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央一號文件為何連續12年聚焦三農?對話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宋洪遠:2015年中國農業要變“強富美”

  • 發佈時間:2015-03-02 15:30: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央一號文件

  原指中共中央每年發的第一份文件。改革開放以來,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連續5年發佈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2004年至2014年又連續11年發佈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2月1日發佈的題為《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的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問題。這是從2004年至今,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2年聚焦三農。

  一號文件為何一直鎖定三農?去年和今年的一號文件為何都把“發展現代農業”和“改革”放在突出的位置?一號文件是如何打造出來的?2月4日,《中國經濟週刊》採訪了自2004年連續12年參與一號文件起草的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請他詳解中央一號文件。

  農業現代化的兩個“依靠”:改革和法治

  今年一號文件共五方面,被分為32個小點,第一方面就是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文件提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做強農業,必須走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中國經濟週刊》: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為什麼今年的一號文件依然鎖定三農問題?

  宋洪遠: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如何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必須破解的一個重大課題。經濟進入新常態,對農業發展提出三大要求:一是穩增長。農業是基礎産業,農業也是基礎支撐,首先要穩定農業發展。二是調結構。農業自身是一個獨立的産業,農業結構的調整可以帶動其他産業的調整。三是政策調整。從整個國民經濟進入新常態、要穩增長調結構的要求看,農業和農村的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以及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決定了如何在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這是當前我們亟須解決的重大課題。

  《中國經濟週刊》:一號文件連續12年都在談農業,那麼與前11年相比,今年的一號文件有哪些新亮點?

  宋洪遠:今年的一號文件圍繞深化農村改革,特別是圍繞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和以往比,無論在要求上還是思路上都有一些轉變和創新。首先,在總體要求上,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這個要求明顯和過去不同。其次,提出了兩個依靠:一是全面深化改革,二是全面推進法治建設。這兩個依靠,一個是動力,一個是保障。第三,提出要在糧食生産能力、農業結構、農業發展方式、農民增收、新農村建設等五個方面要有新突破和進展。

  其實去年的農村工作會議,也圍繞怎樣推進農業現代化提出了一些思路和要求。比如,提出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個核心任務,要把握中國特色和新型這兩個基本要求。一個核心任務、兩個基本要求,運用當今世界科技成果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創新農業經營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一號文件又把過去的一些內容做了一些歸納,提出了“提高三個率”,“實現三個發展”,“形成三個格局”。這“三個率”是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産率。三個發展是節約發展、集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三多的格局是多土地、多形式和多層次。我們已經越來越清楚怎樣推進農業現代化。

  《中國經濟週刊》: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改革”始終是貫穿一號文件的一條主線。為什麼要將深化改革作為發展三農問題的核心?

  宋洪遠:首先,將深化改革作為發展三農問題的核心,這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一個基本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農村改革既是改革的發端,起到引領改革的作用,而且在深化改革中,又佔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農村改革是農村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動力和支撐,要推進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業發展,也要深化改革。

  連續兩年強調農業現代化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這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亮眼”的新提法。同時,與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相比,“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放在突出位置加以強調。

  《中國經濟週刊》:去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是《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今年主題是《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兩年的主題中,為什麼都把發展現代農業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

  宋洪遠: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加快農業現代化,是現實與歷史的重大任務,既具有緊迫性,又具有長期性。之所以突出“農業現代化”,主要有三個背景。第一,從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要求來看,必須要加快農業現代化。農業實現現代化不僅受自然資源條件的影響,還要從外部導入生産要素。因此,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相比,受到的制約因素更多,經歷的過程更為複雜。在一定程度上,農業現代化是整個現代化建設中的關鍵變數。

  第二,從中國現代化進程來看,我國基本已形成這樣一個模式,工業化已經進入中後期階段,城鎮化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而且資訊化與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融合,但是,農業現代化卻成了我們現代化的一個短板。四化的結果就好比一個板凳面,四化就是板凳面的腿兒,四條腿如果不一般齊,板凳面還能穩嗎?因此,要全面現代化,就要求四化共同發展,面對的問題就是農業現代化短板。從整個現代化建設的整體要求來看,迫切需要加快農業現代化。

  第三,要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適應新常態,就迫切需要加快農業現代化。農業是基礎産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的支撐,農村有最大的社會群體,整個經濟社會轉型需要農業現代化作為支撐。如果農業不能穩定發展,農民利益得不到保障,或許會出現經濟增長速度下來了、物價還上去了的不利局面。所以從農業與國民經濟關係而言,迫切需要推進農業現代化。

  12個聚焦三農的中央一號文件回顧:

  2015年《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2014年《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

  2013年《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

  2012年《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

  2011年《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

  2010年《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

  2009年《關於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8年《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7年《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6年《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5年《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

  2004年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

  出臺前後經歷4個環節,歷時8個月

  解密一號文件起草過程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連續5年發佈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時隔18年,2004年1月,針對全國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連續增長緩慢的情況,中央下發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的一號文件。自此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關注三農,迄今連續12年都將三農問題作為一號文件。

  《中國經濟週刊》:在您看來,一號文件一直鎖定三農,對於農業農村工作發揮了什麼作用?

  宋洪遠:其實,一號文件就是中央發文的一個序號,雖然是一個排序的問題,但卻是信號、導向和標誌,排到一號和最後一號影響肯定不一樣。正因為改革開放至今,有17個一號文件是講三農問題,所以人們都比較清楚,農業農村問題以一號文件下達,體現的一個信號,就是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重視。

  尤其對農民來説,就是很強的信號,農民號稱一號文件是“天字一號”,很形象,也更加體現三農工作是重中之重。雖然説一號文件是信號、導向和標誌,這是它的一個功能和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安排一號文件,就不重視三農工作。其實排在二號,也是政策安排。

  《中國經濟週刊》:一號文件的起草是由哪些人參加的?

  宋洪遠:一號文件起草班底大體是由三部分人組成:一是相關部門主管農村工作的人員;二是綜合部門的工作人員和領導;三是長期從事農村工作的專家學者。我就是以專家學者的身份參加的。一號文件是民主科學智慧的結晶,是一個民主的過程,集中了大家智慧,體現了決策的集中統一。

  《中國經濟週刊》:一號文件的起草過程是怎樣的?

  宋洪遠:一號文件的出臺是有一個準備和討論的過程,概括起來,一號文件整個起草過程就是確定主題、調查研究、起草文稿、審議通過這四個環節。一般情況下,一號文件一發佈,緊接著要跟蹤調研一號文件的落實情況。

  在調研過程中,會發現今年的一號文件有哪些落實,哪些沒有落實,還存在什麼樣的新問題需要進一步強調。然後通過討論和開一些工作座談會,基本確定了明年一號文件的主題。在確定主題之後,還要圍繞這些重要內容和重要方面再進行調研。調研結束,就要組成起草班子開始起草文件,接下來就是審議通過。大約需要8個月的時間,因此,從過程而言,是最科學的。

  (《 中國經濟週刊 》(2015年第6、7合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