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做個有“芯”人

  • 發佈時間:2015-03-02 01:30:3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行動派

  □ 高 曉本報記者 王 春

  當今,要購買一台滿足日常影像記錄所需的手機,花費不足千元即可輕鬆實現。

  手機拍照的關鍵是CMOS圖像感測器晶片,它是攝像頭實現光信號向電信號轉變的核心部件。格科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工藝研發部總監李傑,正是一位促成這一改變的“幕後神人”!

  作為格科微首位正式員工。11年堅守,他見證了格科微如何創造出“業界神話”——這個位於上海張江的高科技企業白手起家,面對新力、東芝、三星等國際大公司在CMOS圖像感測器領域的夾擊,不僅生存了下來,還成長為我國CMOS晶片産業的龍頭企業,更帶動了我國整個CMOS圖像感測器晶片産業鏈的從弱到強!

  “人貴在專注,10多年對像素和工藝的專注造就了我。”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張江優秀人才”復評答辯現場,37歲的李傑如是描述自己的科研軌跡。

  專“芯”致志,做一顆從無到有的國産“芯”

  11年前,中國國內還沒有CMOS圖像感測器(CIS)的工藝生産線,也沒有量産的CIS産品,直到無晶圓圖像感測器設計公司——格科微成立並幫助中芯國際建立了國內首條CIS生産線,中國才宣告有了自己的CIS。

  2003年,李傑從清華大學材料係研究生畢業。同年9月,在國外歷練多年,深諳半導體工藝和CMOS晶片設計的趙立新在上海成立了格科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千里馬與伯樂就此相遇。在中芯國際搬遷後的臨時鋁合金板房裏,他們開始了艱苦的創業。

  一切從零開始。當格科微開始做30萬像素時,國際上已在做200、500萬像素。隔行如隔山,從材料專業跨行到晶片行業。李傑白天請教專家、工程師,晚上刻苦鑽研書本,一天得有16小時都工作在公司。

  2005年3月,格科微第一款也是中國第一款具有商業價值的CIS産品投片成功,“三電晶體”工藝終於被攻關出來。這一製作工藝在當時國外已普遍應用於晶片生産,但在我國,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格科微和中芯國際對其創造性的工藝改造,讓晶片實現了工業化量産,這也是我國首次有了自己的量産圖像感測器晶片,在此過程中,李傑嶄露頭角,顯示出了工藝研發方面的潛質。恰在當時,我國攝像頭市場剛剛興起,訂單紛至遝來,公司僅在當年就賣出了1600萬顆晶片,銷售額達到500萬美元,並實現盈利,穩穩地佔領了中國30萬像素的市場。

  隨著時間推移,“三電晶體”工藝的固有缺陷逐漸暴露出來,尤其在暗光環境下和高溫條件下圖像品質會變差,無法滿足日益壯大的手機市場需求。當時,國際上的競爭對手都已經推出了效果更好的“四電晶體”工藝,格科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如果不能儘快推出自己的“四電晶體”工藝産品,公司就會面臨倒閉的風險。

  作為公司唯一一位工藝研發人員,李傑臨危受命,迅速建立起來工藝和器件的倣真平臺,投入到緊張艱苦的研發工作中。經過一年多沒日沒夜的“鏖戰”,2006年10月,“四電晶體”工藝的像素技術研發成功。“四電晶體”的像素技術圖像品質得到大幅提升,攝像頭的感光靈敏度提高50%以上,圖像噪聲下降了80%以上,暗電流減少了90%以上。這一新技術的研發成功,對我國此類晶片智慧財産權的獲得具有重要意義。在此工藝基礎上,格科微分別推出了名稱為GC0307、GC0309、GC0308這三款晶片,這些與國際同類産品相比,品質高,價位低,迅速被市場接受,屢次獲得“中國芯”最佳市場表現獎,而應用“四電晶體”技術的産品為公司累計創造銷售收入10億美元。

  創新求“芯”的過程可謂艱苦卓絕。最開始在做200萬像素産品時,第一片晶圓上超過2000顆晶片中,只有一顆可以正常工作,良率不到0.05%。而現在格科微的晶片良率可以做到95%到99%,保持在業內最高水準。由於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壁壘,格科微得以在像素方面保證了我國中低端市場國産機的高性能,低價格。

  創新求“芯”,築一座行業拓荒者的豐碑

  11年來,李傑負責了格科微所有CIS産品的像素開發、工藝研發,其中量産超過40款。隨著像素要求的不斷提高,感光單元像素尺寸也從最初的6.25微米縮小到現在的1.4微米甚至更小的1.12微米。這些細微變動,對於李傑而言,卻意味著晶片技術工藝的極大創新。

  2009年,李傑實現了從工藝工程師到工藝研發部經理的轉變,他帶領著一支大部分由80後青年工程師組成的研發隊伍開發出了自有專利技術的N-sub工藝,創造營收超3億美元。隨著工藝進步,單顆晶片的核心尺寸一再縮小,2003年,晶片的光學尺寸可以做到1/3英寸,現在則可以做到1/13英寸。以一塊8英寸的晶圓為例,國外大公司可以做800—900顆200萬像素的晶片,格科微卻可以做到1500顆。如果是30萬像素,甚至可以做到5400顆,遙遙領先。

  2014年,格科微産品的出貨量又創新高,已經成為手機市場200萬像素以下圖像感測器的主流供應商,格科微的用戶也不再是“雜牌機”“山寨機”,而是國內諸多一線品牌,甚至還有國際知名的大廠。從白手起家發展到中國地區銷量第一,全球銷量第二,2014年格科微平均每月出貨量達到8千萬顆感測器晶片。

  “要有全局化的眼光!”晶片設計是龍頭,像素設計是龍的眼睛,眼睛往哪看,龍頭就往哪轉,作為龍身和龍尾的彩色濾鏡和封裝就會往哪擺。李傑十分注重和産業鏈上的廠商合作,經常在企業間探討技術的發展方向。格科微的産品開發,也在無形中影響著國內CIS産業鏈的發展。

  在格科微的幫助下,中芯國際的CIS工藝線建立起來,涉及到CIS的特殊工藝都是由格科微的工藝研發部提供。新技術幫助中芯國際創造了8英寸産線上鋁後端金屬連線達到0.14微米的最小尺寸歷史。在格科微産品的驅動下,國內首條彩色濾鏡的生産線也在TSES公司建立起來。在格科微工藝研發部的支援下,逐漸擁有了自主設計生産彩色濾鏡的能力,擺脫了對日本凸版母公司的依賴。

  十多年的勤奮鑽研,創新不怠,李傑創造了傳奇。在格科微公司的碩大專利墻上,李傑的個人專利就佔了三分之一,並且大部分都是含金量極高的發明專利,不僅包括像素方面的專利,還涵蓋了晶圓製造、封裝工藝和設備裝置等方面,築起了一座我國圖像感測器晶片行業拓荒者的豐碑。

  “我們已經佔據了中低端市場很高的份額,但仍在努力開發一些獨創的工藝技術,爭取佔領高端市場!”以前,國內沒有12英寸的CIS産品,也就沒有12英寸的CIS晶片製造、彩色濾鏡以及CSP封裝,甚至世界上也沒有12英寸的CSP封裝。現在,格科微和産業鏈企業已開發出12英寸的相關産品和工藝,這個有“芯”人的夢想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