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4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點”驅動新引擎

  • 發佈時間:2015-03-02 07:31:1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馬玉吳晉斌

  2014年,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在全國21個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工作的績效評價中站在了全國的排頭兵位置。

  2015年2月,山西長治市、晉中市和定襄、高平、曲沃三縣出現在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名單裏。

  亮點的背後還有大背景的呼應:目前,山西擁有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8個,省級26個,利用專項資金7億元,撬動社會資本1000億元,在示範區引領下,該省發展農業園區1017個;示範區流轉土地230萬畝,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産業化經營模式;2014年,示範區農産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296億元,給全省農産品加工銷售注入新活力。

  這意味著,山西以産權活化為改革著眼點、科企融合為創新著力點、“七化並舉”為發展突破點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已經成為該省探索農業增長方式、調整産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新引擎。

  改革著眼點:産權活化

  2013年,山西首家農村産權交易服務中心在運城市鹽湖區掛牌成立,盤活農村土地、房屋、林權的同時解決了農業的融資、貸款難問題。截至目前,該中心已流轉土地12.3萬畝,涉及農戶1784戶,涉及總金額4223萬元。

  2014年,太谷縣搭建現代農業擔保貸款平臺,創建了農村土地流轉交易平臺——“農村産權交易中心”,目前,累計積累擔保基金2500萬元,共為50戶農業企業提供130筆、2.01億元擔保貸款,在保額度達到6700萬元。

  不僅如此,社會資本大量注入現代農業。數據表明,截至2014年10月,山西省農業完成投資687.6億元,其中社會資本投資579.3億元,佔該省農業投資的84.2%,各類社會資本投資現代農業加工類項目420多個。

  物質裝備、科技支撐、財政扶持、資本注入下的農業示範區如火如荼,推動了現代農業經營方式的創新。鹽湖區迎太農業科技公司實行“二次分紅”模式,企業以每畝3萬元一次性拿回1000畝土地的70年使用權,建設設施蔬菜園區,農民簽訂合同負責生産,公司投資化肥等生産資料,公司與農民按4:6分成,二次利益分配,農民得到更多實惠。當年,鹽湖區農業園區就發展農業合作社127個、家庭農場47個。

  目前,以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為主的農業主體,以訂單農業為基礎的産銷模式,以資金整合使用為重點的財政支援新方式,以金融資本為核心的農業投融資新機制,以農業保險為保障的風險防範措施正在現代農業示範區的探索中完善成型。

  山西農村農業改革釋放出的動能,可以用一組數據來説話:2014年,山西農産品加工銷售收入突破1250億元,連續5年保持20%的增速;山西糧食産量達133.1億公斤,連續5年保持增長態勢;農民每人平均收入破8000元大關,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撬動社會資本1000億元投入到農業示範區的建設與開發中。

  創新著力點:科企融合2014年5月,山西金谷現代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在太谷縣揭牌:由金谷公司註冊資本兩億元,佔股23.75%;山西盛農投資有限公司投資9500萬元,佔股47.5%;山西農大以技術科研成果入股,佔股5%。

  這是山西探索以混合所有制經濟服務提速現代農業發展的嘗試,也是自2010年太谷縣被確定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後的一次成功探索。

  金谷農業對科研院校與企業公司對接、知本與資本融合的創新也為産學研一體化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激發了山西現代農業向高科技、精深加工發展的熱情。

  目前,山西近30%的龍頭企業科研經費年均超過100萬元,40%的企業與科研機構對接自建和組建了研發機構。

  太谷現代農業示範區的出現如同農業沃土上的一聲驚雷,喚醒了農業園區的成長,也喚醒了資本、科技、企業、金融、財政、人才等多種生産要素在農業中的大集結。隨後,一個個新的國家和省級農業示範區開始崛起。

  2012年,作為山西糧食主産區之一的鹽湖區成功申報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由此,鹽湖區成為集“國家科技園區”、“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在內的國家級園區。

  之後,大同市南郊區也成功列為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大同市結合市政府提出“十大工程”之一的“百園立農工程”,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不斷加以推進,目前,涉及設施、養殖、加工、觀光、物流等多業態的農業園區在大同方興未艾。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非示範區內的山西雙合成、本草等一批本土農業企業在政府的支援下陸續試水企業融資,近百億元外來資本投入到農業開發中。

  山西省農業廳計劃處處長裴峰介紹説,現代農業示範區共帶動省級示範園區26個,農業園區1017個。據不完全統計,山西超過60%的冬春蔬菜、80%的畜産品由這些農業園區提供。6萬多個崗位、近10萬農民就業,農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9600元,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發展突破點:“七化並舉”

  在各方生産要素向現代農業集結中,政府的規劃引導無疑是農業邁向現代化劇目的策劃和啟幕人。

  2012年10月,《山西省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出臺,要求著力加快發展山西省現代農業,完善農業産業體系,以農業示範區帶動引領走出一條具有山西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山西省副省長郭迎光提出産業翻番支撐收入翻番,用工業化理念、産業化思路來發展山西特色現代農業。

  在此思路下,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山西啟動實施了一整套的扶持工程與配套政策,從7個方面系統提升農業的現代化。

  結合山西特色,區域佈局農業,山西重點建設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忻定盆地重點發展玉米、雜糧,晉中盆地重點發展蔬菜、水果、花卉等設施農業,晉南盆地重點發展糧食、水果和蔬菜,太行山、呂梁山重點發展雜糧、林果業,通過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形成集中連片的高産示範區,用現代標準體系建設農業,提升農業的標準化。

  實施高標準化後,農業綜合生産力得到提升。2014年,示範區糧食播種面積和産量就分別佔到了全省的30%和42%。

  自2012年始,山西陸續啟動了“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和現代特色農業産業支撐項目,集中打造畜牧、雜糧、蔬菜、幹鮮果等特色優勢産業。吸引中糧、中農發、寶迪、恒天然等知名企業加盟,帶動農産品的深加工和系列加工能力。

  用工業化理念運作農業,激發了現代農業的動力,成為提升農業産業化水準的穩定劑。目前,示範區已形成産品生産、加工、物流配送、線上線下銷售的産業鏈,40%的農産品實現了加工增值。

  裴峰説,我們下一步的初步思路是:實施“七化並舉”,使農業裝備、科技、職業農民到農業業態、經營體系等涵蓋生産力發展和生産關係調整的7種要素得以整合併佈局于山西農業的現代化中,推進農業的裝備化、科技化、産業化、集約化、職業化、標準化與組織化。

  用現代新型業態拓展農業,提升農業集約化水準;用現代經營方式推進農業,提升農業組織化水準;用現代農業理念培訓農民,提升農民職業化水準。

  這意味著,現代農業發展的山西路徑越來越清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