的商家匯總起來,再告訴視障人士哪有適合他們去的地方,同時呢,我們也會與商家合作,為他們提供培訓,讓企業員工更了解盲人的需求。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把整個北京城都連起來!”

  如果民眾普遍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可被評價為高感社會,高感社會的顯著標誌就是弱勢群體能夠被高度關愛。在我國有1700萬的視障人士,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由於視障他們出行、學習、就業等等極為困難,能直接得到專業幫助的畢竟是少數,能夠提供助盲專業服務的社會組織也非常少,還要依靠倡導社會力量的大力參與和支援,這是紅丹丹存在的意義,用鄭曉潔的話説:“我們需要企業加入進來,公共服務部門都應該進來,醫院應該知道如何接待盲人,公交,商場等等”就拿《北京盲人生活地圖》而言,目前進展得並不順利,很多商家怕改變,怕出問題不敢參與進來,但事實上,這種變化並不難,只是通過簡單的員工培訓和助盲知識的普及就可以改善員工的服務方法和態度。我們相信這種努力將會改善視障人士的生活現狀和環境。同時給員工以慈善助殘專業培訓,企業也是在踐行社會責任,這種實實在在的公益行動,有助於增加員工凝聚力,對於企業的員工是一種無形的感召,它宛如一股清泉滲入企業文化之中,並將以滴水穿石之勢印在每個員工心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